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678|回复: 0

吃海鲜后不治身亡!这种“夺命”细菌夏季高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7 13: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吃海鲜后不治身亡!这种“夺命”细菌夏季高发-1.jpg

炎热的夏季

许多人的生活都离不了两个字

夜宵

烤扇贝、蒸生蚝、椒盐皮皮虾……

各式海鲜成了夜宵主力

吃海鲜后不治身亡!这种“夺命”细菌夏季高发-2.jpg

但是吃海鲜,也要多个心眼

有媒体报道,福建一女子吃了海鲜,入院后不治身亡,原因是感染了一种“歹毒”的细菌。它被称作“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人一旦感染上它发病很快,感染后致死率极高,48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50%。

它就是, 海洋创伤弧菌

吃海鲜后不治身亡!这种“夺命”细菌夏季高发-3.jpg

海洋创伤弧菌也称海洋弧菌,是一种在海岸环境中自由生活的细菌,适合在20摄氏度的咸水中生长。一旦感染上该细菌,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引起的病情轻重不等,从轻症、自限性损害,到进展迅速的蜂窝织炎和肌炎都可能发生。一般每年夏天为高发季节。

海洋创伤弧菌有两种感染途径,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脓毒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快速传播,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

这几类人尤其要注意

1.患有肝病

如果平时经常喝酒,患有酒精性肝硬化的人,在接触细菌时容易被传染。原本患有肝病,比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是容易被感染的高危人群。酗酒的人属于高危人群。

2.患有慢性疾病

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淋巴瘤、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等疾病,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后均后果严重。

3.具有遗传疾病

本身患有遗传疾病,如遗传性血色沉着病,感染后后果不堪设想。

4.本身免疫力弱

免疫力强的人,就算体内进入了细菌也能做一番抵抗,将细菌驱逐出去。但免疫力弱的人,就容易被细菌占上风。

吃海鲜后不治身亡!这种“夺命”细菌夏季高发-4.jpg

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海洋创伤弧菌?

1. 避免生吃海鲜,食用前要将海鲜煮熟煮透。

2. 避免将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

3. 从事海边工作或在海边游玩挖螺的人群,要做好防护工作,戴手套、穿套靴。

4. 在挑选或者清洗海鲜时,尽量戴上手套,防止被尖刺部位扎伤。

5. 生吃海鲜或被海鲜产品刺伤后,要注意小心观察 ,一旦出现皮肤发红、局部出现水泡等情况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还有人因为生吞鱼胆,把自己“送”进ICU

回忆起一周前的惊险一幕,吴大妈仍然心有余悸。“最近胃有点不舒服,那天正好在剖一条草鱼,想起有人说生吃鱼胆对胃病有帮助,脑子一热就把鱼胆吞下去了……”

没想到她下午开始出现肚子胀、头晕、无力等症状,拉肚子五六次,吃不下东西,小便量也很少。当天晚上近10点,十分虚弱的吴大妈在家人搀扶下,走进浙江省人民医院。

“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已上升到6600多,胆红素也高,小便量很少,结合老人平时没有肝肾病史,也没有服用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而当日上午生吞鱼胆,当即考虑是生吞鱼胆中毒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李刚回忆说。

经过一系列抢救措施后,吴大妈被紧急送至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透析治疗,以清除进入血循环的毒素,并代替肾脏功能,为肾功能的自身修复创造条件。同时,医生给予了肝脏保护支持治疗、胃肠功能支持治疗。

吃海鲜后不治身亡!这种“夺命”细菌夏季高发-5.jpg

“鱼胆中含胆汁毒素、胆盐、氢氰酸等物质,可以导致溶酶体变性、线粒体肿胀,使细胞能量代谢受阻,细胞坏死,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加重组织器官损伤。”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介绍,鱼胆中毒的临床表现为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其中以胃肠道、肝、肾功能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累及心脏及神经系统等。

一般情况下,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肠梗阻、呕血黑便等;肾脏功能受损表现为少尿、无尿、腰痛、下肢水肿等,尿检可发现红白细胞、管型、蛋白尿,尿素氮和肌酐可明显升高;肝损害表现为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等,严重者出现腹水、肝昏迷。

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李茜主任医师提醒,一旦出现鱼胆中毒,应尽快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抢救治疗。治疗方面,可以洗胃减少毒素吸收,补充液体促进毒素排出,短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采用先进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透析治疗促进毒素排出并支持肝肾功能,尽快阻断病情进展。

点击

下方

了解往期精彩内容

浙江在线健康网整合自@SDUIVF许超医生、人民日报

记者:梁婧娴 通讯员:宋黎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

点击右下角 “在看” ,推荐给大家吧!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浙江在线健康网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07273669826974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7-27 10:01 , Processed in 0.10963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