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西荣魔协提供:魔术商业演出,舞台特效设计,魔术培训,道具出售,魔术定制服务等。
查看: 1502|回复: 7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7 22: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百年来,中国文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句名言意思是说,如果读蜀汉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的人必不忠,读西晋李密《陈情表》不流泪的人必不忠,读唐朝韩愈《祭十二郎文》不流泪的人必兄弟不睦。

这一方面可见这些古文有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力量,同时也可见这些古文对后代就像细雨润物的教科书一样,无声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品格和理想,滋养心灵,催人奋进。

不过,尽管《出师表》《陈情表》《祭十二郎文》等很有名,但古文中最有名,在爱国爱民上对后人影响最大的,则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莫属。《岳阳楼记》全文只有短短368个字,然其文字之优美,内涵之丰富,思想之深刻,可谓独树一帜,说千古绝唱亦不为过。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1.jpg

《岳阳楼记》



从思想上而言,如果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忠君的典范,那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将爱民纳入了它深厚的意蕴之中,体现了封建士大夫“忠君爱民”的完美人格,有着“划破夜空的嚆矢、穿越林间的响箭”一样的至深影响,这也是《岳阳楼记》比《出师表》更有现代意义、更受后人喜欢、更让后人反复吟诵而成为千古名篇的根本原因之一。

然而有一个特别奇怪的情况是,我通过翻阅四大本《范仲淹全集》,和厚厚的《范文正公年谱》,以及能接触到的《宋史》和宋人笔记,从未发现范仲淹有过登临岳阳楼的记载,更没有他游历洞庭湖的记录。那么,一个从没到过洞庭湖、从没登过岳阳楼的人,是怎么写下如此荡气回肠的《岳阳楼记》,并成为千古名篇的呢?

在下不才,试着在此文中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梳理一下,说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前因后果,不当之处,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中国历代读书人中最优秀的楷模式人物,没有不是通过寒窗苦读出来的,范仲淹更是如此。范仲淹本是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989年生于湖北正定其父亲范墉的官舍,但父亲在他2岁时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带他改嫁山东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县)朱文翰,一个基层官吏,范仲淹改姓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虽为组合家庭,朱文翰对这个继子却视同己出,耐心教诲,使范仲淹从小受到了最完善的启蒙教育。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2.jpg

范仲淹



范仲淹读书特别能吃苦,从小到大,都以坚韧的性格刻苦攻读。继父在澧州安乡(今湖南常德市安乡县)任县令时,范仲淹就在当地太平兴国观读书,并留下了“书台夜雨”的读书佳话。

1009年前后,范仲淹又随父母回继父故乡淄州长山,在长白山醴泉寺苦读,每天就一碗稀粥,早上熬好,冷却后分成四块,早晚各两块,拌些韭菜末就对付了,“划粥断齑”是范仲淹青年时苦读的写照。

20岁前,范仲淹一直不知自己的真实身世,有一次,因朱家的兄弟大手大脚,不知节俭,范仲淹劝了几句,但兄弟却说我用朱家的钱,同你有什么关系?范仲淹听后大为惊讶,反复问母亲才知道自己是苏州范氏之后。范仲淹是个性格刚烈的男子汉,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决定找机会认祖归宗,于是,他离开了朱家,负琴携剑,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求学,读书更加刻苦,因为他知道,只有考上了进士,进入了仕途,才有能力认祖归宗。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3.jpg

范仲淹剧照



离开了朱家,也就意味着舍弃了朱家的供养,因此范仲淹更加咬牙坚持,《范文正公年谱》记载说:

“(范仲淹)询知家世,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者,公自刻益苦……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

范仲淹夜以继日地苦读,五年未解衣就枕。

苦读,让他终于考上了进士;

苦读,也培养了他坚强的毅力。



1015年,27岁的范仲淹考上了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也开始了他赤心报国的一生。

范仲淹考上进士是以朱说之名,后来继父和母亲去世,他服完母亲的丧后,便改回了原来的姓名范仲淹,认祖归宗了。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4.jpg

苏州范仲淹塑像



范仲淹是在宋真宗时期考上的进士,但他一生的作为,却是在宋仁宗手上。

范仲淹入仕后,既在地方上做过官,也在中央任过职,更当过边关的儒将,历任广德军司理参军、集庆军节度推官、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右司谏、苏州知州、吏部员外郎、开封知府、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延州知州、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

在宋朝能够当上副宰相的人,是极其了不起的人物,不单要文才,更要干才,范仲淹既非名门之后,也非世家出身,靠的就只有卓越的才干了。也确实,他一路走来,都是响当当的实绩铺路:

在地方,他主持修建过150里的泰州捍海堤,克服了水患,被老百姓取名“范公堤”;

在中央,他以小官之身对付过尸位素餐、任人唯亲的宰相吕夷简,以及握权不给宋仁宗的刘太后,以敢说敢言“宁死不默”的精神而名震朝野;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5.jpg

刘太后剧照



在边关,他整顿军备,加强边防,对付过西夏的虎视眈眈,被人称赞为“军中有一范(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

因此,范仲淹越来越受到了宋仁宗的信任和器重。



宋朝到宋仁宗时期,已经经历了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朝近八十年的发展,由于政治上的因循守旧和不思进取,致使冗员增多和军备松弛,生产极为落后,财政入不敷出,军事落后挨打,北宋如同一艘破败的船只,在海浪中艰难前行,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6.jpg

宋仁宗赵祯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宋仁宗于庆历三年(1043)春,紧急将范仲淹从延州前线将范仲淹调回,先任枢密副使,再任参知政事,让他主持改革。

范仲淹根据自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针对农业、财政、军事、吏治等方面,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举措,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史称“庆历新政”。

这些改革,都是针对北宋当时的弊病有的放矢而开出的良方,在推行之初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由于改革措施中的“择官长”“明黜陟”“抑侥幸”等施行后,损害了很多官员的既得利益,改革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围剿,终于失败,以范仲淹和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的先后贬出朝廷而告终。



改革失败后,庆历五年春,57岁的范仲淹先贬邠州(今陕西彬县),同年又贬邓州(今河南邓州市),走向了人生低俗。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7.jpg



范仲淹不怕别人误解,但最怕皇帝宋仁宗误解,因为如果仁宗在改革上退缩了,不仅朝纲不能重振,而且仅有的一点起色都会完全丧失。

范仲淹不怕自己的官位受损,但最怕农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利益受损,因为老百姓的负担本来就重,如果生产再无发展,老百姓的负担必将更重,这将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范仲淹曾立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这是他的人生抱负,也说明他不懈奋斗为的依归是江山社稷和民生福祉。

所以,在邓州被贬的时期,是范仲淹精神极为灰暗的一段时期,失望、怀疑、矛盾、悲愤等各种复杂的情绪如波涛撞击海岸一样撞击着他的心,此起彼伏,汹涌澎湃,他迫切需要一种寄托和宣泄,需要一种精神上的表达,他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想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为国为民的情怀,他要让皇帝和全体士大夫看到他那并无私心的满腔赤诚。

第二年秋天,时任岳州(今湖南岳阳市)知州的好朋友滕子京让人快马加鞭送来一封信,请范仲淹为刚刚落成的岳阳楼写一篇记,随信还附有滕子京专门请人画好的《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8.jpg

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洞庭湖



范仲淹读了信,看了画,马上眼前一亮,自从改革失败后的所有抑郁不快都马上一扫而光,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清醒和兴奋,他在邓州那所百花洲书院里,就着月色闲庭信步,思索着自己数十年来的奋斗和理想,想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想着那些要振作的士气,要救援的苍生,要驱逐的外敌,想起那些在改革中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将国家百姓抛却脑后的贪官污吏,想起仁宗因为年轻而缺乏的自信和坚毅……

他再一次展开了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他惊喜于自己终于找到了可以浇胸中块垒的一壶好酒,惊喜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任意挥洒自己的楼、任意畅游的湖,这个楼与湖,其实与真正的岳阳楼、洞庭湖并无直接关系,这是他心中的楼,心中的湖,是倾注他全部热爱的楼和湖。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9.jpg

岳阳楼



所以,改革的道路荆棘丛生,便有《岳阳楼记》中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因为小人当道、忠臣贬逐,便有记中的“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然而,无论打击多么大,范仲淹始终心中坦荡,始终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能“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他不是以自己个人私利而奋斗,他为的是比家园更大的国,为的是比个人更大的民,所以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所以,范仲淹以八百里洞庭激荡出来的时代强音呐喊出了自己最真实的心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因为内心有强大的爱国爱民的情怀,范仲淹即便一生从没到过洞庭湖、从没登过岳阳楼,他照样能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美文,千古名篇。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10.jpg

范仲淹剧照



《岳阳楼记》与前面说的《出师表》《陈情表》《祭十二郎文》都是历代的人们都喜欢和经常阅读的名篇,这些文章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如痴如醉。因此,清朝人吴楚材、吴调侯便将这些文章和其他千古名篇如《兰亭集序》《归去来辞》《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秋声赋》《醉翁亭记》《前赤壁赋》等一起,收集在他们编选的《古文观止》一书中。

《古文观止》成书300多年来,成为了人们学习古文最经典的范本。今天的人们如果要读古文,当然要选择最容易读而又最权威的版本,而《古文观止》是最好的选择。

《古文观止》也是有版本讲究的,好版本,好阅读,阅读的效果也会更好。

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没游过洞庭湖,千古名篇是怎么写出来的?-11.jpg

《古文观止》(全四册)



近期,头条引进了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的一个版本,精装四本,全注全释,既精细,又大气,是一个非常不错版本。

全套精装四册,原价299元,头条做活动只要78元,感兴趣的朋友,点下面的横条即可购买: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帝国的脸谱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157787867557237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支付宝扫码领红包!
发表于 2021-3-17 22: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2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22: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22: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22: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遥怀范文正公
悲辞帝阙贬蒲州,
举目迁途逝水流。
紫陌寒烟鸣远雁,
青芜夜雨忆亭楼。
无穷野旷空山月,
不尽蛮荒古渡头。
喟此天涯沦落叶,
一舟载满万江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22: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22: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4-20 04:50 , Processed in 0.19933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