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西荣魔协提供:魔术商业演出,舞台特效设计,魔术培训,道具出售,魔术定制服务等。
查看: 3005|回复: 0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5 20: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钟一

曾经的中国处处充斥着欧美文化,没有多少人在意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种文化入侵的影响之下,蜘蛛侠等超级英雄形象一遍又一遍在我国掀起热潮,孙悟空的形象被人们慢慢遗忘。

随着我国影响力的快速提升,文化层次逐渐发生了改变。如今,孙悟空的形象不仅仅限于中国境内,更传遍了全球多个国家。整个世界都知道在古老的东方有一个超级英雄,它的名字叫做孙悟空。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1.jpg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2.jpg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3.jpg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4.jpg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5.jpg
各种各样的孙悟空



孙悟空成为了中国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它身上的一股正气让无数人为之崇拜。但是人们只知道孙悟空的形象来自于吴承恩的《西游记》,却不知道吴承恩当初刻画孙悟空形象时,他取材于哪里。

孙悟空形象是吴承恩凭空想象出来的吗?答案当然不是,在吴承恩埋首写《西游记》之前,孙悟空的形象就已经登上了历史的帷幕。那么在历史上,谁才是孙悟空形象真正的造物主呢?
三大家谈起源

当吴承恩在写《西游记》这部作品时,他是根据坊间流传的故事和传说进行描写。而孙悟空的典型形象是猴像、火眼金睛、金箍棒、手搭凉棚等等。关于孙悟空形象的起源,鲁迅提出了"本土说",胡适提出了"外来说",季羡林则提出了"混血说"。三种说法有各自的依据,那么哪种说法是较为正确的呢?

首先来看鲁迅的"本土说",鲁迅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来自于我国国内,而他的主要论据来自于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淮水妖怪无支祁。相传大禹治淮水的时候,无支祁跳出来对大禹百般阻拦,唤来风雨雷电破坏大禹的施工。大禹在无奈之下,只好请来众神俘获无支祁。最终,无支祁被铁链锁身、金铃刺鼻镇于淮阴山脚之下。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6.jpg

《唐国史补》中记载:"索穷,有青猕猴跃出水复没而逝。"《太平广记》中记载:"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从这两份记载以及大禹治淮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无支祁与孙悟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们都是猴子的形象,其次无支祁的金色眼睛与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大同小异,而孙悟空被镇压于五指山与无支祁被镇压于淮阴山脚如出一辙。

鲁迅先生的说法有可取之处,但是却有一处遗漏的地方:无支祁没有使用棍式武器。所以,孙悟空形象来源于无支祁的说法欠妥。

胡适的"外来说"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来自国外,他的主要依据依据来自于印度最古老的记事诗《罗摩衍那》,而这部作品的主角是一只名叫"哈奴曼"的神猴。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7.jpg

孙悟空有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化的本事,而哈奴曼也会变幻形象、驾云飞行。他多次凭借自己的本领与智慧救助罗摩王子,像极了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时的样子。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土的过程中,也一并将哈奴曼的形象传入了中土,最终演变出了孙悟空的形象,这是胡适的观点。

然而哈奴曼也没有使用棍式武器,这也孙悟空的形象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胡适先生的说法也略微欠妥。

季羡林先生的"混血说"认为孙悟空是国内文化与国外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无支祁与哈奴曼的形象共同组成了孙悟空的形象,这种说法无疑是最接近孙悟空的形象。另外在我国传统文化下的道德追求的影响下,孙悟空就被人们塑造成了正义无畏、勇敢无惧的形象。

上述三种说法都找到了孙悟空形象的影子,但与孙悟空的形象仍然存在着一段差距。那么孙悟空究竟源自何处呢?
西夏壁画现真相

在福建泉州的开元寺西塔,有一座猴行者的浮雕。它头戴金箍、手持大刀、猴头人身,造型已经接近九分接近孙悟空。根据年代推算,这座浮雕的建成时间大概在1238年左右。而1238年是南宋嘉熙二年,这就证明孙悟空的形象早在南宋时就已经大致成型了。

我们将目光转至河西走廊,那里有东千佛洞,其中的洞窟多达二十三个,而里面有九个洞窟绘有壁画,它们都是西夏统治时期的作品。在其中的一个洞窟中,有两处《取经图》,它们较为详细地描绘了猴行者的形象。壁画中的猴行者长衫立领、顶秃、四周毛发结成辫状束于脑后、手持棍状武器。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8.jpg

在另一处名为"榆林窟"的地方,也有三幅《取经图》壁画,成画时间亦是西夏统治时期,画中描绘了猴行者拜见观音的情形。其中的猴行者形象与东千佛洞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猴行者多了一个手搭凉棚的动作。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9.jpg

从这些敦煌石窟的壁画中,我们能发现猴行者形象的主要特点是:1、猴头人身;2、手持棍式武器;3、有手搭凉棚的动作;4、束发结辫。这与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形象没有多大区别,那么孙悟空的形象与西夏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要想探究清楚二者之间的联系,这要从一项法令说起。

李元昊是西夏王朝的建立者,他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包括秃发令。在他建立西夏前的明道二年,他颁布了秃发令。大概的内容是:以分断、披、秃、辫、髡、髻等发型进行社会等级划分。

而西夏人之所以热衷秃发,是因为他们崇拜上天,将人体最顶端的部位裸露出来,才不会阻挡他们与上天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西夏人一直身居高原,气候寒冷,将保温的毛发剔除,是对自身勇猛、强悍的体现。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10.jpg

秃发令是猴行者为何顶秃束发的原因,而猴行者手持棍式武器则来源与西夏士兵日常使用的兵器--胍肫。至于猴行者手搭凉棚的动作,则是因为高原紫外线强,西夏人习惯手搭凉棚,减少紫外线的伤害。

另一方面,在《西游记》的故事中,当孙悟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观音就会出场救难。在敦煌石窟的取经壁画上,有多处壁画内容都绘画了孙悟空与观音相遇的情形,这应该是观音融入《西游记》的起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孙悟空的形象起源于西夏,是西夏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西夏人,也就没有如此传神、丰满的孙悟空形象。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也被称为《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他的作者仍然是历史的一个谜,这本书的成书时间在宋朝至元代期间。书中描写了猴行者与三藏法师一起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但是其中却没有猪八戒、沙僧的人物设定。吴承恩正是在此书与西夏人塑造的猴行者形象的基础上,完成了著作《西游记》。

一部《西游记》融合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思想,见证了我国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交融与发展,成就了华夏文明的璀璨。

随着时代的发展,孙悟空的形象进入其它国家时,又融合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我想,孙悟空是没有国籍的,它属于全世界热爱善良、不畏黑暗,向往光明世界的人们。
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水怪无支祁?印度神猴哈奴曼?还是西夏传说?-11.jpg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时拾史事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97255120003269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4-20 08:09 , Processed in 0.11159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