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西荣魔协提供:魔术商业演出,舞台特效设计,魔术培训,道具出售,魔术定制服务等。
查看: 1945|回复: 0

史说北京|北京历史文化的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5 05: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历史文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吸收力强,内容丰富;高雅精彩,充满活力;信息量大,辐射力强。有人更集中概括为“博大精深”四个字。有人认为,北京历史文化太丰富了,不愧为首善之区的文化,庄重大气;同时认为,北京文化是中华文化精髓,城市建筑非常经典,文化积淀深厚,深不见底。还有人认为,北京历史文化具有几股气:一是大气,不小气,有礼貌,讲道理;二是皇气,天子居住的地方,皇权至上,突出中央;三是官气,官宦居多,讲究品级,注重身份、地位;四是文气、文人雅士居多,文化设施和文化场所汇集;五是古气,历史悠久,崇尚传统;六是人气,多民族融合,人气聚集;七是朝气,城市发展3000多年,依然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对北京历史文化特点的概括是多种多样的,反映了北京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用“包容、和谐、中正、和平”来概括北京历史文化的特点。
史说北京|北京历史文化的特点-1.jpg

“包容”是说北京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魅力。北京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中华各种文化的融合,这是由北京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北京是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山林文化和东南沿海文化的交汇处。在历史上,北京各民族交往频繁,经济社会文化发达,是中华民族最集中和最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地区。因此,北京文化丰富多彩。北京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早在明末清初,北京文化就通过商人、传教士传入欧洲,同时西洋文化传入北京;18世纪,也就是清朝乾隆年间,在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就修建了西洋楼和大水法。北京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将外来文化吸收、提高,并发扬光大。这个过程有专家作过生动比喻,就像酿酒,经过醇化后得到提升。还有专家指出,北京城市就像一座大熔炉,各种文化到北京都要经过这座城市的检验和提升。清朝中叶进京的“徽班”是典型的民间文艺演出,经北京这座都市的醇化、提升,变成了地道的京剧;西域的地毯变成了北京地毯;就连杭州西湖的美景也变成了北京的“三山五园”。清史专家戴逸在描述宣南文化时也有同感,他说,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南来北往的举子,住在宣南各会馆,带来的是各地文化,甚至包括口音和方言,饮食和穿戴,在京师这个大熔炉,经过锤炼和提高,成为京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又被举子们带回各地,从而完成了北京文化海纳百川又辐射全国的过程。这是北京文化的特征,又是包容文化的生动展现。

“和谐”是说北京文化具有凝聚作用的魅力。和谐是北京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东方文化和中华文化最神奇和最具魅力之所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研究北京城市文化的专家都惊奇地发现,世界五大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在北京城市聚集,但是相对和谐。例如,著名的欧洲汉学家施舟人早就注意到,作为古代东方的大都市一一元大都,城内各种宗教场所并存,而且神职人员之间和平相处,与西方一些城市中宗教矛盾突出并经常引发战争相比,元大都城和明清北京城是另一番景色,这不能不说是中华和谐文化的魅力。无独有偶,北京市佛教协会在研究宣南文化时也惊奇地发现,在北京宣南地区,以北京蓟城纪念柱为中心的咫尺范围中,聚集着五大宗教的众多著名活动场所。这些场所有佛教的天宁寺、法源寺、长樁寺;有道教的白云观;有基督教的珠市口教堂:有天主教的宣武门教堂(俗称“南堂”);有伊斯兰教的牛街礼拜寺等。这种“宗教文化区”的现象在世界大城市中也是罕见的,充分体现了东方和谐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

北京的和谐还体现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现象上,元大都以后的北京文化的这一特点非常明显。元代给我们留下了一处非常宝贵的文化遗存,即居庸关云台。云台用大理石建造,上面雕刻着精美的佛像和图案。其中,门洞内用六种文字雕刻的经文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这六种文字分别为梵文、八思巴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西夏文和汉文。其中,西夏文又是非常少见的。六种文字刻在一起,表明从元大都开始,北京的多民族文化交流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六种文字集中刻在由元大都城到西北的重要关口,也就是必经的道路上,表明大都城内的统治阶级在“和”的文化理念下,对多元文化交融的重视。
史说北京|北京历史文化的特点-2.jpg

“中正”是说北京城市规划坐北朝南,方位正,一条城市中轴线的确定,使北京旧城营建和新北京城的发展建设都堂堂正正,这正是东方文化和北京文化的又一独特魅力。

中正还是一种文化理念,一种精神。这种文化理念或精神就是讲究事物“不偏为中”,讲究做人、做事要大气、公正。大气,就是光明正大,正气凛然。公正就是端正,坚持原则,按客观规律办事。

 “和平”是说北京人心地善良、追求平稳的生活。北京人追求平稳、宁静的生活,反对暴力和战争。北京老人常说,北京城是块风水宝地,战争一到北京城就停止了。这里面既有历史上的一些巧合,也反映出北京人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尽管北京城历史上多次遭受战争的洗礼,但是北京人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的美德,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化腐朽为神奇,用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心地对待一切困难、劫难,甚至包括痛苦和牺牲。在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石牌坊,这座牌坊源起于1900年,当时北京出现了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其在北京城的利益,调兵进城,对清政府进行恫吓,对老百姓进行屠杀,遭到了北京人的反抗。6月20日上午,当德国公使克林德乘车经过东单牌楼西总布胡同向北京人挑衅时,被中国清军军官恩海击毙。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帝国主义列强不仅要求清政府将恩海交给德国使馆,把他当作祭品残酷地杀害了,还进一步要求清政府在击毙克林德的马路上修建一座大理石牌坊,用英文、拉丁文、法文、中文刻上中国皇帝(光绪)的道歉上谕,把耻辱铭刻在北京人的脸面上。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北京各界人士强烈要求拆除这座牌坊。于是1919年这座牌坊被移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正门内。到1952年这座牌坊要为人民服务,于是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这个新的文化内涵就是北京人对和平的追求。于是,由郭沫若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保卫和平”被铭刻在这座牌坊上。这座牌坊已经成为北京的“保卫和平坊”。
史说北京|北京历史文化的特点-3.jpg

北京的小街道被称为胡同,北京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尽管北京城已经成为车马喧嚣的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宁静的胡同,平静的四合院,仍然是老北京人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北京社科联人文之光网整理,资料来源于北京市社科联等组编的《史说北京》(插图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人文之光网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7067606051783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4-18 13:29 , Processed in 4.03487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