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
细菌无处不在。据估计,地球上的细菌数量大约有5×1030个,换句话说,地球上一半左右的生命体是微生物。90%的细菌都生活在土壤和海洋表层,而有些细菌能在极冷的南极洲存活,有些细菌则能在极热的环境里安然无恙。比如说,活在太平洋深海底的热通风口处的管虫,靠着体内共生的细菌,获得能量。
深海热风口处的管虫,里面存在共生细菌
再比如,在黄石公园硫磺温泉里发现的细菌Thermus aquaticus,不仅能承受极热环境,还能适应pH接近1的极酸环境。科学家们在其体内发现了一种热稳定DNA聚合酶(thermostable DNA polymerase),后来此酶被运用在了PCR(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中,用于DNA的复制过程。
在生物技术试验中,有很多具有特性的细菌已被利用起来。革兰氏阳性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用来生产蛋白酶和淀粉酶(阳性细菌有一层细胞膜,阴性细菌有两层细胞膜)。水生革兰氏阴性细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能降解芳香化合物,用来研究环境。土生革兰氏阳性细菌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能降解纤维素和几丁质,还能大量产生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因为能合成谷氨酸(L-glutamic)和赖氨酸(L-lysine)已被用于工业生产。
大肠杆菌
试验中最常使用的细菌就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了。大肠杆菌结构简单,培养容易,并且和人类相比,基因数量少,便于研究。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也是单细胞生物。呈杆状,2.5微米长,属革兰氏阴性细菌。体内的一套环状染色体,大约包含4000个基因,相比人体内的两套46条染色体25000个基因,易于研究。生活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结肠里,大部分的大肠杆菌是无害的,但是大肠杆菌O157:H7致病菌株是一个特例。此菌含两个有毒基因,能引起出血性腹泻,小孩和免疫力低下者需注意。
大肠杆菌结构图。它来了,它来了,它甩着鞭毛,“张牙舞爪”地过来了
大肠杆菌染色体,大约有4000个基因
大肠杆菌特别好养活,能在无机盐、水和糖环境下生活。在实验室环境下,给予多种足量的营养物质、温度和时间,大肠杆菌能在几小时内达到每毫升109个细菌细胞的浓度。大肠杆菌既能液体培养,也能固体培养;既能在有氧环境培养,也能在厌氧环境培养(异养兼性厌氧型)。液体培养的大肠杆菌能在冰箱中完好保存数周,若被冻在零下70℃的条件下,能保存20年甚至更久。
大肠杆菌既能液体培养,也能固体培养
细菌为了在各种环境下生存,会分泌细菌素(bacteriocins)用来消灭其他的细菌。比如,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会分泌尼生素(nisin,乳酸链球菌肽),消灭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食源性病原体。大肠杆菌会分泌带有毒性的大肠杆菌素(colicins)来保护自己。大肠杆菌素也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素E1和大肠杆菌素M。大肠杆菌素要么破坏细菌的细胞膜,要么破坏细菌体内的DNA和RNA。与此同时,大肠杆菌为了不让大肠杆菌素误伤了自己及后代,会产生免疫蛋白,识别并中和大肠杆菌素。
质粒
质粒(plasmid)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从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大型真菌、酵母到植物,甚至人类机体中都含有。是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或拟核)以外的DNA分子,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自主复制能力,使其在子代细胞中也能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
大肠杆菌素就是依据质粒上的遗传信息形成的。负责大肠杆菌素的质粒上包含几种基因:制造大肠杆菌素的基因、制造免疫蛋白的基因、控制质粒自我复制及复制数量的基因。
质粒示意图
细菌质粒是DNA重组技术中常用的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制造大肠杆菌素的基因会被切除,剩下的部分或被修饰,或被增加外来目标基因片段,形成重组质粒(recombinant plasmids)。重组质粒经微生物学的转化技术,转入受体细胞(如大肠杆菌)中,使重组体中的目标基因在受体菌中得以繁殖或表达,从而改变寄主细胞原有的性状或产生新的物质。
在生物技术中,细菌承担了重要角色。其中,大肠杆菌因为遗传背景清楚、载体受体系统完备、生长迅速、培养简单、重组子稳定,深受科研工作者的“喜爱”。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4244167540670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