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3558|回复: 20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9 16: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盗未得手的王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上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提到了盗墓者在春节期间盗墓。其中,于2000年千禧龙年正月盗湖北钟祥明朝梁庄王朱瞻垍墓时未遂,转而去盗位于附近九里乡三岔河村的郢靖王墓(详见《过年鞭炮声做掩护,盗墓者用电钻钻孔,炸了朱元璋王孙墓》一文)。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1.jpg

(钟祥明显陵)



这次盗墓同样没有得手,一名望风的盗墓同伙被现场抓获,是原钟祥市针织厂一名下岗职工。

但是,盗墓者并未就此罢手,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光顾郢靖王墓。据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统计,从1999后到2005年考古发掘前,盗墓者9次盗掘郢靖王墓。

经勘察,盗掘活动对郢靖王墓造成了严重破坏,最深的盗洞深达8米。每次都是使用现代盗墓者常用的手段——炸坟,其中有2次将地宫的券顶都炸通了。

就在考古发掘前一年的2004年,盗墓者仍不放过靖郢王墓(当地的文物保护者干什么吃的!)。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2.jpg

(考古勘探)



鉴于这种情况,官方说法是“出于抢救文物”的考虑,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于2005年12月,对郢靖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但在发掘后才发现,郢靖王墓地宫保存完好,随葬不少,根本没有被盗!

靖郢王墓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郢靖王朱栋和王妃郭氏的合葬墓。

朱栋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五月十七日,是朱元璋的第24子。但其考古出土的墓志上称是“太祖高皇帝第二十三子也”。这怎么回事?原来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将其7弟、齐王朱樽废为庶民,排出皇子系列所致。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3.jpg

(明成祖朱棣)



朱栋的生母在史上有记载,是刘惠妃。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四月十三日,年仅3岁的朱栋被册封为“郢王”。因死后谥号“靖”,多称“靖郢王”。

朱栋与后来当了皇帝的四哥朱棣关系不错。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十一月二日,朱棣为表达“亲亲之谊”,特将营国威襄公郭英之女册为郢王妃,给朱栋办了喜事。

郭氏祖父郭山甫会相面师,当年朱元璋带兵路过其家,郭山甫见后惊为天人,料朱元璋日后必成大器,让儿子郭兴、郭英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并让自己的女儿随侍朱元璋,后封为宁妃,摄六宫事。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4.jpg



可见,朱棣为朱栋指定这门亲事不是一般王子的待遇。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六月,朱栋年满20岁,明成祖诏令诸王就国。校尉徐回祥来到南京,迎接朱栋就藩湖广安陆州,即今天的湖北省钟祥市。

朱栋没有王寿,命不长,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病死,时年仅27岁。在当时的城东20里清平村宝鹤山(今九里乡三岔河村皇城湾)择地安葬。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5.jpg

(钟祥宝地,山青水秀田园美)



宝鹤山是块风水宝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三面环抱;南朱雀地势开阔,溪水环绕,茂林森森。

只可惜,因为生4个女儿,没有儿子,朱栋死后郢王除封——风水宝地成了绝户之地!

因为没有儿子,引出了郢王妃殉葬的悲痛事件。

《兴都志》记载:“王薨之逾月,妃郭氏痛哭日,贤王舍我以去,我寡而无子,尚谁侍邪?念自幼嫔贤王待如宾友,今安忍独生乎!乃整妆对镜,自写其容,付谨密宫人掌之。云:候肖诸女长成识母之遗容也,遂自尽。朝廷闻而贤之,恤典加厚。”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6.jpg



这个记载是可信的,“恤典加厚”也不虚。考古发掘时发现,王妃的陪葬品远比郢靖王的多。

考古发掘时,靖郢王墓只有封土堆,但在当年可是有丰富地面建筑的。据《兴都志》:“郢靖王墓,在兴都城南二十里清平村宝鹤山,妃郭氏合葬。享殿七间、东西厢十间、神厨五间、宰性房三间、鼓楼一座、碑亭一座、棂星门三间、券门三间红墙周回一百二十七丈、内官住宅一所。”

在有明一代,虽然靖郢王无后,但还是得到很好保护的。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殿宇圮坏,兴献王睿宗朱祐杬(后追“兴献帝”,嘉靖父亲,死后葬钟祥显陵)命官修理。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朝廷又命赐修葺,“寝阁帷帐焕然一新”。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7.jpg

(明显陵地面建筑)



但明朝灭亡后,靖郢王墓就败落了。除被盗墓者光顾,近现代曾遭到多次破坏。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侵华日军肆意破坏,造成靖郢王墓地面建筑严重损毁。1950-1970年代,因当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墓区被挖,地面建筑不存。

虽然靖郢王墓地面建筑多次遭到破坏,但考古发掘后发现,地下部分保存十分完好,并没有被盗被破坏。

靖郢王墓规模之大,为明初藩王墓少见。地宫挖在岩石上,为“亞”字形砖石结构墓。

在墓门前,发现了墓志铭及沉重的堵门石。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8.jpg

(朱栋墓志)



墓志铭一合,用上下两道扁铁箍住。铭盖为“郢靖王墓”四个篆字,四周有平雕纹饰,上为“龙凤”并列纹,左右下为“龙”纹。

据考古报告,靖郢王墓的反盗设计很讲究,比较特殊,墓门外用三块巨大的青石板密封墓门,每块巨石重达数吨。上部有铸铁件固定,四周缝隙用石灰掺和糯米浆灌注,非常坚固,考古人员都费了半天事才搞开——这种封堵方式是一种新型的反盗墓设计,系首次发现。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9.jpg

(糯米浆砌筑)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10.jpg

(由于墓门封堵太坚固,考古人员费了很大劲)



堵门石后为拱形门,门用砖封堵,封门砖也是用石灰掺和糯米浆砌筑。

墓门为两扇厚实的朱红色石门。

地宫分为五室:分别中前室、中室、东耳室、西耳室、后室。每个室内都有随葬品。

前室为长方形,东侧随葬有成组的木俑,发掘时多已腐朽,仅能辨识痕迹;西侧随葬成组的小铜饰件。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11.jpg

(靖郢王墓入口)



中室亦为长方形,主要放置木箱,物品已腐烂,但遇到了意外。

中室东、西两边各有一耳室,皆为长方形。这耳室可不是一般放随葬品用的,而是放殉人用的,这在现代考古中也非常少见,让考古人员很意外,也非常惊讶——

两耳室各放3口红漆木棺,每口棺中均放一殉人。发掘时棺材均已腐朽人,从痕迹和残留牙齿判断,为6个殉葬者都是未成年人,根据殉葬制度,可能是女孩子。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12.jpg

(现代红漆大棺)



根据墓室的安排,使用年轻女孩陪葬是建墓时就定下来的,这在湖北明代藩王墓中确是罕见。为什么朱栋会有殉人?与朱元璋在明初立下的殉葬制度有关。朱元璋、朱棣死后都让自己未生育过的妃子殉葬。

封王也可以使用殉人。如朱元璋第三子、晋王朱棡死后曾使用了10个殉人,清朝康熙年间,有盗墓者盗了朱棡墓,发现躺在棺中的朱棡头戴乌纱,身穿红袍,脚下放有金一锭、银一锭。在棺材两边还有10口棺材,都是陪葬的年轻女子葬具。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13.jpg

(靖郢王墓打开墓门现场)



虽然是殉人,但待遇不错,每一口棺材头前都放置了一只瓷瓶,并有金、银、陶、瓷、铜、玉等随葬器物,证明她们生前一定是郢王和王后身边的人,关系密切。

后室是墓主棺室,较为宽大,长6米、宽5.6米、高4.44米。靠后中部就是棺床,东西各放一口棺材。棺材中间有放有内置随葬品的木箱。王后棺材在西侧,随葬有较多的金器,两棺脚端棺床下方,分别放有青花龙纹梅瓶和青花“四爱”图纹梅瓶,王后随葬品明显多于郢靖王。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14.jpg

(梅瓶出土现场)



后室东、西墙上有壁龛,龛内有玉、锡、鎏金锡、铜、铁、漆木等随葬品。

最后统计,从靖郢王墓中共出土200余件随葬品。当初随葬之物一样没少,盗墓者根本没有得手——这可把考古人员高兴坏了,收获满满!

考古发现新型反盗封门设计,盗墓者9盗没得手,进入墓室遇到意外-15.jpg

(靖郢王墓发掘现场,墓门已暴露)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567602554410112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9 16: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法盗墓这么多次没搞走,被合法盗墓的盗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9 16: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人员难道不是盗墓者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9 16: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纵容盗墓是为了上报抢救性发掘,不然王墓是不让挖的,计划一批下来经费有了,挖完报告一写再弄个十大考古发现,升官升职加薪,名利声望都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9 16: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盗墓叫考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9 16: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了不少明代墓葬,为什么没发现真正的宣德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9 16: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把考古人员高兴坏了,收获满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9 16: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封土全部用鹅卵石,绝对是盗墓者的噩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9 16: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贩子给这帮合法盗墓者合理的借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9 16: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图片上看,这个墓的反盗墓设计确实还是非常讲究的,封土有一碎石层,大家可以看到 ,挖起来比较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7-16 19:16 , Processed in 0.07436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