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103|回复: 1

“蓉漂”张靓颖御用制作人:放弃“铁饭碗” 只为“喜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0 04: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刊记者 康琴

在异乡闯荡者的眼里,从来没有哪座大城市拥有故乡的气质,巨大的城市体量之下,生存、安定、发展都考验着外来者,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身在这些城市的人们总会被称为“X 漂”的原因。人是一座城市的魂,有人,城市才活起来。

在今日中国的大型城市里,有2300 多年历史的成都未改城名,未移城址,繁荣与悠闲、自得其乐与拼搏进取之间,自有节奏。这种独特的气质,让它容易在短时间内给人以“家”的感觉。

本文的主人公是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蓉漂”,他们来成都的时间有长有短,而他们与成都的故事,或许能解密人们为何“钟情”成都。

【创业者郭亮:极客梦想从这里起飞】
61640002a247cf3b70f1

傲势科技CEO 郭亮在33 岁时被《财富》杂志评为2016 年度“中国40 位40 岁以下的商业精英”。对于入选该榜,他说“我非常惊喜《财富》杂志能够关心一个位于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公司,这是对我们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 岁的年轻团队莫大的鼓励。”而他和他致力于全球顶级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制造的团队,正是从成都“起飞”的。

“领先谷歌一年”

1983 年,郭亮出生于四川雅安。得益于这座城市在三线建设时期留下的航空工业,郭亮从小就对飞机产生了浓厚兴趣。“但遗憾的是雅安没有航线,所以到高考前我都没有近距离见过真正的飞机。”郭亮说,当年只有通过买杂志、泡论坛来过“飞机瘾”。

高考结束后,郭亮报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攻飞行器设计,并在这里读完了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 年,因为偶然的机会,他在学校参与了无人机项目。“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就是我母校研制的。”他有些自豪地说。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郭亮开始思考5 到10 年后无人机的发展形态。后来这个问题想通了:垂直起降、小型化、纯电化或新能源化,将是今后无人机发展的方向。

认定这样的想法,博士毕业后,早就“垂涎”于成都各种创业优惠政策的他,回蓉创办了四川傲势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开源无人系统、工业级无人机平台、教育版无人机等产品。公司合伙人刘洋说,尽管有预期,但成都高新区对傲势科技的精心呵护仍让人感慨,傲势科技先后获得了成都高新区给予的高层次创业人才补贴、房租补贴、创新基金奖励和出国参展费补贴等。刘洋还因为入围了成都市政府的“人才计划”而获得了区里奖励。

2016 年,公司在纯电动垂直起降转高效率水平飞这项核心技术上,“比谷歌领先了近一年”。“如果当年你问我无人机这个市场有多大,我确实没法估算,但我知道将新技术带到城市的蓝天将是大势所趋。”郭亮说,在自己眼中,聚集了所有高端制造的行业级无人机技术将会提升整个社会生产力。

“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傲势科技是由一群痴迷于无人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蓉漂”组成的技术团队,在这个年轻的极客团队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来自五湖四海。

首席信息官Sunday 是他们当中“漂”到成都的精英代表。本是吃着煎饼果子长大的山东人,在西安读大学吃上了肉夹馍,到北京读研期间吃上了烤鸭。2016 年,Sunday 加入傲势科技,负责数字化、流程和质量工作,这回,他把北京户口迁为成都户口,成为地道的成都人。

对于成都最初的印象,是如宣传片中所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安逸舒适,但是现在,则是因为日夜奋斗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郭亮说,成都有着堪比北上广完善而现代的城市配套,有着合理的生活成本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能让人感觉充满“幸福感”。

更重要的是,这里拥有着一群不甘平凡的创业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成都却能够找到一种奇妙的“ 归属感”。最终,这群原本没有生长在成都的陌生人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而“幸福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就是造就“蓉漂”坚定决心的根本因素,“蓉漂”就是成都新活力的集中代表,这种代表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对于“创新创业”的追求。

“通过在成都开始的这一段奇妙的创业之旅,为了‘创新创业’的梦想而全身心奋斗的过程,从中找到了一种极为强烈的成就感。我想,我和这座城市的缘分才刚刚开始。”他说。(部分内容引自《成都高新》)

【音乐人杨斐:原创与“初心”】
616600019fa595edd276

杨斐如果给我发名片,估计会是很大一张。

在他的名字后面,跟着很多重身份:北京“少城时代”唱片公司前音乐总监,成都知名酒吧“莲花府邸”艺术总监,西南原创音乐联盟创始人……前不久,他还开了个人专场,发行了一张个人原创专辑。

而他为媒体报道最多的一重身份是:“张靓颖御用制作人”。从张靓颖首支单曲《open up your dreams》词曲作者及制作人,专辑《我相信》《改变》《倾听》《第七感》的音乐制作统筹;再到World Tour《我的模样》音乐统筹及吉

他手……此外,他还为谭维维、郁可唯、王铮亮、潘辰、刘美麟、泰然阿修罗等歌手担任过音乐制作人。这些从成都走向全国的歌手,代表了成都音乐的实力和旺盛生命力。

放弃“铁饭碗” 只为“喜欢”

夜幕降临,熙熙攘攘的锦里,莲花府邸的露天庭院里,驻唱歌手唱完一曲掌声未落,有人点歌:“唱首《成都》吧!”客人们欢呼响应。歌手笑着打趣说:“以前这首歌不火没人听,现在一天要唱八遍。”台下哄笑,耳熟能详的旋律随之响起,歌声中天南海北的来客们举杯。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为这首歌来到成都,但在成都的地标性景点锦里的酒吧里听这首歌,或许也是一种“打卡情怀”。

“就跟他们去小酒馆门口一样,围得水泄不通。”杨斐说。

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杨斐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成都酒吧业的繁荣与原创音乐的起起落落。

1992 年,18 岁的杨斐考入成都科技大学(后并入四川大学)机电工程专业,他从老家昆明来到了成都,从此开始了与成都、与音乐长达20 多年的不解缘分。

从高三开始玩音乐、自学吉他、写歌,他的音乐才能来自于无师自通和“或许有点点天分”。大学期间,他组建了后来小有名气的校园乐队组合“Corner”(角落)。说是组合,他一人包揽了写歌、吉他手、主唱等职,还负责指导负责和声的搭档。那时,西部首家专业音乐频率“岷江音乐”电台刚刚成立,一个师姐在台里当主持,他得以在电台的棚里录了一张十多首歌的原创歌曲专辑。

后来好不容易攒下500多块钱买的自行车被偷了,他想去酒吧驻唱挣点钱。那是校园民谣风靡的时代,《同桌的你》《青春》《恋恋风尘》也在成都的高校、酒吧里风行。他写的校园民谣在四川省歌手选拔赛拿了第三名的成绩,也有点

底气,于是就在校友江智民(后来的莲花府邸的老板)的陪同下去找酒吧问。

那时候成都的酒吧虽然不多,但驻唱歌手的生存条件在全国来说还算比较好。在滨江路的“红磨坊”里,杨斐1小时能挣25 元。当时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一般也就150 元,渐渐地他有了五六百元的月收入,就没问家里再要过生活费。

1996 年,杨斐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家乡云南省电力局工作。上了5 天班之后,他不干了。“第二周就要签合同了,一签就要签五年。”那份工作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看来都是很多人羡慕的好工作,但是他说“我不喜欢啊”。

杨斐回到成都,当起了职业歌手。

没多久一个月就能挣五六千元,生活过得很滋润。当年从南门打车到火车北站才十多元,在外头租房子也就五六百块钱。因为有钱有闲,他参与组建了算是成都最早一批的独立原创乐队——“失眠”,并担任吉他手。有人说,成都摇滚就是从“失眠”乐队开始的。那年年底,杨斐见证了后来成为成都文化地标的传奇音乐酒吧——“小酒馆”的开张。因为老板娘唐蕾喜好摇滚乐,让摇滚乐队有了生存的土壤,并开始在西南这块小小的舞台上生根发芽,以野蛮生长的姿态异军突起走向全国,从“小酒馆”的LIVEHOUSE 走出了阿修罗、声音玩具、海龟先生等中国摇滚的中坚力量。20 年后,“小酒馆”摘得中国摇滚贡献奖。

助力成都原创音乐

如果说成都是中国摇滚力量不可小觑的发祥地之一。那么,从2005 年的《超级女声》开始,人们便再也难以忽略掉成都在华语流行乐坛的地位。

那一届的冠季军——李宇春和张靓颖都来自成都赛区,她们后来分别成为华语乐坛中的超级偶像和实力歌后。随着选秀节目越做越火,被人记住的成都歌手也越来越多,张杰、郁可唯、谭维维、王铮亮……成都甚至有了一个别号“选秀之城”。

在选秀节目此起彼伏的同时,西南地区本土的原创音乐人也创作积累了大量音乐作品,同时一些在成都成长的优秀音乐人如梁芒、周迪、郭亮也开始崭露头角,后来为那英、陈明、王菲等歌手担任制作人。

杨斐和他的业内伙伴陈涤等人在2009年成立了“西南原创音乐联盟”,整合了音乐房子和各大唱片公司合作的资源,邀请众多业内资深的音乐人和制作人参与,并将成都乃至全国的原创音乐人聚集在一起,为创作者争取更大利益。

商业流行音乐在这里如此成功,但与此同时,这座城市里仍然有一群不刻意迎合市场的独立音乐人,他们甚至有点反成功学地以自己的方式做着自己喜欢的音乐。

“如果时间倒退回20 年前你还会那样选吗?”“会。”杨斐说。这大概就是“初心不改”。

【英国人Joe:成都就是我第二个家】
61650001ae1e636fd67d

英国人Joseph David White(下称“Joe”)早已经把成都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年回英国一两次,在布里斯托父母家的花园里,跟父亲就着威士忌聊天,或者到老朋友家吃一顿BBQ。而他的理想,就是能够在两座城市之间穿梭,并成为“两座城市之间的桥梁”。

跨过半个地球的“一见钟情”

当初从地球另一端的布里斯托来到成都纯属偶然。

Joe 曾在英国广播公司BBC 工作,并参与过Dr.Who、Torchwood、Casualty、Lewis 等知名节目的制作。2009 年10 月,好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他很愉快地答应了,问及细节时才知道,婚礼举办地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成都。“这之前我只听说过北京跟上海。”提到这件事情时,他还忍不住笑,觉得像是命运跟他开的一个玩笑。

从来没来过中国的他计划了一次两周时间的中国之旅。这次旅行,刷新了他对中国的认知。从机场出来坐上出租车开始,他就不停地问朋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接下来,他慢慢发现,原来在这个遥远国度,不仅有庞大的现代城市建筑群,这里的人们也正以不可思议的热情生活着。他从成都看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这里的一切都令他震惊。

两周时间实在太快,他把假期延长了半个月。在成都的第三周,他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女孩——许婷。

朋友婚假结束后要回工作的幼儿园上班,因为好奇,Joe 跟着一起去看看。校长看到他跟孩子们相处得很愉快,就问他愿不愿意留下来工作。回国后,聊起中国之行,同事问他有没有特别的收获,他说起了这件事。

“为什么不试试呢?”同事说,你23岁了,应该趁着年轻多去经历,不妨用一年的时间去试试,你会有更多的经历和故事可以讲。

Joe 觉得在理,何况他的父母都是老师,从小在教师家庭环境长大,他应该能够胜任教育工作。于是他暂时搁置工作,决定一年后再回国。2010 年2月,他来到了成都,在幼儿园当起了一名外教。与此同时,他开始与许婷约会。

在成都生活的初期,不管是教育工作,还是恋人关系,都会有困难和挑战,面对文化、语言的隔阂,Joe 乐于去寻找办法解决并享受这个过程。他知道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们,最后都能在成都很好地生活。

一年后,到了计划回国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离不开了。

他爱上了成都,不仅因为这里有他牵挂的人。他融入到这个城市的生活细节,被人们的友善打动,被“世界上最伟大的美食”征服,空闲时惬意地沿着家附近的河堤散步,周末时去周边的峨眉山泡温泉,去太子岭滑雪,前两天还在滑雪比赛中拿了个第一名的成绩……

他形容这里拥有一种“魔力”,“所有人都在努力改变世界”,它一年的发展变化,英国可能需要十年时间才能达到。而他竟然能参与到这一蓬勃发展的步伐中来。

2015 年6 月,在长达5 年的恋爱长跑后,他与许婷步入婚姻殿堂。他说,“成都也是我的家了。”

他把英式教育带到成都

Joe 以前认为跟影视制作、写作比起来,教育没有创造性,后来才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教育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这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校的教学理念的开放,考验着老师的教育方法。

学生时期就经常参加戏剧社团和运动社团,热爱橄榄球和滑雪等运动的Joe,把这些激情和创造力用在了成为教师的转型中,他很快进入了角色。“跟着孩子们一起去探究这个世界,这简直太棒了。”

他创立了Joe’s House,在那里,孩子们可以感受到纯正的英语文化,也有许多语言练习机会。同时,他还开展与西方文化相关联的节日教育,比如圣诞节、新年、复活节、万圣节等等。这样孩子们不仅仅可以了解和学习英文句型,更重要的是可以理解一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2012 年,他和他的团队把国际化教育与幼儿园的“阳光运动”相结合,创立了英式橄榄球队,这种新鲜的运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学校很快就掀起一股“橄榄球风”,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英语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都在提升。

在家长眼里,Joe 是一位热情有爱的英国绅士,在孩子们眼中,他是有趣耐心的“JOJO”,更是英式橄榄球队的教练和伙伴。2017 年底,他在成都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三届“成都市最美幼儿园教师”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美教师”。

他不仅在成都找到了第二个家,也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因为一次偶然的旅程而有了不一样的人生,这一切多么奇妙。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204490518071874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04: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蓉漂这个词会让来蓉建设的人才产生距离感,时刻提醒别人你不属于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7-28 17:55 , Processed in 0.59463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