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5944|回复: 20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3 19: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年前,几大运营商争相宣传3G网络的速度,说3G可以改变生活,当时互相争夺地盘那一幕幕还在眼前。当现在5G都已经到来时,回过头再来看当时的广告词,已经是显得有些滑稽: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jpg

这还只是3G时代的故事,如果再往前追溯,那些活跃在2G、1G时代还普遍只能通话和短信的按键手机,如今早就被忽略,被遗弃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更迭,那些淘汰下来的,代表着时代历程的一代代手机不断沉积,当埋在下端的那些手机重见天日的时候——
有的甚至已经成了“手机化石”。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2.jpg

手机的出现历史很短,大家潜意识里还是会认为这是一个属于现代的产品,以至于说起“手机化石”这种东西,总会有人觉得这是危言耸听。
先说什么是化石?
官方的定义是——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没有人对化石的“遥远”程度做过明确的时间界定,但作为“遗迹变成的石头”,一些“地质结构”里发掘出的手机的确已经可以称的上化石的范畴了。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3.jpg

当然,这种只是形状像手机的石头不算
两年前,Reddit上的一位网友称:“我发现了一个很酷的化石”。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4.jpg

这个帖子下面,人们最多只是怀疑了图片真正的来源出处,没有人去质疑这个躺在沥青“地质结构”中的手机的“化石”属性,毕竟这种出场方式,与千万年前历史的三叶虫化石的沧桑程度相比不落下风。
而在这张图真正的出处——图片分享平台Imgur里,下面的近千条留言已经成了人们张贴“手机化石失物招领”的启示贴。只是针对这个“沥青手机化石”的发现,声称是自己失物的当事人就不下十个。
Asrodrig1用一副标准的欧美翻译腔说道:

“哦,我的上帝,是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埃德蒙顿?如果是这样,那绝对是我的手机。”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5.jpg

他不是这套手机化石唯一的有力竞争者,另一位观众称:

“你可以在新泽西州I-95的外部车道的NB侧找到类似的东西,就在6号出口的北面。我在建造道路时丢失了手机。”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6.jpg

他们的丢失方式都说的有鼻子有眼,让人很难通过语言去判断谁真谁假,但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手机化石冒领者,反倒说明了手机化石这种东西形成的普遍性。
有一位见多识广的圈内人士向大家解释,这样的“手机化石”成因不是孤例: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一名在建筑行业工作的人,你可能会像我一样惊讶地发现,在过去的10年里,竟然有如此多的手机被埋在停车场内。”
事实上,我在整理那些宣示“手机化石”主权的当事人资料时发现,丢失手机、并致使其形成“手机化石”的成因,并不只能归结于工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的麻痹大意,而可能是多样,甚至是无法避免的。
正如一位网友感叹的那样:“沥青在那里碎裂不是偶然的”。能够撑开沥青破壳而出,必然说明里面的物品材质比外部更加坚硬。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7.jpg

另一个朋友提出的手机化石成因材料也能证实这一点,他指着这个已经嵌套进水泥地面,即将成为未来手机化石的东西说道:“这就是当你从口袋高度丢弃旧诺基亚时会发生的情况。”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8.jpg

“这就是当你从口袋高度丢弃旧诺基亚时会发生的情况”
当然,上面这些手机化石成因都可以归结为是被动的、巧合性的。
鉴于化石一个很大的用途,就是用来让人研究和推导当年的生态环境,那么现在形成的这些手机化石,如果被后人或者外星人发掘出来的话,他们应该也可以通过这仅有的化石实体和记载还原出这些化石真正的成因——
既然这个时候的手机具备如此坚硬可靠的材质特性,那么在那个普遍追求高强度、高韧性的建筑特性的时代,之所以在沥青和混凝土中可以看到如此多的手机,是否是因为有人主动把手机当成“建筑材料”,以发挥其材质优势的呢?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9.jpg

“难道你不知道他们开始把旧的诺基亚放在混凝土和沥青中以使其更坚固吗?”
本来我也质疑这份天马行空的猜想,直到我看到了下面这个案例: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0.jpg

如果说之前的手机化石还有可能是当时的人们不小心遗落的话,这似乎可以成为人们用旧诺基亚加固建筑结构的实锤了
所以作为当代人,我也不由得怀疑,是否真的已经有人把当年的旧诺基亚当作建筑材料了,似乎他们除了成本问题,作为建筑材料唯一的弊端就是“找平”: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1.jpg

除了坚固,把这种短暂存在于人类历史中的收集品种埋藏在混凝土中可能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混淆后人或者外星人的认知,因为后人可能无法想象,当时手机的续航,到底能有多强。
有大量的观众在这些手机化石被发掘出来之后推断:“我打赌他还有70%以上的电”。
从另一处考古发掘地传出的资料来看,这样的推断令人信服: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2.jpg
刚发掘出的样子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3.jpg
五分钟后


我想,各种超级英雄不断在宇宙中争夺的无限能量体,也不过如此了。
不过说到底,上面展示出的这些所谓的“手机化石”不管看起来多么古旧,他们终究还是出自现代的产物,对于那些对化石标准非常执着的历史学家,恐怕难以认同这种把近代产品也归结为化石的行为。
那么多远才足够远呢,手机化石的考古学家告诉你,在手机化石的领域,800年就差不多够用了——
2016年,英国《每日邮报》发表报道称,在一个考古项目里,考古学家发现一部“距今800年的手机”。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4.jpg

这部手机是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考古发掘期间被找到的,它本身是黏土的材质,却有着标准的键盘手机一样的雕刻布局,其中的按键部分还刻有楔形文字。然而,由于缺乏详细的挖掘细节,且因该物体的样子与诺基亚手机太过相似,许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精心制作的骗局”。
但网站To the death media.com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表示,手机上的楔形文字一般出自今天的伊朗和伊拉克一带(古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但这次的手机却是出土在奥地利。这让一种阴谋论在考古学家之间散播,他们联系之前的发掘记录称,“之前已有好几项令人难以置信的考古器物,这对历史无疑是一个挑战”。Inquisitr新闻网站也发文表示,“是考古学家掩盖了此类发现”。
ufo网站《UFO Sightings Daily》的编辑Scott Waring则确信,这是外星人曾到访地球的证据。他的推断证据来自于三个字,“很显然”,他在报道中写道:“很显然,这个类似手机的东西是由某个来自未来的先进文明创造的。”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5.jpg



但这就是最遥远的手机化石发掘极限了吗?广义上来讲,800年还远远不够。
也许在现代科技产品领域,800年的时间用来比一比那些嵌在墙里的游戏机已经绰绰有余了,但是在真正的“化石”界,800年的时间只不过是白驹过隙。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6.jpg

想像有一天,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在流,当旧诺基亚都开始被风沙慢慢侵蚀掉外壳的时候,人们是否还能在那里找到手机化石的痕迹呢?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7.jpg

俄罗斯考古学家告诉你,“能”。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在2014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俄罗斯科学家发现2.5亿年前的芯片化石》的文章,文章称,俄罗斯拉宾斯克市郊有了奇怪的发现。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8.jpg
奇怪发现本现


这个似乎嵌着奇怪芯片的石块偶然间被当地渔民Morozov发现,之后,他将这个奇怪发现捐赠给了俄罗斯南方理工大学的学者,学者们进行了几次测试并得出结论——这个嵌入岩石的东西,是一枚在2.25亿至2.5亿年前用纳米技术制成的芯片,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芯片类似。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19.jpg

但研究人员没有尝试从岩石中移除所谓的微芯片,因为担心自己会将这个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损坏。
不过,即便最终没有人把这个疑似高科技芯片的物体从石头中取出,这个荒唐的猜想最终还是不攻自破。
同年,负责检测的该大学向俄罗斯新闻社发布了一份声明,澄清了所谓的微芯片背后的真实情况,他们证实,这实际上是一种可追溯到4亿年前的海百合化石。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20.jpg
海百合化石


不过这个实事求是的解释远不如“2亿年前的芯片”更能抓住人们的眼球。
在“真相”没有覆盖到的另一面,依然有无数的人相信着那个2亿年前的芯片的真实性,并将此看作某种远古技术的残留,作为曾在地球居住的某种高级文明存在的证据,有些人甚至声称已经识别出设备上写的字母,准备成为那个复原古文明辉煌的领导者……
而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愿意坚持一个“芯片”存在的真实性,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源自人们对芯片技术核心性的深刻认识。
不论是再早的手机,哪怕已经没有了外壳,只要有一个足够强大的芯片,就能成为当时科技水平的最好证据,一个真正可靠的芯片就是见证一个时代的科技水平的标杆。
回到现在,5G技术将是划分出下一个时代的分水岭,我们前面也已提到,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那些已经成为“化石”的手机,几乎都是1G、2G时代的产物。似乎从3G开始,人类在通信技术领域终于大跨步地迈进到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阶段,1G时代不敢想象的多人手机游戏、视频直播现在都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日常,以至于如今让人们再看之前的产品,已经可以由内而外地感受到一种不违和的“化石感”。
而手机形态、用法、功能的迭代背后的根源还是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是运算和图形等硬件性能的提升,让手机从当年“电话为主,娱乐功能为辅”,到成为现在包办大部分人日常娱乐与生活需求的多媒体设备;另一方面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30多年前的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从“化石”功能机到智能手机,高通在移动通信领域,改变了我们沟通和连接的方式。从打开3G时代的大门,到4G时代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飞速普及,再到初窥5G时代的潜力,通讯技术的迭代让人们回首看几年前身边的通讯产品,产生一种南柯一梦的错觉。
2019年是5G之年。在整个行业的期待下,5G已经在全球多个地区启动商用部署。在5G发展的进程当中,高通与运营商及多方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不懈努力下,5G即使已经取得了比当年4G更加迅速和蓬勃的发展态势。
技术革命还只是开始,在5G的技术的基础上,高通还为更富想象力的未来带来多种解决方案——比如XR、比如游戏圈期待已久的云游戏技术,以及现在就已面市的面向游戏而优化、集诸多先进软硬件特性于一身的Snapdragon Elite Gaming。
Snapdragon Elite Gaming带来的体验包括TrueHDR、PBR以及对Vulkan 1.1图形库的支持。用更通俗的表述来说,支持Snapdragon Elite Gaming的手机将可以拥有更流畅的游戏体验、更快速的响应空间、更好的音频效果和极致的图形显示等特性。对于游戏开发者来说,这一游戏优化方案也给了开发者充分挖掘硬件性能的可能,许多游戏厂商也与高通展开合作,基于Snapdragon Elite Gaming的特性共同打造下一代的移动娱乐体验。
考古学家发掘出“手机化石”已经不是新鲜事了-21.jpg

目前骁龙730G部分支持,骁龙855与骁龙855 Plus完整集成了Snapdragon Elite Gaming的一系列软硬件特性。也就是说,只要你手机搭载了骁龙730G、骁龙855及骁龙855 Plus移动平台,就有了体验这些高级特性的基础
如果说5G技术比喻成一个画笔,像Snapdragon Elite Gaming这样的技术便是用这把画笔描绘出的实实在在的未来世界的美好宏图,将会给手游玩家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
当然与此同时,如今主流的技术,似乎也会加速向“化石”的方向衰退而去——这可不是什么坏事,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宁愿身边的这些数码产品更快地变成“化石”,因为那意味着——
技术带来的美好正在加速赶来。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游研社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33711798406354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3 19: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文明可能一直在重复同一个轮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3 19: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您拿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3 19: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有手机化石,我们可能就不是今世才发现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3 19: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拿老夫的青铜四天线路由器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3 19: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我老家曾是个精彩的地质演变处,有过植物化石,小时候不懂看了好奇但还是扔了。也还有在广州博物馆里的那种表面有小贝壳石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3 19: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专家们你知道他们来自那个年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3 19: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一幅古画,上面画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两人一个骑的摩拜,一个骑的ofo,是不是很神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3 19: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恐龙化石拿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3 19: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知道是娱乐一下,但还是忍不住说多学点知识一定是好的。最简单的化石的形成时间用该了解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6-17 18:33 , Processed in 0.12090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