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4034|回复: 20

清朝的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七千万激增到四个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4 09: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农耕文明占主导的中国古代,人口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根据《尚书·多士》篇的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见,我国从商代就开始了人口户籍登记制度。而正史明确统计人口数量则是开始于班固的《汉书》,从这以后,十六本历代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都会有人口的记载。
不过,正史中记录的人口数量是指缴纳赋税的,然而古代逃避赋税的问题比较严重,另外战乱时期人口逃逸,而且和尚、道士、奴婢、部曲等特殊人群也没有算进去,所以历朝历代正史中记载的人口数量需要加上估算才准确。历朝历代的人口数量无法精确计算,差异也比较明显。但是,如果要是说古代中国人口最多的朝代,那毫无疑问就是清朝。

清朝的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七千万激增到四个亿-1.jpg


?清朝的人口数量从顺治年间的约七千万爆炸式的在一道光年间增长到了四个亿,仅仅只用了一百多年。四个亿,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为即使按照最高数量估算,清朝之前中国历朝历代人口数量最多时期是明朝万历年间,但人口总数也不会超过两亿,明朝之前的历代人口数量更是都没有过亿的记录,而清朝的人口数量在顶峰时甚至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约三分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清朝人口爆炸增长的这一百多年,西方各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近代社会,但是中国依然处于生产力落后的传统农业社会。那么,问题来了,清朝是如何在农耕文明占主导的古代实现了人口数量的爆炸式增长?

清朝的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七千万激增到四个亿-2.jpg


?一、高产粮食作物引进,种植技术进步
无论什么时代,粮食产量都是跟人口数量成正比的,中国自古以来的粮食作物主要就是“五谷”:稻、黍、稷、麦、菽,这些粮食虽然能够满足营养需求,但产量和抗灾害能力还不够强,光种植它们无法养活四亿以上的人口。
然而,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明朝解除“海禁”,土豆、甘薯、玉米等粮食作物在明朝中后期经东南亚传入我国,并且在清朝得到大面积种植。这些原产于美洲的外来作物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

清朝的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七千万激增到四个亿-3.jpg


?以甘薯为例,明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曾经在《甘薯疏》中写道:“岁戊申,江以南大水,无麦禾,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有言闽、越之利甘藷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略无异彼土。”明确指出了灾年种植甘薯的优点。这些外来作物可以在水土贫瘠的山地生存,直接让土地的可利用率得到提高,粮食产量随之上升。
此外,清朝官方还对很多传统种植技术进行了改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例如,利用水稻喜热好水的特性在温度高、天气湿润的两广两江地区大力推广双季稻,使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收获模式成型,水稻产量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清朝的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七千万激增到四个亿-4.jpg


?二、废除“人头税”,实现人地分离
在中国古代,土地税和丁税,土地税按照土地面积的多少来收取,而丁税则是按照人口来征收,俗称“人头税”。这种税收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直接导致了地主豪强地多人少,纳税少,贫苦农民地少人多却纳税多的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因此,历朝历代地主积极虚报瞒报,农民则纷纷隐匿谎报人口进而人口大减,税收减少。
到了清朝,统治者找到了改变这种现象的好方法:先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下诏:“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意思是说,从康熙五十一年之后出生的人不再额外征收丁税了,将丁税的总数固定在康熙五十一年;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又进一步将康熙五十一年固定的丁税平均分摊到了土地税之中,不再以人口作为收税的标准,加上一些放宽户籍管理、解放劳动力的配套措施,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史称“摊丁入亩”
从此以后,人口与土地分离,地主不得不实事求是用地交税,农民生孩子也放得开了,“黑户”数量大大减少,最终导致人口迅速增加。

清朝的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七千万激增到四个亿-5.jpg


?三、人口活动范围空前加大
清朝疆域面积辽阔,虽然不是历朝历代面积最大的,却是历朝历代控制力最强的。最主要的是,清朝出现了多次向这些边疆地区大规模人口迁移的情况,例如“湖广填四川”、“走西口”、“走东口”、“闯关东”等等,到了使得中原王朝人口的活动范围空前加大,耕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也随着水涨船高。

清朝的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七千万激增到四个亿-6.jpg


?四、医疗水平有所提高,人口死亡率略有下降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而中国古代的传统医疗技术又以经验总结为主。因此,清朝所具备的医疗经验应当是历朝历代最多的,故医疗水平有所提高。
例如,明朝隆庆年间,我国发明了可以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而清朝贵族在入主中原之后深受天花毒害。
例如,清朝豫亲王多铎、顺治皇帝均死于天花,康熙皇帝也因年幼感染天花而落下一脸的“麻子”。
因此清朝官方大力推广人痘接种法,使天花这种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明朝后期李时珍编写的“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总结了中国历朝历代的药物,在清朝人的用药治病上起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减少了因用药错误而意外死亡的人数。

清朝的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七千万激增到四个亿-7.jpg


?不过,清朝的医疗水平仍然停留在古代社会,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只是相对于之前的历朝历代有所提高,但还是无法与同时期已经开启近代医疗技术的西方国家相比。不过,在减少人口死亡率上,提高人口数量上还是有些积极作用的。
清朝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间,虽然天灾战乱不止,大量人口死亡,但总体还是维持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可以说,是清朝奠定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基础。

清朝的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七千万激增到四个亿-8.jpg


?然而,人口数量的暴涨却并没有解决清王朝的“闭关锁国”、“重农抑商”、“君主专制顶峰”、“文字狱”、“政治腐败”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一个坐拥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大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大潮流,被西方列强肆意欺辱了一百多年,实在是让今人扼腕痛惜!!
文:博陵清河
参考文献:《甘薯疏》《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49999146543354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9: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辫子就感觉落后愚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9: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清朝到民国人口停滞增长的时期,是太平天国和民国,都是国内战乱时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9: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饮食改变了,蛋肉增多了,身体素质好了,晚上又没有电视手机,躺下没球事干,只能干球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9: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引进了玉米 土豆和红薯,清朝把这些作物推广开了。不是某一朝的原因,是两朝共同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9: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清政府吊关系没有!明末有人口增长的基础,一方面南方两广得到开发,高产量农作物引进!但是土地垄断集中化导致人民没地种,没东西吃!缺少一次变革,要不李自成根本起不来!相反的是清朝还阻碍了中国科技的攀升,明朝有火铳队的,还是正规军,还有红衣大炮!有容人之心,尽管官方禁海,民间还是有人和世界交流的,早知道郑成功那拨人可是海盗出身,诏安了而已!对于西方新奇事物明朝还是有很强好奇心的!清朝其他作用没有,扩充疆土,民族融合!这俩才是清朝的功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9: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定义清顺治人口七千万,本身就是错误的,明末清初的总人口超过一亿五千万,接近两个亿。数千万的汉族流民逃进深山而未做统计,清朝初期对其他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少数民族人口中央政府也是不统计的,除汉族、满族外的其他几十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至少有3000万。摊丁入亩的目的就是把没有入籍的流民编制进来,所以康熙朝统计的两亿人口,并不是自然增殖的结果,只是把大量的汉族流民重新统计编制进来。雍乾时期,包谷、土豆这些高产的杂粮作物,让勤劳汉族人的人口翻了一倍多,到清末时总人口突破四个亿,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日本侵华、解放战争放缓了人口增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9: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扯西拉,整个外行。“人丁”是指16-60岁之间能承担“丁税”的男子,其实是个纳税单位。而当时有很多人是逃税的。例如,康熙本人就意识到:“朕凡巡幸地方所至,询问一户或有五六丁,止一人交纳钱粮。或有九十丁,亦止二三人交纳钱粮。”摊丁入亩,使老百姓隐瞒人口没有必要,也刺激了人口增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9: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对我国是功不可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4 0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清朝中国的版图得小一半!这一点历史书上没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5-8 06:58 , Processed in 0.51688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