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460|回复: 0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0 11: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1.jpg



2015年3月, 刘速下定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专业探险俱乐部的组织下,与有着同样梦想的朋友踏上了驾车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的征途。她坚定地说:“罗布泊,尽管有‘死亡之海’‘生命禁区’的称谓,但什么都阻挡不了我寻梦的脚步,大漠荒原留下了我们一行人同甘共苦的身影,我的人生无憾!”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2.jpg



勇往直前

罗布泊,我来了!千难万险都挡不住探险者勇往直前的车轮。

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这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千里无人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悄然失踪,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探险时折戟沉沙……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3.jpg



茫茫沙海

连绵起伏的沙漠无边无际,千姿百态、色彩斑斓。

无边无际的戈壁,连绵不断的沙丘,白茫茫的盐碱滩,原子弹爆炸的实验区,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最美雅丹地貌龙城,顽强生长的骆驼刺,还有那荒漠上矗立的探险先驱们的墓碑。罗布泊的一切,都让刘速魂牵梦绕。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4.jpg



生命之美

骆驼刺——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生长的一种植物(也是罗布泊唯一的植物),它为死寂的荒漠带来了一抹生命的亮色。

“我们车行5天4夜,经历了磁场方位有错,卫星通讯失灵,迷失方向的两昼夜,穿越了原子弹爆炸区,露宿在荒凉如月球的荒野里,看到了壮美的沙漠风光,神秘的楼兰古城遗址。我终于圆了穿越罗布泊无人区的梦想,见到了此生从未见过的景色。在这里遇到的一切无法用语言描述,我用相机记录了一些,只可惜摄影水平有限,无法再现罗布泊景色的壮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风起沙飞,日出日落。当你身处罗布泊这个曾经沧海变荒漠的世界,不由让人生出几分敬畏,对天的敬畏,对地的敬畏,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刘速向记者讲述了她在罗布泊的旅行经历,途中那些惊险的场面让她永生难忘。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5.jpg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一词是瑞典探险家在罗布泊考察时提出并被科学领域接受。继罗布泊发现雅丹地貌之后,在世界许多干旱区发现了类似地貌,均统称雅丹地貌。这是罗布泊著名的雅丹地貌区——龙城一隅。

刘速现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 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6.jpg



荒原露营

一路风餐露宿,在专业探险人员的精心准备下,刘速及其队友比原定行程天数多带了一天的饮食和燃料。但进入大漠深处,骤然出现的高山挡住了她们前进的方向,专业的向导多次调整,翻山越岭,折返绕行,却依然寻找不到出口。她们迷路了,磁场方位有错,卫星电话打不出去……当指南针终于不再疯狂旋转,她们却发现离早上出发的地方只有几公里。但终于可以露营休息了。广袤的大漠,只有她们17个人,4台车。

在大漠里千绕百转了一天,依然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向导决定限水限食,大家去寻找枯死的骆驼刺做燃料,原地休息。连夜派出向导小吴按来时留下的标识,原路返回,小吴找到了一支地质勘探队请人带路,补充水和汽油。(这位勇敢无畏,勇于担当的小吴,就在她们之后的下一次罗布泊穿越中,因车祸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罗布泊的荒漠中……)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7.jpg



大漠日出

寒冷干燥的荒原,忐忑不安的心,一夜的辗转反侧。当刘速走出帐篷,终于迎来了大漠日出。金黄色的太阳,一点点升起,带来了温暖,给人以希望。

天亮了,新的向导来啦,水和汽油也补充好了, 很快她们就走出了这片迷茫之地,继续前行了。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8.jpg



沧海桑田

罗布泊,曾经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是一个牛马成群,草木环绕的生命绿洲,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彻底干涸,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星移斗转,沧海桑田。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9.jpg



楼兰佛塔

楼兰,曾经的“丝绸之路”重镇,商贾不绝,人烟稠密,驼铃声声。突然神秘消失了,只留下一片废墟,沉睡在大漠之中。这是楼兰古城废墟中最壮观的佛塔。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10.jpg



楼兰人家

风蚀日照,曾经的家园只留下了这些残垣断壁,还在述说着往日的故事。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11.jpg



太阳墓

太阳墓年代久远,它是哪个民族的墓地?为何葬在这里?这群人居住何方?为何把太阳当做图腾?这些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12.jpg



罗布泊湖心

1997年,一工程师根据地图测定的湖心地点,虽无人考证其准确性,却成为了一处著名的罗布泊标志地。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13.jpg



余纯顺墓

余纯顺生前是一位职业探险家,他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的壮举,行程4万多公里。1996年6月,他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罗布泊全境时,在有媒体、有准备、有后援的情况下,遇难在离预存水和食物不到两公里之处。这是他的遇难地。墓前的矿泉水瓶是沙漠中最好的祭品,也可能是后来者生存的希望。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14.jpg



赵子允墓

赵子允,著名的地质工作者、向导、探险家。他的足迹遍布罗布泊、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吐鲁番盆地、柴达木盆地。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15.jpg



陈宗器墓

陈宗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磁学开拓者、奠基人,国际知名罗布泊学者。

吉林女摄影家流年碎影70年之三十三: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16.jpg



荒漠倩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伊秀丽 王桂珍 郑丽颖

编辑:马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52959673708057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7-21 03:10 , Processed in 0.06867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