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788|回复: 18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8 16: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1.jpg

活在漆黑与深邃中的小生灵们,

它们美得着实让人捏了把汗、过了把瘾,

我们的深海恐惧症都快犯了!

潜入深海,

就像走进一个特别深的山洞,

真的不敢再往里走了,

但每向前移动一步,

眼前所见的瑰丽却让我们实难回头。

这些长得就很“未知”的生物

已经让你我深深着迷于这漆黑海底。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2.jpg

海洋占地球生活空间的95%,很大程度上尚未开发。尽管人类渴望探索最深海底的愿望,与攀登世界之巅同样强烈,但仅凭好奇心并不能到达海洋深处。

深度每增加10米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大气压,所以当抵达马里亚纳海沟1万多米的海底,也就增加了1000多个大气压强,这相当于把1吨的物体放在仅仅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如果一个100斤的铁球不慎沉入海沟底部,它会被挤压变形。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3.jpg

深海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大、最神秘的栖息地。海洋中有许多我们从未见过的奇特生物,它们常年生活在不见阳光的深海处。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4.jpg

小飞象章鱼:在海下超过1英里(约合1600米)处发现的怪异动物,体长20公分左右,长相很萌,但极为凶猛。它有两对超级巨大的“耳朵”,因其外貌酷似迪斯尼动画片中的小飞象而得名。

深海动物——是指栖息于大陆架外缘到大洋200米以下的深处,即深海水域、深海底域的动物。产于大陆架上稍深处的、形态珍奇的动物也被叫做深海动物。由于深海中的竞争不如岸边或浅海中那么激烈,使许多原始类群得以存活至今。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5.jpg

摄影:DANTE FENOLIO

小飞象章鱼也被称为烙饼章鱼。这种深海头足类动物的触手之间有薄膜,那些可爱的耳罩,其实是它们的鳍。

在这样漆黑、冰冷的环境中仍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长得实在不像我们“地球本地人”。

这也许也是因为,深海是在不离开地球的情况下,能到达的最接近外太空的地方。它完全不同于我们在陆地上的生活,可以说,它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6.jpg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7.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只幼体形态的菱鳍乌贼,沿着外套膜伸出触角,摆出独特的姿势。

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全长2550千米,呈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同时,该海沟还是两个板块辐辏俯冲带,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俯冲到菲律宾板块之下。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8.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条美丽的星虫幼虫漂浮在水中,成年星虫是细长状的,看起来比较怪异。

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挑战者海渊”,深达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挑战者海渊的沟底,峰顶将不能露出水面,它将会沉没在海平面2000多米以下。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9.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只半口壮丽水母的幼体形态。

19世纪时,科学界相信只有上层海洋才有生物,大约200米以下因为没有光,也就没有植物,到600米以下连动物也没有,叫作“无动物带”后来把跨大西洋的电缆拉上来修理时,发现沉到几千米水深处的电缆上居然“长”满了生物。深海“无动物带”的说法不攻自破。

现在我们知道,即便在最深的1万多米的海沟里,动物仍然逍遥地生活着。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10.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只处于性繁殖阶段的晶九角水母,晶九角水母是一种泳钟。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11.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条长臂章鱼幼体。

海水深度超过200米之后,光线几乎全部被海水吸收。无边漆黑的深海环境虽然恶劣,但生物种类却十分丰富。甚至,在深海火山口高达400多摄氏度的海水中,仍然有生物群落存在。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12.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只海葵幼体。

进入海洋,你会被成千上万种微小的海洋生物包围:鱼、章鱼、海胆以及甲壳类动物的幼体。它们都刚出生不久,还在不断发育成熟。

除了植物和其它有机体,这些微型生物构成了海洋食物链的基础,为其它生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食物。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13.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条刺尾鱼幼体。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14.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只腹足动物幼体,通过有纤毛的伸展膜运动。

深海是一片漆黑的世界,几乎伸手不见五指,那么这些深海动物色彩斑斓的生动影像是如何捕捉到的呢?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15.jpg

专攻科学领域的日本水下摄影师Ryo Minemizu

在日落时分,日本海岸潮水退去的时候,摄影师Ryo Minemizu和团队成员便在靠近鱼群繁殖区的海底支起三脚架,然后安装30盏彩色LED灯。

接下来,在长达数小时的时间内,他会静待灯光吸引美丽的浮游生物前来,然后根据其体形大小,利用微距或广角镜头进行拍摄。

这些生物幼体的平均长度为1-4厘米,有些甚至只有2毫米。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这些浮游动物图片经过了很多倍的放大。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16.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只狐蛤幼体。

按个体大小,浮游生物可分为六类

巨型:大于1厘米,如海蜇;

大型:5~10毫米,如大型桡足类、磷虾类;

中型:1~5毫米,如小型水母,桡足类;

小型:50微米~1毫米,如硅藻、蓝藻;

微型:5~50微米,如甲藻,金藻;

超微型:小于5微米,如细菌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17.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条年幼的岩礁鱼长鲈,为适应浮力尾巴比躯体长,利于随洋流移动。

浮游生物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移动能力很弱,在海水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在水层中。一生随波逐流的浮游动物通常较小,存在于微观世界,只能借助显微镜或解剖镜才能观测到。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18.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只雌性深海片脚类动物巧戎准备产卵。

浮游动物在维持海洋及其复杂食物网的健康和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是鱼类的食物,也分解并消耗海水中的死亡植物和动物。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19.jpg

摄影:Ryo Minemizu

一条飞鱼幼体。

微小的海洋动物虽然看起来很脆弱,但却能够找到保护自己、躲避捕食者的手段,比如变得透明、发育出类似旗帜的鱼鳍,来充当保护性“盔甲”。

它们强大的求生欲望,支撑着它们适应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

绝活在手,没有阳光也能健康成长!

比如,萤火鱿会用发光器官发出荧荧之光,既能躲避捕食者,又能吸引异性。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20.jpg

摄影:DANTE FENOLIO

萤火鱿会用发光器官这种特殊细胞发光,这既是为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同时也能吸引异性。在日本,萤火鱿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物,但其实不能生食,因为它们携带有致病的寄生虫。

还有,通常生活在寒冷海域、南太平洋最多的樽海鞘,以水中的浮游植物(海藻等)为食,通过吸入喷出海水完成在水中的移动。它们身体呈桶状,且几乎完全透明,身长在1厘米到10厘米之间,单体或群体营飘浮生活。在水中透明是很好的伪装,它们的透明状形态可保护自己免受天敌伤害。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21.jpg

摄影:DANTE FENOLIO

这张图里其实藏着很多生物:一只身体被掏空的半透明樽海鞘,还有一只像异形一样的生物正在樽海鞘的身体里产卵。这种片甲类生物的名叫慎(虫戎)(学名Phronima),据说得名于电影《异形》。

即便是相对较浅的河流和湖泊,也会因为水中泥沙的搅动而浑浊不堪,导致阳光无法穿透。这意味着虽然那些生物只是在水面以下几米的地方活动,也宛若生活在海底。

得州盲螈这样的生物则能通过感知水压细微的变化捕猎。这种两栖动物几乎不需要光,因此它们的眼睛完全被皮肤盖住了。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22.jpg

摄影:DANTE FENOLIO

地下水蝾螈也非常适应黑暗中的生活,它们的皮肤已经完全覆盖住了眼睛。上图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得州盲螈(下)和佐治亚盲螈(上)。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23.jpg

摄影:DANTE FENOLIO

生活在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活动深度范围:0-2,000米)中的鹬鳗可谓名副其实,长得就像鸟和鳗鱼的结合体。鹬鳗的嘴巴类似于鹬的喙(一种涉水鸟),上下颚细长,向外弯曲。那些朝后的牙齿可以帮助它们捕获并吞噬甲壳类动物,比如大虾和樱花虾。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24.jpg

摄影:DANTE FENOLIO

小小的凤头鹦鹉鱿鱼是一种半透明的无脊椎动物,会根据瞬间的情况变换形状。当受到威胁时,它们就把头和触角拉回软膜,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摄影:DANTE FENOLIO

琵琶鱼又名鮟鱇,属于幽灵般的海魔鱼并不奇怪。这种无色不透明的鱼儿会用生物发光吸引猎物。当受害者发现陷阱时,已经太晚啦!

上图半透明略显呆萌的,

是琵琶鱼幼崽,

你觉得挺可爱的还吸得动!

但是当你看到下面这条长大了的琵琶鱼,

相信你已别无所求。

这些“暗黑”生物,能治好你的深海恐惧症-25.jpg

摄影:NORBERT WU,MINDEN PICTURES /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

《华夏地理》7月新刊现开通预售,

新刊抢先订!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4194728595751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6: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从小到大都被一句话欺骗着,万物生长靠太阳,深海里没有阳光,但是却有很多很多的无脊椎生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自己没深海恐惧症,直到有次去三亚潜水,由于下了雨,水昏只能浮潜,然后被导潜员网下按,心里慌的一逼,感觉被按下四五米的时候,呼吸的困难了。。。。后来上来的时候,才知道刚才下去最深不到两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6: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开眼界了,原来深海生物我只知道狮子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6: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知道嗎?平時我們吃的鰻魚,繁殖時要潛水到馬里亞納海溝產卵,幼鰻再洄游進江河。我們吃到的所有鰻魚小時候都在那海溝待過!細思極恐![捂脸][捂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6: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铁球会被挤压变形我就笑了 就这也来做科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6: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底漆黑一片 这些生物是怎么寻找食物和躲避敌人的 既然看不见 他们怎么的眼睛怎么不进化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6: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海生物需要我们关注!它们的家园更需要我们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塑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6: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把地球的水都抽到太空,地球会是什么样[灵光一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8 16: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一个100斤的铁球不慎沉入海沟底部,它会被挤压变形。 作者你得学学物理。空心的铁球下去才会被挤压变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5-10 01:26 , Processed in 0.51746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