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古东莞镇的孑遗,坐落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最偏僻的东北角。
【各个时期的“东莞”地理位置】东莞郡所在,一开始就是诸侯国鲁、齐、莒对峙的结合部,今东莞镇绵延的一段春秋战国时的齐长城,就是最好的实物见证。这段逶迤在沂山余脉——九顶莲花山上的长城,位于沂河与潍河的分水岭上,著名的齐长城穆陵关就在附近。
【春秋-东郓邑】东汉史学大咖班固先生,在《汉书》中首开《地理志》,他明确地记载了两汉时期的行政区划,“东莞”作为地名第一次留在了文献中:“琅邪郡有东莞县”意思是,琅琊郡,有个叫“东莞”的县。三国时期的孟康在这句话后边进行了注解:“故郓邑,今郓邑是也。《春秋》记载:“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西晋杜预注:“郓,莒、鲁所争者。"
【西汉-琅琊郡-东莞县】春秋时的“东郓”故地,到了汉代就设了“东莞”县,最早归琅琊郡管辖。西汉的琅琊郡范围:跨今山东临沂东部,日照、青岛沿海,及淄博、潍坊、烟台南部地区。当时的东莞,是琅琊郡西部边陲的一个县。
【东汉-琅琊国-东莞县】琅琊郡建于秦朝,城址最早在今青岛琅琊镇,西汉沿袭秦建制,到了东汉时期,琅琊郡(琅琊国)中心南移至临沂附近,被封为诸侯国的这一地区,依然管辖“东莞县”。此时的东莞,从一个偏远县,变成了腹地县。
【三国-东莞郡】东汉末期,曹操把持朝政,从原来山东地区的齐郡、琅琊郡中分出土地,设置了东莞郡,作为地名的东莞,由县级上升到郡级。等到他儿子曹丕建立魏国,沿袭了这一制度。从三国到西晋,“东莞郡”的建制,持续了百余年之久。
【西晋-东莞郡】司马懿后代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之后,东莞郡范围略有扩大。
【东晋刘裕北伐经过东莞】东晋大将、南朝宋创始人刘裕最重要的战绩——北伐灭鲜卑政权南燕,此战军队北上,就经过了东莞,当时东莞县城始于三国曹丕时期,后被南燕国主改名团城,但怀着故土乡愁悲伤的东晋人怀着对故土的依恋,仍旧称为“东莞”
【东晋-东莞侨迁南方】侨,就是寄居在外的意思。北方的故土丢了,为了安抚这些南迁的人,寄托他们浓浓的乡愁,于是就在江南设置了原有州郡县的建制。王、诸葛、刘氏等大家族所在的琅琊,以及邻近的东莞、兰陵等郡,都在此之列。东莞郡、县,曾被安置在徐州、晋陵(今常州一带)、安宜(今高邮一带)。
【南北朝—南方与北方东莞】南朝宋一度控制黄河以北,南北朝的齐,又把山东彻底丢了——此后整个南北朝时期,南方政权再也没有踏上北方东莞一步。在北方,北朝魏、东魏、北齐,先后控制山东,东莞郡建制一直保留。
【北魏-南青州-东莞郡】北魏占领东莞郡之后,在此设立琅琊郡,此后北朝一直控制山东东莞。
【隋代-高密郡-东莞县】到了隋代结束分裂,山东东莞旧地依旧有“东莞”。或许因为 历史地理格局大变,或许因为原有世家大族已经不在,物是人非,新移民对东莞并不眷恋,东莞为名的郡退出历史舞台,仅有“东莞县”保留下来——它的上级单位是高密郡。
【清代--沂州府-东莞集】到了唐初,山东地区的东莞又降为镇,地点也从古东莞县城址,迁徙到今东莞镇所在的地方。
【当代-日照市-东莞镇】今天的山东地图上依旧可以看到东莞镇——乡镇级别的东莞,始于唐武德年间,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年。这是一个以农产品、乡村旅游、石灰矿开发为主业的小镇。105平方公里的东莞镇,人口只有不到4万(当地镇政府官方数据)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大地理馆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4485083513815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