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800|回复: 5

“卷舒凤翼紫瑶云”——江西有座仙气的紫瑶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0 06: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西省泰和县东部有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山峰耸立在万亩平畴之中,它名叫紫瑶山,是泰和县乃至吉安市的道教名山。

“卷舒凤翼紫瑶云”——江西有座仙气的紫瑶山-1.jpg



紫瑶山处在江西中部雩山山脉中段,位于吉安市东南与赣州市西北交界处,方圆100多平方公里内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溪水潺潺,茂林修竹之中掩映着不少宫观楼阁。该山汉朝初期名叫“义山”,因为一千多年前,先后有多名道士隐居山中修炼而更名。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七十八卷史部三十四地理类存目七中,清朝张贞生写的《王山遗响》记载,西晋永嘉年间(307—313年),陕西华阴道人王子瑶,崇赏神仙术,最初在庐山修炼,经一白须道人指点,由玉笥山来到泰和义山,深爱其山势峻峭奇伟,入山修道。当时有很多白鹤栖于山中,王子瑶在最高峰——金顶设炼丹池,建一座宫观,名曰“白鹤观”,在山上炼丹修道、诵《黄庭经》48年。传说王子瑶长期修炼感动了上天,玉女赐九鼎丹方,降祥云,奏天乐;天帝赐九光之服、霓旌、绛节;仙狮、白鹤、仙童、玉女迎王子瑶上天,王真人仙逝后,乡民为纪念他,把义山改为“王山”。

“卷舒凤翼紫瑶云”——江西有座仙气的紫瑶山-2.jpg



唐贞观元年(627年),长安道士匡智弃太守官职,偕其侄大郎东行,二人过长江,驻脚彭泽,登临庐山,驻几日后,遇一老道人向他们指点说,庐山虽是名胜,属阴山,你二人须往南有仙山,属阳山方可修真。二人又南行,至泰和县东南的王山,见山势峭拔,万木葱郁,于是隐居山中修道诵经。匡智在第八峰建中坛,大郎在第九峰建下坛,静心修道炼丹,潜心钻研中草药,为乡民治病。第十七代张天师张颐闻得匡智叔侄修炼成名,便从龙虎山来,为其主持法会,在山顶设立了“静化文坛”,从此,很多官员文人、民间隐士慕名而来,在静化文坛,切磋道经,修炼养身。传说匡智叔侄最终修道成仙,驾鹤而去。为纪念匡智叔侄,该山改名为“匡山”。

至北宋,朝廷太史张瑶山仰慕匡山秀丽风光,道风浓厚,便弃官修道于此40多年,并用自己名字中的“瑶”字以及官居太史的荣耀将匡山更名为“紫瑶山”(紫色象征吉祥与权势),从此,紫瑶山之名流传至今。

“卷舒凤翼紫瑶云”——江西有座仙气的紫瑶山-3.jpg



唐宋以来,很多文人墨客、官吏道士隐居于紫瑶山,或修道炼丹,或著书立说,或设立书院讲学传道,紫瑶山几乎成了“仙圣之会都”。

据清光绪年间的《泰和县志》记载,后唐太子太师罗韬,字洞晦(886-969),系紫瑶山脚下的仁善乡人(今苑前镇),告别官场回到家乡,在紫瑶山顶一块叫“圈椅形”的平坦之地创立书院,设“孔圣殿”、“五经阁”,讲解道经、理学,书院扩大后,搬到山脚下的定光寺,四方学子纷纷慕名前往求学,促进了周边县、乡崇文兴学之风。声誉传至朝庭,长兴元年庚寅(931年),明宗皇帝李嗣源发敕命彰表,并命翰林学士赵起凤书“匡山书院”四字,赐扁额。一千多年来,匡山书院虽几经搬迁兴废,但始终书声琅琅,文脉永续,培养了大批人才。如今,紫瑶山脚下的苑前镇仍有一个行政村叫“书院村”,村中仍有“匡山书院”村小学。因为文天祥的外婆家就在紫瑶山下的苑前镇,文天祥小时候还在“匡山书院”读过几年书。后来文天祥写了不少有关紫瑶山的诗文。

“卷舒凤翼紫瑶云”——江西有座仙气的紫瑶山-4.jpg



由于得到当时朝庭的褒奖倡导,紫瑶山名声鹊起,成为一座享誉四方的道教名山、文化名山。很多政坛名人、骚客隐士纷纷前往,或品味秀山丽水,或循道诵经,或拜访书院。黄庭坚、胡铨、黄勉斋、刘过、杨士奇、李时勉、王直、胡源等都到过紫瑶山,有的还挥豪拨墨、题诗作赋,留下了大量的诗赋、游记及神话故事,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黄庭坚《游王山》:“轩冕视脱履,游尘弃人间。洞府长自春,落花水潺潺。藤蔓垂帘幕,岗峦裁珮环。浩月磨不尽,白云只满山。”北宋大诗人刘过为紫瑶山上的一处名叫“文溪”的景点作诗:“卷舒凤翼紫瑶云,碎玉流溪燕尾分。从古渊深方圣德,波平到处起人文。”

“卷舒凤翼紫瑶云”——江西有座仙气的紫瑶山-5.jpg



清康熙年间会元吉安县富田人张贞生辞官后在紫瑶山隐居了五年,写了《王山遗响》六卷、《唾居随录》四卷,均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末道士陆成敏从龙虎山到丰城的龙头山,民国初年,来到紫瑶山,修道炼丹,扩展文坛。他在紫瑶山脚下的吉安富田(今属吉安市青原区)天马山设立“宣化文坛”,吉安新圩(今属青原区)设立“德化文坛”。这两坛与唐朝时设立的“静化文坛”一起并称紫瑶山的“三大文坛”。后人有诗云:“千载不息火愈欣,萦集祥瑞造黎民。炼丹台上赤诚心,白鹤西归驾彩云。”明五朝重臣、内阁首辅杨士奇对王山的仙坛作《王仙坛》诗:“骑鹤已去远,庭余昔年树。扰祈灵人鼓,钟鼓动朝暮。”

千百年来,紫瑶山以其丰富的人文历史、深厚的道教文化闻名遐迩。

(作者:刘清华,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75463865708315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0 06: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五峰山建设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0 06: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倒靴"景该是在黄山拍的吧?[what][what][wha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0 06: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住在山脚下,好感动在这可以看见我的家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0 06: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的紫瑶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0 06: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捐过钱,说会在那刻名字,不知道刻了没。一年没去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5-6 16:08 , Processed in 0.07117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