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139|回复: 0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7 12: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7年7月下旬袭击了美国水牛城和纽约周围的地区。水牛城正好位于美国五大湖东部的雪带上,在大多数的冬季,几英尺的雪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1977年的暴风雪比这还要糟糕。从加拿大来的湿润的风已经以113km/h的速度吹了五天了,在早几天降下的0.9米的雪上又堆积了1.2米的雪,有的地方飘来的积雪已达到了9米的厚度。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1.jpg



风引起了飘来的积雪。并不是风的威力给我们带来了麻烦,而是风带来的雪的数量使我们望而生畏,尽管两者密不可分。强大的风可以把雪从地面上举起来,交把它们加到正在降落的雪的队伍中。这就是水牛城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大风把堆积在湖冰面上的积雪卷起,然后倾倒在水牛城中。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2.jpg



一:暴风雪的形成原因

暴风雪,-5℃以下大降水量天气的统称,且伴有强烈的冷空气气流。暴风雪即雪暴,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运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暴风雪的形成类似于与暴风雨的形成。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3.jpg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4.jpg



在冬天,当云中的温度变得很低时,使云中的小水滴结冻。当这些结冻的小水滴撞到其他的小水滴时,这些小水滴就变成了雪。当它们变成雪之后,它们会继续与其他小水滴或雪相撞。当这些雪变得太大时,它们就会往下落。大多数雪是无害的,但当风速达到每小时56千米,温度降到-5℃以下,并有大量的雪时,暴风雪便形成了。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5.jpg



二:所谓的降雪量

当人们说“昨晚有6英寸的降雪”时,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经常谈到降雪量,仿佛这是一个我们简单地望望窗外就能得到的精确的数字。

雪跟雨不一样,作为液体,雨是流动的而且不能被压缩。如果用力挤压水,它的量是不会改变的。在空旷的地面,如果没有任何东西遮掩,1英寸(25毫米)的降雨在哪里都是一样的。雪则不会流动,它落地后开始堆积,风又把它吹到特定的地方,所以一些地方的积雪就比别的地方要厚。所有的雪并非相同,湿润的雪呈薄片状,比干燥的粉末状的雪要占据更多的空间。因为其颗粒之间的空隙,雪可以被压缩。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6.jpg



有些方面也许我们必须得更明确说明。当我们谈到“6英寸的雪”时,我们还必须说明是我们指的是哪一种类型的雪,这个6英寸(15厘米)的深度是在哪里发现的,它是否是该地区典型的降雪。

也许只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认真选择一个地方去测量雪的深度,然后把降雪当作降雨来考虑。这就是气象学家的工作,结果会告诉他们比降雪量更有用的信息。数据会告诉他们有多少降水。他们收集了雪,然后进行融化,最后他们报出的降雪量是等量的雨水。这个数据因温度不同也有一些差异。表格显示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与降雨相当的降雪量。在华氏29-34度(摄氏-1.7~1度)时,刚降下的雪只同它10分之一深度的水是等量的。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7.jpg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8.jpg



三:暴风雪中风的影响因素

总体说来,城市中的这些障碍物以及空气紊乱所造成的影响是降低了风速,风力愈大,它在城市间的穿越就使自身速度下降的幅度越大。这种风速上的降低影响了雪的降落。如果雪是由直接吹向建筑物的风带来,一部分雪就会粘附在建筑物的墙壁上,不过这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如果风把雪直接贴到墙上,墙的表面或许会形成厚厚的相当平整的雪层。然后,墙壁上的雪会因为自身的重量而下落,渐渐地沿墙滑落之后会形成一个斜坡。当然,这并不是发生的事实。雪堆积在墙脚并非是由于它们沿着建筑侧面降落,墙脚其实是雪首先着陆的地方。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9.jpg



风由于吹动而减少了自身的能量,风能够携带的任何物体的量取决于它有多大的能量。在这一点上风就像河流。一条快速流动的河流携带着淤泥、沙子和小块的石子,一声大雨之后,河水会变得混浊,那是因为河流此时携带了大量的泥土。当河流减慢,能量降低,较重的物质如石头等就会沉到河底。河流再也不能带走它们,随着能量的降低越来越多的物质沉下来,最重的物质最先沉到底部。相似的是,当风的能量失去,它也会开始把它的携带物降落下来。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10.jpg



载雪的风失去能量的地方,就有飘雪形成。当它撞到了建筑物表面的时候风就会因转向而失去能量。因此,可以预言的是,风会在建筑物的底下降下它所裹携的雪。这就是雪喜欢在房子的一侧堆积的原因,所以在一场彻夜的大雪之后,你也许不得不从自己的门前挖出一条道路走出家门。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11.jpg



在墙壁和飘雪之间,通常还有一条窄缝,那里的雪较薄。当风撞到墙上,它呈一条曲线状转向,沿墙面而下,然后又离开墙壁,结果大部分的雪降落在同墙壁之间还有一点距离的地方。如果墙低,一些风会越过墙的上部从背风的一面旋转而下。这同样会引起相对薄的雪依墙脚堆积,而更厚的雪则与墙脚有一点距离。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12.jpg



道路也会被雪阻隔。飘雪覆盖了本来高出于两边陆地的道路,结果,道路消失了。因此,一些地方针对暴风雪设有较高的柱子标明道路,以帮助旅行者和扫雪车司机认出道路的路线。在道路的表面与两边的地面处于同一高度的地方,能量减弱的旋风将更多的雪堆积在道路上,而不是其它地方,并开始在顺风的一面形成了飘雪。下凹的道路大部分时间都可能被雪覆盖,当春天解冻时飘雪可以坚持好几个星期,时间远远长于无所遮蔽的地面上的积雪。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13.jpg



狂风驱动的暴风雪可以引起很深的积雪,但是轻风也能做到这一点。风开始时伴随的能量越小,这能量就越容易减弱。在无风的空气中,雪垂直降落,每一个裸露的地表都会覆盖上等量的雪。在一些条件下,飘雪仍会形成,不过这并不多见。通常的情况是:存在着一定的气流运动,雪呈一定的角度垂直降落。当雪遇到障碍物,轻风并未减少多少能量,雪就会堆积。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14.jpg



四:暴风雪的危害

雪给我们带来了不便,从路面上清除它们是一件既慢又费时的工作。另外,它们也十分危险,对于不熟悉的地形,我们很难判断出雪的深浅。一个人要是掉到了雪里,逃生是十分困难的。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15.jpg



对于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的Richardson 县来说,1856年的冬天是十分严峻的,一场暴风雪在十二月初把20头牲畜赶到了山谷里,由于积雪的阻挡,它们无法逃生。次年二月份的时候,主人才找到了它们。一些牲畜靠吃树枝得以存活。充满沟壑的积雪达到了30英尺(9米)深。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16.jpg



1873年4月13日,内布拉斯加州的Howard 县发生了暴风雪,并延续了好几日。当风雪停息了,许多房屋和畜栏却被积雪毁坏。

2007年3月3-5日,受超强空气和江淮气旋的共同影响,辽宁省出现了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暴风雪和寒潮天气,并带来了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温带风雪暴。据气象部门不完全统计,受暴风雪影响,辽宁全省总经济损失达145.9亿元,其中农业、渔业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约88.3亿元,占经济损失的60.5%; 暴风雪致各种事故频发,13人死亡。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17.jpg



2010年的石家庄发生了暴风雪,所有人都休息一天不准出门,雪都到人的膝盖了。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18.jpg



五:预防措施

下暴风雪的时候大雪伴随着狂风,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飞雪布满天空,能见度不到1米,暴风雪还会产生积雪,很快就会形成雪堆阻断道路甚至掩埋帐篷和房屋。

如果你赶上暴风雪的话,要找到一个躲避的地方然后安心等待它结束,尽可能要等几个小时,如果暴风雪到来的时候你在帐篷里,你需要不时地抖动帐篷以免它被积雪压垮,另外还要确保积雪没有阻断通风口。当积雪堵住门口和通风口的时候,经常发生有人在帐篷或雪洞中窒息而死的事件。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19.jpg



如果置身于茫茫雪原或山野,找不到供躲避的场所,露天受冻、过度活动会使体能迅速消耗,此时应减去身上不必要的负重,在合适的地方挖个雪洞避身,只要物质充分看,这种方式 可以坚持几天。

每天了解一种自然现象-“白色狂徒”暴风雪-20.jpg



注: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800074265670456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6-17 20:17 , Processed in 0.12371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