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098|回复: 0

证券时报:从港交所提醒生物科技股炒作风险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8 05: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其网志中,首次谈及港股市场应该如何迎接生物科技公司新秀。他认为,这类公司有其特殊的投资风险,并不适合中小投资者参与。虽然他针对的是港股市场,但其观点对A股也有相当的镜鉴意义。

近段时间以来,A股和港股对新经济的支持力度可谓空前。在上市规则方面,两地均作出了大量修订,中国存托凭证(CDR)吸引已上市公司回归,允许同股不同权(AB股)、协议控制(VIE)等用来争取独角兽上市。针对某些特定行业,还大幅放宽了营收、利润等标准。以香港为例,对生物科技公司,就允许没有任何收入,只设定15亿港元市值和已通过一期临床测试、即将进入二期临床测试两个门槛。

在政策的力挺下,市场也给出了热烈回应。被誉为A股独角兽第一股的药明康德在上市后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市值已经超过1100亿,且尚未打开“一”字涨停。在港上市的平安好医生(港股01833),也获得了数百倍的超额认购。但是,当下市场的热情,如果阳光普照般地洋溢到所有新经济企业上,则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李小加的观点是,生物科技公司前期研发投入高、持续时间长、失败风险高,而且股价波动大、内幕交易的风险也明显更高,因此并不适合信息、资金等都处于劣势的中小投资者参与。但是,发展和审慎之间需要合理平衡,门槛过高无法满足生物科技行业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从这个方面考虑,港交所是将风险投资(VC)的一部分职能,后移给了二级市场,A股迎接新经济企业的相关设定,其实也有类似的意义。相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港股,A股在投资者构成上,仍然是中小投资者占了大头,概念炒作的风气盛行,群体非理性盲从的特征更加明显。以至于在美股、港股等成熟型市场迭创新高之际,A股却总是步履蹒跚、牛短熊长。在这样的情形下,鼓动中小投资者参与新经济的狂欢,无异于让风险承受能力偏低的他们参与一场豪赌,违背了风险适格的原则。

当然,根据此前公布的试点意见,A股在迎接新经济企业上市的制度设计方面,与港股之间有些许差别。在对新经济的认定范围、营收或市值门槛上有所提高,而且中国证监会也始终强调从严审核、防止病从口入。需要强调的是,欢迎新经济企业回归和认可其投资价值并不能画上等号,监管层的尽心尽责更不等于替投资标的背书,投资者依然要遵循买者自负的基本原则。

在欢迎新经济企业的同时,也需要防范那些浑水摸鱼者。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应纳入考量,以断掉失败者囤壳而沽的念想。另如前文所述,李小加就认为生物科技公司发生内幕交易的风险更高,如何在交易中保护好投资者利益,维护“三公”原则,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603330860206003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6-17 12:35 , Processed in 0.0720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