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945|回复: 0

石鼓文来龙去脉之野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0 14: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僧人往西方朝圣取经,走了好多天,一日来到关中平原的凤翔境内。这里是古秦辖地,传说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笛,引来了华山隐士吹箫后生箫史,两人一见钟情,引为知己,私定终身,后他俩乘凤凰飞去,此地就落下了凤翔的地名。






此僧一路艰辛备至,走到一处荒地野坡,杂草丛生,不辨路径,又累又饿,猛然间看见草丛中一鼓状石墩,就坐上去休息,却看到这石四周刻的全是文字,大为惊奇。他看了半天,却连石上一个字也认不出。该僧平日读经抄经,自恃学问尚可,却遇此难题,大为费解。于是他寻遍周遭,在方圆几里范围内,又找到一模一样的十个石鼓,且都有字。于是他按图索骥,用随身笔墨将十石文字全都描摹下来。他感到此发现非同小可,也不去西行了,掉头回长安都城报信去了。






此僧与朝中大学者、书学理论家张怀瓘是好友,他回去后直奔张府,将这次奇遇及所录文图呈出,张大为诧异,欣喜万分。他学问精湛,文字功夫深厚,竟辨识文字过半。二人一起上朝报告皇帝,皇帝允准,他们即带人赶赴凤翔,将十块石鼓运回宫中放置。






张怀瓘写诗赞美石鼓文“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蒼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经张怀瓘等人认定,石鼓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书,系始皇以前的刻石。此石刻是唐代发现的最古老的石刻,被誉为“石刻之祖”。当时发现石刻文字七百余字(多处漫漶不清),内容是十首四言诗,为秦国国君游猎纪事。






从书法角度看,此石刻上接周朝钟鼎金文,下开小篆先河,是大篆向小篆衍变又尚未定形的过渡性文字。字体方正大方,风骨嶙峋而又楚楚有致,内蕴秦强悍的霸王之气,势雄朴厚,古茂秀逸,历代评价甚高,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清人杨沂孙、吴昌硕得其刻精髓,故成一家风貌。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575406986214773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7-13 22:59 , Processed in 0.06195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