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155|回复: 0

魏明帝曹叡生平野史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2 15: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从226年到239年在位,享年35岁。曹叡能诗文,惟文学成就远不及曹植和曹丕。曹叡是曹魏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自从曹叡崩后,曹爽掌权,魏帝自此沦为傀儡。再后曹爽被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斩杀,魏国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氏家族手中。
6169000159a46a5daeb1

生平

立储太子

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在左右。曹叡年幼聪慧,曹操曾惊异地说:“我基于你可以有三世之业了。”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曹叡好学多识,特别留意法理。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后封曹叡为武德侯。同年十月曹丕称帝,次年封曹叡齐公,再次年封平原王。

由于曹叡生母甄夫人得罪了曹丕被杀,曹丕怀疑曹叡心怀不满,因此始终没有立为太子,有一段时间甚至打算立徐姬之子曹礼作为太子。直到曹丕病重将死,曹叡才被立为太子。

野史《魏末传》记载,曹叡小时候曾经跟从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曹丕射杀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从,并且说:“您已经杀掉了母鹿,我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曹丕于是放下了弓箭,因为此事十分赞许曹叡,并且立其为太子的心意已经确定。

登基帝位

魏明帝登基后首先必须对抗内外敌人的攻击,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到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击败孙权、诸葛亮等等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张郃、司马懿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魏明帝开始在洛阳大建宫殿,常用人力物力,大臣杨阜、高堂隆等对此一再劝练,明帝虽多未采纳,但也颇有气度的不因此问罪。同年,他将他的养子曹芳封为齐王。

237年,听从高堂隆的建议,发布《景初暦》,是岁将青龙五年春三月改为景初元年夏四月,同年辽东公孙渊反魏,自立为燕王。此年,魏明帝令司马懿攻辽东,司马懿遂带兵四万,和夏侯霸等人出征辽东,大破燕军,杀公孙渊,成功收复辽东。

托孤重臣

从238年冬开始,魏明帝的健康开始恶化。239年初,魏明帝病重,曹叡本意让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曹献、曹爽、曹肇、秦朗共同辅政,但曹宇一直不接受。于是曹叡单独召见刘放、孙资到其床边问话,问道“燕王为何一直不接受大将军的安排?”刘放和孙资回答:“燕王实在是自己知道不堪大任所以推辞”,曹叡又问:“曹爽可以代曹宇为大将军么?”刘放和孙资表示赞同,同时又多次强调应该迅速召见太尉司马懿来辅助朝纲,曹叡答应并令刘放起诏书。刘放、孙资退下之后,曹叡的想法突然改变,宣诏让司马懿不要入宫,过一段时间曹叡见到刘放、孙资说:“我同意召见司马懿,但是曹肇等人却让我不要这样做,差点坏了我的大事!”于是再次起草诏书,命曹爽、刘放、孙资一同接受诏令,同时免去曹宇、曹献、曹肇、秦朗等人的官职。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239年1月22日),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河内郡驻扎。明帝传令把他急招入卧室,拉着他的手嘱咐说:“终于等到你来,现在把后事托付给您,和大将军曹爽共佐曹芳。我在死前能见到你,也没什么遗憾的了。”又把齐王曹芳和秦王招来,嘱托宣王照顾。当天,明帝驾崩于洛阳宫嘉福殿,年仅三十五岁。《三国志》载魏明帝逝世于嘉福殿,《魏书》载他殡于九龙前殿。正月廿七癸丑日(2月17日),葬高平陵。

辩诬曹叡身世

曹叡生母甄氏原为袁绍中子袁熙妇,据《三国志》卷二《明帝纪》记载魏明帝去世时“时年三十六”。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计算曹叡年龄时,认为甄氏在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攻占邺城后才被曹丕所纳,到景初三年正月初一丁亥日(239年1月22日)曹叡死时最多也只有虚岁三十五岁,不能计为三十六岁。由此如卢弼等人就认为曹叡或许是袁熙之子,陈寿在年龄上故意曲笔。

但这一推论仍与三国志本身矛盾。由《三国志·明帝纪》记载“年十五,封武德侯”与《文帝纪》延康元年五月戊寅日(220年6月21日)“封王子叡为武德侯”可以推知,魏明帝应生于建安十一年(206年1月27日至207年2月14日之间),断然不可能是袁煕之子。

轶事

魏明帝曾经下令由卢毓来推举官吏,并要求不要只看候选人的名气,而要看他们的品行与能力。明帝表示,名气就像是图画的饼一样,根本无用,无法充饥。这就是“画饼充饥”的典故。

评价

陈寿:“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第三》)

孙权:“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么么,寻丕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

孙盛:“魏明帝天资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而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伟也。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

刘晔:“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世说新语》)

陆逊:“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于操时。”(《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第七》)

钟会:“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阎缵:“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废为平原侯,为置家臣庶子,师友文学,皆取正人,共相匡矫。兢兢慎罚,事父以孝,父没,事母以谨,闻于天下,于今称之。”(《上书理湣怀太子(司马遹)之冤》)

王沈:“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魏书》)

裴松之:“魏明帝一时明主。”

司马光:“汉主寿常慕汉武,魏明之为人。”(《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六》)“帝沈毅明敏,任心而行,料简功能,屏绝浮伪。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强识,虽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迹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经耳目,终不遗忘。”(《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四》)

郭威:“汉高祖为义帝发丧,魏明帝正禅陵尊号,一时达礼,千古所称。”(《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三》)

胡应麟:“诗未有三世传者,既传而且煊赫,仅曹氏操、丕、睿耳。”(《诗薮》)

吕思勉:“魏文帝本来无甚才略。死后,儿子明帝继立,荒淫奢侈,朝政更坏。”(《中国通史: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蔡东藩:“曹叡奢淫无度,违理蔑伦,种种荒谬,俱足亡国,而反得平定辽东,擒斩公孙渊父子,是所谓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后汉演义》)

马植杰:“综观曹叡之行事,优缺点各占一半,其优点是善为军计、明察断狱、比较能容人直谏。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杀谏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见的,这算是他的特色。曹叡的最大缺点是奢淫过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失误,则在确定继承人和辅政大臣方面。”(《魏的政治与司马氏专政》)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209369526932608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1-16 20:58 , Processed in 0.06444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