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virus)是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自我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它们是最微小的生命体。纯净的病毒是些形状漂亮的结晶体,丝毫看不出它的生命性,可一旦让它们和细胞结合,就立刻知道了它们是何等凶恶的生命体。病毒是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因体积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后方可观察;结构简单表现为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RNA或DNA)作为其遗传物质。为保护其核酸不被核酸酶等破坏,外围有蛋白衣壳或更复杂的包膜,因此,病毒可被看作是“一包基因”。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方可显示其生命活性。与其他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不同点是,病毒进入活细胞后,不是进行类似细菌等进行二分裂繁殖,而是根据病毒核酸的指令,使细胞改变其一系列的生命活动,结果大量地复制出病毒的子代,并且导致细胞发生多种改变。由于病毒只有一种核酸为遗传物质;必须在活细胞内显示生命活性;以及无完整细胞结构,病毒被列为一个独立的生物类型。
病毒要比细菌小得多。在发现病毒之前,人类第一次找到比细菌小的生命体的人是美国青年学者立克次。1909年在研究斑疹伤寒时发现了一种致病的微小生物,为纪念他人们将此类生物称立克次体。一年后这位仅39岁杰出的青年被斑疹伤寒夺去了生命。与真正病毒相比立克次体算是很大的了,尽管它比细菌小得多。从后来的回顾中现在知道第一个看到病毒的人是苏格兰医生布伊斯特,他看到的是牛痘病毒,这是种体积最大的病毒。这件事发生在1887年。能够让人们清晰看到病毒基本形状和结构的人是美国天文学家威廉斯,他发明了投影法,使得人们真正看到了病毒面貌,而芬兰人维尔斯卡则用低速电子显微镜让人们看清了病毒的细微结构。
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virion),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并有感染性。病毒体大小的测量单位为纳米(nanometer ,nm,为1/1000(m)。各种病毒体大小差别悬殊,最大约为300nm,如痘苗病毒;最小约为30nm,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等。病毒体与其他微生物大小的比较见。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少数可为子弹状、砖块状,噬菌体可呈蝌蚪状。经用磷钨酸负染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到病毒表面的微细结构。简单的病毒可被结晶后用X线衍射分析病毒的超微结构,根据X线衍射图型可用数学方式处理而推导病毒体的分子构型。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067609586422256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