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此人凭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
苏秦画像
黑板君通过博览群书发现历史上与成语有关的人最多的是苏季子,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哪些成语与苏秦有关。
一.苏秦刺股
见于《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国。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15年之久。“悬梁”之事据说是发生在汉朝,而“刺股”,就出在苏秦在秦国受冷落之后闭门读书的一年间。想想日后苏秦在六国之间蹦来窜去,最后落得被刺客要了性命的下场,他的确算是一个十足的英雄,但这,“悬梁刺股”的故事,能作为佳话流传千古
刺股
二.纵横捭阖
纵横捭阖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òng héng bǎi hé
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改革实力空前强大,并通过连绵不断的战争攻打吞并其他国家。各诸侯国对秦是又惧又怒。纵横捭阖应时代需求应运而生,张仪、苏秦通过对世态的分析,以及权衡利益心理战术的运用,凭高超的言语辞令或“连横”或“合纵”支持秦国统一六国或联合六国起来对付秦国。华夏大地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起云涌,最终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
纵横捭阖
三.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 hé zòng lián héng)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战国形势图
四.前倨后恭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臱,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篃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觽,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
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慐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觽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遍报诸 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 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 矣。”
——节选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前倨后恭
五.恫疑虚喝
这个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洛阳人苏秦的论述。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轩里人(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当时,苏秦与赵国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在说动了韩、燕、魏的国君后,苏秦来到齐国,游说齐宣王。
苏秦是怎么说服齐宣王的呢?他先把齐国猛夸了一番,说:“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勃海也。”
在苏秦看来,齐国不仅有地利,还有人和。“齐国都城临淄有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
齐国还相当富强,临淄的路上,车毂相击,人肩相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苏秦说:“以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大,现在还要屈居秦国之下,我都为大王你感到不好意思。”
另外,齐国还有什么有利条件呢?齐国离秦国很远,受到秦国直接的威胁比较小。你看韩和魏,那么害怕秦国,是因为它们与秦接壤。一旦打仗,那就是你死我活。而韩魏即便与秦国交战取胜了,自己的兵力也会遭受很大的损失,虽胜犹亡;至于交战失利,那就是亡国了。所以碰到强秦,韩、魏肯定会殊死抵抗。
而齐国则不一样,如果秦国要攻打齐国,就要路过韩、魏,行军千里,一路上指不定有多大风险呢。所以秦国现在“恫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秦国不能威胁到齐国这一情况多明显啊!
现在,秦国对齐国无可奈何,齐国还要赶着去侍奉它,这都是你的臣子们没有给你谋划好。
苏秦的这番话把齐宣王说得心潮澎湃,立即拍板:“今天幸亏听到了你的教导,我会带着国家跟从你!”
苏秦此次六国之行,促成了六国的合纵。
六.尾生之信
尾生之信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wěi shēng zhī xìn,意思是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
尾声之信
七.心旌摇曳
成语 心旌摇曳发音 xīn jīng yáo yè.解释 旌:旗子;摇曳:摆动。指心神不安,就象旌旗随风飘荡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出自《史记·苏秦列传》:“心摇摇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八.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读音: háo lí bù fá,jiāng yòng fǔ kē.释义: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出自: 《史记·苏秦列传》:“《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厘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将有大患,将奈之何?’”
九.志高气扬
读音: zhì gāo qì yáng释义: 志气高昂而自得。出自: 《史记·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十.发号出令
释义: 同“ 發號施令 ”。《史记·苏秦列传》:“今 趙 之攻 燕 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於 東垣 矣。”
发号出令
十一.走马观碑
说的是苏秦很聪明,他的老师感到自己教不了苏秦什么了,于是带苏秦去洛阳城拜访名士.两人骑马走到洛阳城外,苏秦却一边看着路边的石碑一边走.他老师说你要看的话那看完咱们再走吧.苏秦却说我已经看完了.老师不相信,苏秦就把石碑上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他老师惊叹道:“季子啊季子!真是神人!”苏秦走马观碑,消息不胫而走,传为美谈。
十二.目识群羊
目识群羊说的是苏秦在路上看到一群羊走过,能够说出黑色羊与白色羊的数目.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42694373637493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