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476|回复: 0

警惕:身体几处莫名出汗,是猝死的预兆,不容忽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 05: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这几年来,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它的来临可以说是防不胜防,特别是在冬天,人体血管弹性下降,血压突然升高、室内外温差太多造成刺激,很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统计发现,在猝死的人中,超过五成的人直到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疾病,就像是地震一样来得突然。那么,从哪些表现得知可能会发生猝死?

医生提示:发生这种现象,就是猝死的预兆

594c00004213d60a3cdb

一:心跳加速

我们也从电视剧上了解过的,没有受到外物的刺激,身心处在平静的状态下,却突然心跳加速,就是典型的心脏病发作的表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这种现象,不懂得如何自救的话,是极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死亡的。

二:大量出汗

心脏病的发作,很多电视剧只有第一条的表现。而在现实中,心脏病发作之前,头皮、后颈、背部、手心或脚心可能会毫无征兆的流出大量汗液,当这种情况发生,应该立刻使自己静止下来,拨打急救电话进行呼救,以免猝死。
594c0000427ba531dacf

三:极度疲劳

这种疲劳不是由于过度操劳、过度运动或睡眠不足所致。而是相反,在作息规律的情况下,出现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都有疲惫感的情况,而且还会有焦虑、失眠、半夜惊醒等显现,则是心脏出了毛病所致。

四:肠胃不适

反复出现肠胃不适,也是心脏病发作的预兆之一,大多数的心源性猝死者,本身并没有胃病史, 却在意外发生前经常出现肠胃不舒服的现象。

这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引起的胃痛与普通胃病不一样,没有绞痛感,而是有胀气、憋闷的感觉,有时还伴钝痛、灼烧感或恶心、欲吐感。
5b3f000024cd1def050a

前兆五:多处疼痛

心脏病患者可能常常感到脖子、下巴、肩膀、手臂疼痛,这提示心肌缺血。

当心肌缺血的痛感传到大脑中枢神经时,疼痛还可能反映在同一水平的脊髓段。

如何防止猝死发生?

1、改掉不良习惯

无论合适都要避免做对身体造成太大刺激的事情,比如酗酒、大量抽烟、太操劳、经常熬夜等,冬天就更不能,尤其是心脑血管、高血压、代谢病等基础病患者。
59480005ca5b83ecb226

2、恒温

避免体温一冷一热的情况发生,冬天尽量不要进出室内外,做好保暖措施。

3、运动适度

室外冬季锻炼要适度,不要过早、不要过长、不要量过大、不要选择太刺激的运动方式。最好选择气温较为暖和的下午,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
59450003fc8e0fc44070

4、走路的动作不要太快,特别是在晚上上厕所时,要放慢步速。

5、冬季忌熬夜,保证睡眠充足。

6、不要长时间泡热水澡、泡脚,水温不要太高。

7、重视体检,加强心脏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身体异常,降低风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熬夜,在新闻报道上,熬夜猝死非常普遍,若是晚上没什么事,就尽量不要太晚睡,毕竟吃喝玩乐的前提是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另外,还可以做一些能够促进睡眠的事情。

1)饭后散步

经过一整天的繁忙工作或学校,所有的大事小事几乎全塞在脑海中,导致大脑得不到适当放松。可以在晚饭后,在室外进行散步,使大脑放松,可有益身心,又可助消化。
59450003fcc7dafff8c8

2)手机等电子产品别放在床上

电子产品放在床上会导致睡觉时忍不住想玩。玩计算机、手机、看平板、看电视都会导致大脑兴奋不断接受信息,计算机屏幕也会刺激交感神经消除睡意,让大脑储蓄工作而不是预备休息。切记也不要把工作带到卧室,这样只会使精神更绷紧难以入睡。

3)喝蜂蜜水

睡前用温开水泡一杯蜂蜜茶。蜂蜜营养较为丰富,含有维生素、镁元素、钙等物质,可健脾养胃、促进睡眠。对于女性来说蜂蜜还是美容品。如果本身没有胃部疾病,也可以在加热过的牛奶中加入适当的蜂蜜,使你一整夜都睡得又香又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30225799329223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5-31 06:57 , Processed in 0.17444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