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394|回复: 1

山东省古代王姓名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9 16: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粲(177~217) 汉末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以博洽著称。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官侍中。颇有文名,尤以诗赋见长。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七哀诗》反映汉末离乱和人民痛苦,对当时军阀割据的局面深表憎恶。《登楼赋》也颇有名。为“建安七子”之一,成就较大,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与曹植并称“曹王”。明人辑有《王侍中集》。病卒后,葬于亢父城南一里家族墓地(今喻屯乡城南村东南蔡河北岸有王粲墓)。1981年,王粲墓被列为济宁市重点保护文物

王弼(226~249) 三国魏玄学家。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曾任尚书郎,少年即享高名,卒时年仅24岁。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清谈风气,世称“正始之音” 。 他把孔子与老子结合在一起,“援道入儒,以道释儒”,是王弼思想的基本倾向。认为 “道者‘无’之称也”,天地虽大,“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无”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对“道” 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更从“凡有皆始于无”,肯定名教(有)出于自然(无)。用“援道入儒”方式,为封建伦理纲常辩护,即以新的玄学代替当时逐渐失势的汉儒经学。对于儒家经典的注疏,王弼一反汉儒解经之支离烦琐,偏重哲理,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其《易》、《老》之注,唐宋之后均曾被官方定之为标准注释。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贵族。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因与王述不和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工书法,早年从卫夫人(铄)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成为妍美流便的新体。其书备精诸体,尤擅正、行,字势雄强多变化,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书迹刻本甚多,散见宋以来所刻丛帖中。行书保存在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内最多。草书有《十七帖》等。真迹无存,唯有唐人双钩廓填的行书《姨母》、《奉橘》、《丧乱》、《孔侍中》及草书《初月》等帖。

王籍(?~547) 南朝梁文学家。字文海,琅玡(今临沂)人。籍自幼擅文,博涉有才,为当时名士任昉、沈约所赏识。他的诗受谢灵运的影响较大。《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他在会稽任职内,畅游云门、天柱山等名胜,寄情山水,多有佳作问世。其中诗《入若邪溪》尤为当时文人击节称赞。他的诗句中“动中有静”的表现手法对后世颇有影响。萧绎曾集其文为10卷,已佚。今存诗两首,被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王叔和 魏晋间医学家。名熙,高平(今微山)人。曾任太医令。精研医学,重视诊脉,收辑前代诊脉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编成《脉经》10卷,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又搜集散佚的汉张仲景《伤寒卒(杂)病论》,并加以整理,使这些医学文献得以保存。

王禹偁(954~1001) 北宋文学家。字元之,巨野人。9岁能文,才学过人。太宗时进士。任右拾遗,以刚直敢言著称,曾上《御戎十策》,陈说防御契丹之计。京城旱灾,上疏请减百官俸禄,节约开支, 减轻刑罚。 后屡以事贬官。真宗即位后,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旋以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为宰相不满,出知黄州,后迁蕲州病死。他性刚直,虽屡遭贬官,不改其衷,有“屈于身而不屈于道”之句(《三黜赋》)。他反对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于诗推崇杜甫、白居易,于文推崇韩愈、柳宗元。所作诗文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揭露,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著有《小畜集》20卷、《承明集》10卷及《五代史阙文》等,并传于世。

王居卿 北宋官吏、水利家。字寿明。登州(今蓬莱)人。进士。因青州河贯城中,经常泛溢。他在治理时,就城墙在河上立飞梁,上设楼橹,下建闸门,按时启闭,消除了河患。熙宁十年(1077 年),黄河在澶州曹村(今属河南濮阳)再次大决口,45个郡县的30多万顷田地被淹没,山东沿黄河许多郡县遭水灾。元丰元年(1078年)4月,创立软横二埽,以遏制洪水。同年五月,新堤筑成,曹村决口被堵住。

王辟之 字圣涂,青州人。北宋治平(1067)进士,从仕四方。绍圣间(约1096年),退居渑水。著有《渑水燕谈录》。其中记述1032~1033年间,一北宋“牢成废卒”(姓名及生卒年代均不详)在青州主持建立青州虹桥一事。该桥是用木梁交迭而成的拱桥,迭梁结构是我国古代建桥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之一。

王恽(1227~1304) 元代史学家、文学家。字仲谋,晚号秋涧老人,东平人。元好问弟子。世祖中统元年(1260),由东平评议官选至京师,任翰林修撰。至元五年(1268),迁监察御史。其后历任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史。二十九年,起为翰林学士。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奉诏参与纂修《世祖实录》。所作散文,思想上崇拜宋儒理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学韩愈,著有《秋涧先生大全文集》、《玉堂嘉话》等书。

王祯 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1295~ 1300),在安徽旌德、江西永丰做县尹时,提倡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并撰写《农书》37卷(现存36卷)。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3大部分,是从全国范围内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第一部农书。在当时已有木活字的情况下,他设计转轮排字架,将活字依韵排列,排版时转动轮盘,以字就人。大德二年(1298)曾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所著《造活字印书法》附载在《农书》之末,是最早系统地叙述活字印刷术的文献。

王诏 明机械家。历城人。嘉靖中,任定州知州。他看到百姓贫困,无力买牛,便仿武侯木牛法,造木牛,用来耕地,相当半个牛。后升开封府,同知朱仙镇。黄河在金相寺决口时,为筑孙继口至清河口大堤,计划需银17万两。在筑堤时,他身先徒众,并改进施工工具,3月而成,花费不足万两。

王象晋(1561~1653) 清初文学家,药学家。字康候,号康宇,又字尽臣,桓台人。一生爱好文学,研究植物,发掘中药材,遗著《群芳谱》全书28卷,按12谱分类,药居一类,对祖国中药学有一定贡献。

王士禛(1634~1711) 清诗人。死后因避雍正(胤禛)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论诗创神韵说,诗与朱彝尊齐名,时称南朱北王。所作多写日常琐事及个人情怀,模山范水,吟咏风月,符合当时统治阶级以诗歌粉饰太平的需要。在生前负有盛名,门生甚众,影响很大。亦能词。有《带经堂集》等。又曾自选其诗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另有笔记《居易录》、《池北偶谈》等多种。

王箓友(1783~1854) 文字学家。名筠,安丘人。清道光举人,授山西乡宁知县,著有《文字蒙求》、《说文句读》、《说文释例》等几十种文字学专著。

王懿荣(1845~1900) 清末著名金石文字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字正孺,又字廉生,烟台市福山区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侍读,入值南书房行走。三为国子监祭酒。 1898年首次发现了甲骨文,并第一个将其考订为商代文字。不到一年,搜集甲骨1500余片,为甲骨的收藏研究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著有《汉石存目》、《南北朝石存目》等十几种著作。1900年八国联军侵逼北京,他任京师团练大臣,竭尽全力保卫京城,城破,投井殉国。

王祝晨(1882~1967) 教育家。名世栋,字祝晨,绰号“大牛”。山东齐河县人。清末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毕业。1912年任省提学司科员,后任省教育报主编。1913年秋,同刘冠三、鞠思敏、于丹绂创办私立正谊中学,并任义务教员。1915~1918年任聊城省立第二中学校长。1918年秋当选省议会议员。曾捐献私产,在齐河创办“强恕学校”。1919年夏,任省立第一师范教员兼附小主任。1922年出任省一师校长。1927年1月在广州入农民运动讲习所,继而入武汉训练班受训。1929年在曲阜省立二师任教时,领导排演《子见南子》剧,成为轰动全国的重要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至湖北、四川,任教师服务团团务委员。先后主编《一师周刊》、《新文化介绍》(后易名《新文学评论》)等。建国后,负责济南中学、正谊中学的复校工作。1950年后,历任济南市政协副主席、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政协副主席、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等职。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4426296121066293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9 16: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名人不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7-15 20:24 , Processed in 0.3750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