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941|回复: 0

清代最倒霉的盗墓贼,被墓中复活的女子抓住判了极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7 14: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盗墓是指进入陵墓或地下墓室盗取古物或掘出尸体的行为,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盗墓往往影响了历史学家及考古学家的研究工作,因为盗墓人往往先于专家开掘墓穴,其目的通常只是为了墓穴内的具高价值的精美陪葬品,在盗墓过程中极有可能故意或无意的破坏了墓穴的完整。
593f0001429169c13806

当然,有盗墓就有反盗墓。最普通的反盗墓方式,是隐蔽墓址,使盗墓者不知其处。据说先古陵墓就普遍"不封不树",即不在地面设置突出的标识;汉末三国时期盗墓现象严重,致使种种反盗墓的形式中,曾经出现了所谓"疑冢""虚墓"。其中,以曹操所设置的"疑冢"最为著名。民间传说曹操有"疑冢"多至72处;此外,还有其他传统的反盗墓手段,包括石椁铁壁以求坚固,储水积沙以防盗凿,以及以机弩飞箭、伏火毒烟来杀伤盗墓者的方式。但真实的机关跟我们从影视剧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大多只是震慑,实际作用不大。
594200014bec06420fbd

这时候,就有有钱人想了别的办法,那就是放出消息说,我们不会厚葬。甚至干脆在墓碑上明白写下类似"墓里没钱"这样的话。正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一般用此方法的人家墓都没能幸免。比如北魏的征南将军就在自己的墓碑后面写道:没有金银珠宝,没有绫罗绸缎,你们别费心了,让我好好待着吧!结果,西晋末年他的墓就被一群灾民光顾了,大家发现里面珍宝无数,连钉棺材的钉子都是金的。

也正因为如此,历代政府对盗墓的行为的处罚非常严厉。西汉的《淮南子》中记载:"'发墓者诛,窃盗者刑。";《旧唐书》,也有多次谈到:"开劫坟墓"与"十恶忤逆、官典犯脏、故意杀人、合造毒药、放火持仗"等;《大明律》: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招魂而葬亦是)。
59410001a04c9e65a818

即使法律再严苛,历代盗墓行为依然屡禁不止。盗墓贼为了得到高价随葬品,不惜违背世俗道德和法律与死人争利。当然,盗墓贼有时候也会碰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墓里的人还活着。清朝景星杓的《山斋客谭》载:"本朝安徽抚院高,讳承爵,旗员,罢官后,一爱女死,殡于通州别业。守庄奴知其殓厚,盗启之,见女软如生,将淫之。女忽起,抱奴甚固,奴求脱不得,抱滚二十五里,遇巡员获之,论磔,七日旨下。" 高承爵、高其佩都是清朝的名臣。还阳的高小姐不愧是旗门虎女,她死死地揪住盗墓贼,与他搏斗25里之远,结果遇到巡逻官兵得救,盗墓贼受到了磔刑(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

这篇故事简直是善恶立报的典型。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18804301976704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5-31 01:42 , Processed in 0.27790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