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966|回复: 0

教育·人文·科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 11: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知识浩如烟海,但将其试归类,可以分为“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在对客观物质世界认识与改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智慧力量或文化的知识表现形态,它是以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和运行规律(包括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为骨架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其知识的真伪性和求证标准与方法是客观的、统一的,一般不为时空所限,更不受主观因素制约。”[1]人文知识是“面向主观世界的,是人类在对自我内在精神、情感世界的需求认识与改造过程中、在物我关系的认识与处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智慧力量、文化的知识表现形态,其骨架建构是通过价值标准、审美标准、道德规范等来进行的、用以判断是非标准与方法往往是主观的、多元的,有较强的情景性。”[2]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人文知识,它们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人的教育是通过知识来进行的,无论这种知识是通过什么形态得以陈述和组织。离开了知识,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3]然而,这只是教育的最基础的层次。优质的教育则更关注各知识的比例和各知识的整合以及这整合后的知识能够给人类带来什么。具体说来,就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在学科教学中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以什么样的基调来整合以及这种整合过的知识给人以什么样的收获。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也就更印证了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精通某一种知识的专家,而重要的是培养和谐之人。对此处“和谐人”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他(她)对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在其指导下,利用科学知识收获生活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不仅需要“何以为生”的科学知识,也需要“为何而生”的人文知识,而且,教育更需要的是一种人文与科学相整合的知识。

参考文献:

[1][2]吴黛舒,宋广文.教育发展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的历史演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75.

[2]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107.
437a000011734da8565b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4854847992501376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5-20 07:52 , Processed in 0.09898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