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205|回复: 5

楼兰古城隐藏着太多的历史谜团 听考古专家为您一一揭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3 19: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题:楼兰地区考古缺环有待填补——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

漫漫黄沙掩盖的楼兰道隐藏了太多历史谜团。有关楼兰古城的地位和楼兰国都的所在地等问题,为何一直难以尘埃落定?在楼兰道打通之前,该地区具备了怎样的基础?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
楼兰古城隐藏着太多的历史谜团 听考古专家为您一一揭开-1.jpg

交道要冲的重要据点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楼兰道研究中,关于楼兰古城的性质、楼兰国都的位置等问题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对此,我们应如何看待?

  丛德新:关于楼兰道,特别是楼兰古城、土垠遗址等重要发现,前辈学者对相关汉文文献的梳理和解读工作已经做得非常充分。《汉书》对傅介子刺杀楼兰王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没有作出准确记载,导致今人对楼兰国都城所在地的推测都是反推得到的,而且缺少学界普遍认可的证据。

在寻找楼兰国都时,古城形制是方城还是圆城,被一些学者作为判断标准之一。就形制而言,在古代西域尤其楼兰地区,当地人有修筑圆城的传统,因此有学者推测,楼兰国都更可能是圆形古城。在汉人带来东方方城的传统后,矩形城址才开始在此地陆续出现。不过,就目前来看,重要文物都出现在方城。新近发现的咸水泉古城的相关考古材料还有待公布。

楼兰古城位处交道要冲。从东越过沙漠,楼兰地区是第一个有人烟并可以承载较多人群的地方。楼兰古城中出现了三间房、佛塔等重要遗址。尽管在后期复原的整体平面图中有些建筑的出现具有推测成分,但不容置疑的是,楼兰古城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等多重功能的重要据点。关于它是否是楼兰国都,这点暂时难有定论。西汉时期,中原王朝出于经略西域的需要,从修筑烽燧开始,一步步将据点拓展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在此过程中,楼兰由于其重要地理位置,成为汉王朝经营西域的桥头堡。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调查过程中证实在楼兰古城周边还存在其他古城遗址。如果说楼兰国这样一个相对集中的大聚落群确实存在的话,那么我认为,截至目前发现的所有古城遗址都是该聚落群的一部分。此外,目前发现的文书等材料也足以表明,从内地来的官吏并不仅仅居住于楼兰古城。

形成人口集聚区域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汉代以前丝绸之路研究成为了热门话题。楼兰道的开辟和延伸,除地理环境因素之外,该地区土著人群的活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从考古学的视角来看,在楼兰国出现前,楼兰地区大致是怎样的情况?

  丛德新:楼兰道的出现与楼兰地区历史文化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我们目前无法确定,在楼兰国出现之前是否存在一直延续下来的人群和文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其中几个明确的时间段,楼兰地区有人群居住和活动。

20世纪初,斯坦因在楼兰、罗布泊地区调查时发现了后来证实与小河文化有关的遗存。这说明在楼兰立国之前,该地区已经出现了青铜时代文化。后在昔日罗布泊沿岸地区陆续发现了与该时期文化有关的若干蛛丝马迹,而斯坦因在报告中公布的只是其中一例。20世纪30年代,贝格曼发掘了小河墓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王炳华曾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以青玉为材料制成的手斧,这些手斧的制作年代应早于楼兰国时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侯灿、张玉忠在该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也在地表采集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叶、石核等文物。

之后,学者将小河墓地与其他类似遗存相联系后发现,不止小河墓地一处,那个时代在孔雀河流域、铁干里克等地也存在类似遗存。可推测,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小河墓地所在地区可能有较多人生活,且这些人的活动区域可能已通过水网连成片区,形成了一个较大区域。可以说,罗布泊沿岸或者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边缘地带在青铜时代曾存在一个拥有独特传统、联系紧密的文化圈。

在今人看来,该地区好像突然在两汉时期出现了大量城址。这是由于之前中原人对其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觉。根据已有考古材料,我们可以推测,该地区有着很长的时间剖面,目前我们只对两端有所了解,中间部分还存在很多空白有待填补。而这一时段,大约相当于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科学报》:小河文化是楼兰地区研究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小河先民与楼兰国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

  丛德新:虽然可以将小河文化之后的罗布泊地区纳入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范畴,对其作进一步分析,但目前还难以对其准确归纳。小河文化后,属于青铜时代文化圈的人群可能逐渐迁徙,离开了此地,也可能湮没在新迁来的人群之中。新迁入者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可能正是他们建立的楼兰国。

进入历史时期后,正如《汉书·西域传》所记载的,当时西域散布着多个小国,其中有城郭之国和行国。这些小国特别是城郭之国,虽然在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可能比较接近,但在各自的绿洲上自成行政单位,互不统属。由于目前发掘、研究工作不够充分,对这些小国家的文化内涵我们尚不能完全清晰掌握。

水文条件决定居民分布

  《中国社会科学报》:考虑到楼兰地区独特的地理状况,内地甚至新疆地区其他古城的情况是否无法适用于楼兰地区古城遗址?

  丛德新:究其独特性而言,罗布泊地区的地势、水文等条件决定了当地居民只能分散居住。因为一旦源头出现缺水甚至断水情况,某一群居点的居民就无法生存。从小河文化开始,该地区可以说是水网密布,大体呈现出水绕沙山的局面。在小河墓地中埋葬了几代人,这证明小河先民在大约两三百年的时间里一直在附近持续居住。而小河墓地中的独木棺是独木舟的变形。

由于水源限制,在罗布泊地区难以出现统一的居民点特别是大都市。在这一地区特别是附近有固定水源的地方,星罗棋布地出现了若干古城。其中一些古城是不同时期的,但也不排除某座城由于人口过多,城中一部分人迁出另建新城的可能性。后来由于环境恶化,这些城全部被废弃。

这一地区古城规模普遍较小,可能仅相当于内地的一个堡子。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圆形古城的城墙上还有建筑。一开始我们对这种现象也不理解,为何城墙上会有木头等房屋构件。后来我们推测,是当地居民住在城墙上,这种结构可能与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系。古城周边是盐碱滩,土地存在沙漠化问题,所以低处不适合居住,人们在城墙上建房居住,牲畜可以住在城内。可以说,这种城兼具了军事防护和生活的功能。

原标题:楼兰地区考古缺环有待填补——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春海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47474379326882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9: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羌人分为十三系,楼兰最早是第七系羌人的一支。上古羌人不是一个族裔,而是指有相同信仰和习俗的多个族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9: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当时她的地理位置优势,当时有水,又是联接欧亚大陆的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9: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沙迷漫戈壁滩,不破楼兰终不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9: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漠的沙是小行星粉碎后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3 19: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移民新疆才是正确选择。新疆是中国最宜居宜业的地方。我曾经在北京居住生活13年,现在移民定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1团三连。新疆已经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贫困户来新疆,可以领扶贫牛。农村户口在新疆,可以生3个孩子。在兵团农场落户,可以分配50亩耕地和一套安居房。新疆大学属于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教育部认可的世界一流大学一共42所,新疆大学是其中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7-13 16:50 , Processed in 0.06955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