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893|回复: 1

因家长一个要求,小学老师最近都愁坏了:能不能让孩子“全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8 02: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对孩子成绩的要求是什么?

看过孩子的期末成绩后,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你会让他们利用假期补习,还是认为没有必要追求过高?不过,还有一部分家长却让老师极为无奈。

最近,不少小学老师都纷纷接到家长的询问电话: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评上“优”?甚至有家长直接要求老师给孩子改一个“优”……

1

被要求给孩子改成绩

期末结束,老师比家长更焦虑
5e88000538f6d69b9b57

最近,一名知名大学老师发文讲述自己的“期末焦虑”:期末考一结束,就有学生以评奖学金、出国等为由,“正义凛然”地向老师索要考试成绩。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大学,小学老师同样为此焦虑。

在“优”“良”“合格”这样的等级评定面前,家长无不希望自己孩子所有的科目全部是“优”。因为在家长看来,孩子期末能拿到多少个“优”,是衡量学业成绩好坏的标准,甚至是进入热门民办初中的敲门砖,其中当然也包括音体美等学科。

而期末考过后,被家长“骚扰”的绝不仅仅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才是“重灾区”。因为这几门学科没有书面考试,许多家长都觉得,这些科目的成绩都是老师凭个人感觉评定的,可以适当争取一下。

于是,有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报告单上“其他各科都是A,唯独音乐是B”,给校长发短信求助——

“我们家没人懂音乐,孩子也没学乐器,本身是个破嗓子。孩子说这次是考唱歌,我们应该怎么帮她提高音乐成绩呢?这课还不像语数英,有作业能辅导。我一想到如果到了四年级,成绩单要记档,音乐再挂个B,真不是滋味。”

这还算是客气了的,还有一些家长会直接找任课老师沟通,甚至非要要求改等级。曾经就有一位家长硬逼着体育老师改成绩,结果把年轻的体育老师给气哭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们却都叫苦不迭:

“有的孩子上美术课老捣乱,作业也经常不交,期末评定怎么可能是优?”

“家长非要固执己见,认为这事关孩子以后小升初,还觉得我不改就是故意为难孩子……”

“难道老师连打个成绩的资格都没了?家长这样要求改成绩,其实也是否认了我们一学期的工作,实在是憋屈。”

2

孩子连一个“良”都承受不起,

还能经受未来的风雨吗?
5e8c0003684d44d24829

追求优秀,是每个人的天性,但这样追着任课老师强求而来的“全优”是否有意义?一个孩子如果连“良好”都承受不起,又怎么能面对以后的挫折?

去年暑假,杭州一位小学校长面对家长要求改孩子成绩的现象,便在自己的微信公号中发文怒斥:

音体美学科没有试卷,都是老师自行组织测试评分,学校也没有打分比例的要求,换句话说,全班都评为优秀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评分还有意义吗?这样的A(优秀)还有价值吗?

为此,作为音体美学科老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的孩子连一个良好都承受不起,还能经受未来的风雨吗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语数英科音体美样样精通的全才?你要求孩子必须全优,你自己全优了吗?所有成绩单上都是全优的成绩就保证孩子会有一个全优的人生了吗?

全优的人生是脆弱的,是有隐患的,可是为了现实的利益,又有多少家长会真正在乎孩子的幸福力呢?

孩子通过努力,得到了全优,固然可喜,但你为了全优,面目狰狞的样子,真的很丑!

请给孩子一个不全优的权利,如何?不要为了一个B(良好)而忽视了所有的A(优秀),好吗?

请尊重老师的工作,好吗?

3

家长的“全优”焦虑,

是如何束缚孩子可能性的?

有老师对追求孩子“全优”的家长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何孩子明明有那么多的'优',家长却视而不见,只有音乐得了'良',家长就着急?”

说到底,大概还是因为家长将“全优”与“名校”划上了等号。我们都不由自主地想给孩子安排一条看起来保险的道路,进而陷入了所谓“名校情结”的怪圈子。但,这样的“全优”焦虑是如何束缚孩子可能性的呢?

让我们举个例子吧:

你的孩子可能是典型的理科生思维,喜欢一切新鲜玩意儿,对机械和数学着迷,但总是丢三落四,不喜欢琐碎的细节。

可是,你却总是在孩子高高兴兴地拆解玩具,用树枝、石头搭建大楼大厦的时候,着急地把他拽去抄写单词,背诵课文。

你敢不敢想象,孩子可能因为喜欢动手成为了发明家,因为喜欢搭积木而成了建筑师?希望似乎太渺茫了,我们不敢冒险。
5e840005b7bc07d03f87

有本有名的书叫《优秀的绵羊:失当的美国精英教育以及如何拥有富于意义的人生》,做着对如今流行的精英教育进行了思考,却发现在所谓“名校”中,有着许多“优秀的绵羊”,他们有这样一些特点——

“空心”且焦虑:许多孩子被父母和老师手把手地送入了大学,可是进入大学以后,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己做决定,这让他们无比茫然。随之而来的便是抑郁和焦虑。

为学业牺牲了向外探索的机会:孩子们可能因为过分看重成绩单上的分数,牺牲了社交、探索的机会和户外活动。但这些对一个健康的灵魂是如此重要。

害怕不同:在作者看来,许多从“精英学校”毕业的孩子,最后就像优秀的绵羊,害怕变得不同,缩在一起取暖,拒绝接受挑战,以致彷徨失措、一事无成。

过度自负:一些从精英学校毕业的孩子认为,如果一份工作不能提供10万美元一年的收入,那么这份工作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而你,是否希望孩子成为这样的“绵羊”呢?

至于家长们所无比看重的考试,其实无非是这样两个功能:

    一种是达标测验考试:孩子只要达到了标准的要求,就意味着已经具备了学习后续内容的基础,可以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了。


    第二种是能力倾向性测验:它测试出来的,不过是一个人在不同能力方面的优势倾向,指出不同的孩子适合朝哪种方向发展。

如果孩子的确是“全优”,固然很好;但这样的孩子不过是凤毛麟角,如果孩子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家长又何必一味去盯着他们不那么擅长的领域?

所以,要是你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着迷的领域,有自己擅长的方向,那都值得一个大大的ZAN!

文 | 默鱼

成都儿童团稿件,版权归成都商报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92686824917570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8 02: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能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7-28 17:32 , Processed in 0.07924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