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759|回复: 0

从凤鸣岐山的青钱学士,到生浮死休的朝中隐逸,唐代奇人张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3 06: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唐朝的奇人轶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鷟(zhuó)的《朝野佥载》。其中记录了大量唐代开元前的人物及故事,内容千奇百怪。有些非常靠谱,司马光《资治通鉴》都当作史料采用,有些明显荒诞不经,想必是道听途说再记录下来的。

张鷟此人,本身就是一位奇人,虽然官位不是很高,当时只是个小人物,但文采出众、闻名海内外,新罗、日本的使节来大唐,必定要打听有没有张鷟的新作面世,然后重金求购。这个知名度,甚至可以与后世的苏轼相提并论。

有句诗说的好,“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张鷟本身就是唐人奇人轶事中的一道风景。
从凤鸣岐山的青钱学士,到生浮死休的朝中隐逸,唐代奇人张鷟-1.jpg

【鸑鷟与浮休】

鷟这个字很少见,是凤的别称,“周之兴也,鸑(yuè)鷟鸣於岐山”。

当年张鷟小时候就是个聪敏过人的牛娃,曾经梦到过紫色且有五彩纹路的大鸟落在他家的庭院里,他的爷爷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字文成,意思是像鸑鷟鸟辅助凤凰一样用文章辅助帝王。

青年时期的张鷟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出仕,考试之前梦到五色云彩覆盖自身,当年主考官是后来当过宰相的骞味道,认为“如此生,天下无双矣!

张鷟是个考试天才,曾八次参加各种制科考试,每次都是甲等。被称为“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张鷟又有个别称是“青钱学士”。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鷟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给自己起了一个号浮休子。浮休二字出自《庄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自命不凡、文采出众的张鷟起点比李白杜甫等人高得多,但仕途一直不畅,于是从入世到出世,从鸑鷟到浮休,这才留下了张鷟的诸多奇闻轶事。
从凤鸣岐山的青钱学士,到生浮死休的朝中隐逸,唐代奇人张鷟-2.jpg

【性格决定成败】

史书上对张鷟的性格是这样说的,“性躁卞,傥荡无检”,意思是性格急躁、疏放无拘检。用现代眼光来看,张鷟是个很活泼的人,聪明机敏,同龄人往往都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但位高权重者或者是年长的人就会认为这个年轻人不够稳重。

于是,张鷟就不得当时的宰相姚崇喜欢。姚崇做事认真细致,也喜欢做实事儿的人,对于张说、张九龄等文采出众但实务方面没有显著成绩的人并不欣赏,张鷟估计就因此官位一直不高。

张鷟是个很不着调的人,《全唐诗》中有张鷟一句诗,“宁可且将朱唇饮酒,谁能逐你黑齿常之。”当时是武则天时期,黑齿常之还没被武则天杀掉,是硕果仅存的功勋武将,位高权重。有人劝张鷟跟随黑齿常之参战以获得军功,张鷟估计是酒喝多了,就留下这么一句诗,“朱唇”对“黑齿”,拿大将军打趣。

文如其人,张鷟“属文下笔辄成,浮艳少理致,其论著率诋诮芜猥,然大行一时,晚进莫不传记”,意思是说张鷟写文章很快,笔锋犀利、风趣诙谐,但轻浮、不理性,是专门挑不好听的说,于是很受大家追捧。

这就像一些自媒体文章作者的文章,文笔流畅能让人一口气看到结尾,骂人骂的让读者看的很是舒服,但往往过于刻薄,思维不够全面、客观。张鷟要是到了现代,必定是粉丝千万的自媒体大V、知名评论家、著名作家。
从凤鸣岐山的青钱学士,到生浮死休的朝中隐逸,唐代奇人张鷟-3.jpg
(黑齿朱唇)



张鷟虽然不受士林高层的待见,但在中低层还有大量的拥趸者,名声远播海内外,除了刚才所说的新罗、日本重金求文之外,连后突厥那个文化荒漠也有张鷟的粉丝。唐朝使者出使后突厥时,突厥可汗默啜竟然问“(张)文成在否?”,使者回答说,张鷟刚刚被从御史官位被贬,默啜可汗竟然说“国有此人不用,无能为也”。

开元初期,姚崇真正成为掌权宰相,有人弹劾张鷟“多口语讪短时政”,就是嘴上没把门的,该说的不该说的话张鷟总是胡嘞嘞。张鷟因此被贬官,当时的判罚是流放岭南,张说、张九龄都享受过同样待遇,当然后来都回来了。张鷟运气更好一些,有欣赏他的人减轻了处罚,被发配到较近的地方了。

一路从县尉、监察御史、刑部司门员外郎、鸿胪寺丞,中间还被贬官,最后两个官位是从六品上,也就是相当于正处级。张鷟一辈子都只穿过绿袍青袍,从来没穿过红袍,更别说紫袍了。

官位不高,史书上就不重视,文章写的虽然大行一时,却不受传统知识分子待见。于是,正史中没有张鷟专门的传记,只是在张鷟孙子张荐的列传当中提了几句,四百余字,这对一个六品官来说也是不错的了。
从凤鸣岐山的青钱学士,到生浮死休的朝中隐逸,唐代奇人张鷟-4.jpg
(穿绿袍的小官员)



【对武则天不感冒的张鷟】

武则天称帝之后滥封官吏,一天之内提拔了132人,其中包括61个拾遗和补阕,24个侍御史,22个校书郎,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官员选拔任用制度被破坏的开始,对此古人评价极低,“试官自此始也,其滥如此!”(《容斋随笔》)

张鷟就编了一个段子讽刺,“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杷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武则天“破格”提拔了一批不符合条件的处级、科级干部,滥封的底层公务员队伍多到可以车载斗量,用耙子推、用大碗装的地步。也就是现代有些武则天的追捧者,把这个行为和提拔寒门子弟联系到一起,比较无耻。

这个段子还不算什么,《朝野佥载》中记载,当时有传言:“张公吃酒李公醉”,意思是说张易之、张宗昌兄弟俩把持朝政,李唐宗室已经无能为力。

这句话估计张鷟没有对外宣扬,只敢写在自己的笔记当中。如果被人举报,一个妄议朝政、诽谤大臣的罪名是跑不了的,甚至打成谋反都轻而易举。司法界工作多年的张鷟,虽然年轻时口无遮拦,但年纪大了事情见得多了,对后果了解的非常透彻,这种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的话哪敢多说?


从凤鸣岐山的青钱学士,到生浮死休的朝中隐逸,唐代奇人张鷟-5.jpg
(耙子)



【一部艳情小说,一部法学著作,张鷟就是如此的多才】

除了《朝野佥载》之外,张鷟还写过中国古代第一部骈文小说《游仙窟》,以及收录了大量审判案例的《龙筋凤髓判》。

《游仙窟》是张鷟青年时期的作品,以自己的字张文成为主人公。讲述出差途中,夜间在某处大宅中留宿,遇到两个女子,名为崔十娘和崔五嫂,三人宴饮欢笑,作诗应和,其中以张文成的名义留下二十余首诗,以二女的名义也留下了十余首。这些诗格调不高,后人评价是“猥亵淫靡,几乎伤雅”。

既然是小说,自然就是虚构为主,但并不排除有实际生活的影子,唐代文人生活当中,一定程度有这些放浪形骸、不拘礼法的意识。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对《游仙窟》有评价,认为这部骈文小说是开创性的。但评价不高,“其实他的文章很是佻巧,也不见得好,不过笔调活泼些罢了。”
从凤鸣岐山的青钱学士,到生浮死休的朝中隐逸,唐代奇人张鷟-6.jpg
(游仙窟)



《龙筋凤髓判》在法学界评价很高,记载了79个有代表性的审判案例,每个案例都有名有姓,审判的简单过程和定罪理由阐述语言精练、律法引用准确、简明清晰。

张鷟的为官经历也基本上在司法界,包括在地方上的县尉、长史,以及在中央部门的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等,到八十岁去世的时候,当了五十多年的官。

这么聪明一个人,只要稍稍努力一点儿,就能做出超过一般人的成绩,法律方面就是如此。

张鷟在地方上当县尉的时候,一次有人伪造管理仓库的官员的文书,从粮仓中骗了一批粮食。后来案发,仓库官员说这个文书不是自己写的,而这个骗子坚持。

张鷟就把骗子的其他亲笔文书遮挡住,只露出一个字,问骗子是不是你写的?骗子说不是。张鷟说你说错了,打了五十大板。之后又把骗子伪造的公文挡住,也只露出一个字,继续问骗子,骗子说是。打开一看,骗子傻了,于是服罪。

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个用官威压人的过程,骗子心理素质差,先是怕张鷟拿自己伪造的文书试探,就回答否,结果挨了板子。第二次心情紧张、屁股还疼,就回答是,结果露馅了。如果骗子一直坚持说否,顶多是皮肉之苦,应该不会有牢狱之灾。

在古代没有笔迹鉴定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前提下,所谓断案如神,不过是信息收集、逻辑推理、心理分析综合的结果而已,张鷟就是这么聪明的一个人。
从凤鸣岐山的青钱学士,到生浮死休的朝中隐逸,唐代奇人张鷟-7.jpg
(《龙筋凤髓判》)



总之,所谓奇人首先是某一方面才华出众,性格方面要特立独行。以这个标准来看,唐王朝几百位宰相当中能算是奇人的并不多,反而是官位不高的一批小人物让人印象深刻,包括李白、杜甫、张鷟都能流传千古。

鸑鷟虽好,浮休也不错。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桂林风土记》、《折狱龟鉴》、《容斋随笔》、《朝野佥载》、《中国小说史略》等。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理工男读历史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93323852607657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6-2 12:11 , Processed in 3.28513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