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西荣魔协提供:魔术商业演出,舞台特效设计,魔术培训,道具出售,魔术定制服务等。
查看: 1963|回复: 7

【 现当下文物鉴定的局限与弊端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5 01: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现当下文物鉴定的局限与弊端  】-1.jpg



中国传统目鉴文物的经验方法,已无法履行现实鉴定文物之职。

在中国,文物收藏、鉴赏、雅玩,从宋代苏东坡、李清照、米芾、宋徽宗等人开始,经明代宣德(也有晚明一说)、清代乾隆、民国和当今共五个收藏高潮。

而历代收藏的主要前提是先学会鉴定、鉴赏,在此基础之上才有雅玩欣赏。

在这一千多年的收藏历程中,鲜有收藏鉴定的详细完整记载,关于鉴定更是没有系统的理论和经验记载,几乎都是收藏人凭自己的自我主观认知在自我把玩、欣赏、陶醉,偶有仅凭以己之见零散的主观总结和描述。

到了清晚期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也是仅把前人零散的收藏认知进行汇编。

直到民国才有赵汝珍凭自我收藏体会和众人经验汇编成一册《古玩指南》。

这两本书在当时可谓是收藏鉴赏的权威书籍。从民国到今日,此书可谓影响之深广,已悄然演变成为今天收藏鉴定界约定俗成的“经验和标准”。

多年来社会不少人都有一种误解,认为凡是书上写的就是权威和可信的,殊不知书中的内容并非绝对都是真理,何况还有时间历史的局限问题。

而且写书的人也是凡人并非是神,他们的经验方法也仅是个人的经验认知,以个人有限认知的经验方法鉴定百年乃至千年文物肯定是会有局限和错误的。

有限的经验和方法决不可能百年后仍然有效、不落伍。所以不能对其盲目崇信和教条套搬应用。

也正是此因,才导致当今国家级权威专家错鉴误鉴的事件屡屡发生。

比如:震惊中外的谢根荣骗贷数亿案,所涉抵押物“金镂玉衣”的事前鉴定人均是在国际国内从业时间和文物鉴定的大家泰斗。

他们采用的就是这些传统方法,结果如何?

历史和实践给出的客观答案已昭告天下。

此事仅是对传统目鉴学是否权威准确提出的一个疑问和警示,它的局限性已经显露。

如果说此事件只是个例和偶然,那么我们再看杭州官博“壶王”事件,事前征集鉴定工作是由政府组织的四个国内外都知名的权威专家共同采用传统目鉴方法把关鉴定认可:“是唐代器物”,杭州市政府才接受捐赠并给以1500万人民币以示奖励。

“壶王”经展出两年后,又遭一位故宫知名瓷器鉴定专家用传统目鉴方法给与否定,结论系:“现代仿品”,这与四位传统目鉴权威专家的结论完全相反。

此事经央视报道后,当记者镜头对准原鉴定专家采访时又各有说辞,意见也不尽一致。

事至今日,谁对谁错,仍无结果。

但此事造成的客观效果是:社会上已对传统目鉴提出质疑。

如果说这仍是偶然的概率,那么我们再看一下震惊中外的“玉櫈”事件。

当时用传统目鉴方法鉴定为汉代结论的专家,同样也是享誉国内外传统目鉴玉器的权威专家。

而用同样传统目鉴方法否定和持不同意见的专家,也是在央视常露面的知名传统目鉴玉器专家。

同样使用同一传统目鉴方法,为什么得出的是完全相反的结论,还能说是偶然或概率问题吗?

再看汶川捐宝事件和冀宝斋事件,鉴定双方持完全不同意见的所有专家,都是国家有头衔的权威专家,有的还曾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和故宫、国博的知名专家,甚至还有博士级专家。

他们全都是用传统目鉴方法,其结论仍然完全相反。时至今日已数年有余,其结论正确与否仍然没有最终权威定论,争论仍在继续,谁也不服谁。

此类事件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已是举不胜举。

其结论和结果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传统目鉴方法已严重滞后有很大的局限性并受到极大的挑战。

【  现当下文物鉴定的局限与弊端  】-2.jpg



当然并不是说传统方法完全失效,最起码说它亟待完善补充和创新,因为它只是每个人各自总结的简易鉴定方法,而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持,其结果不科学、不客观,甚至发生错误是必然的。

再加上今天的造假已是现代化高科技,又有传统目鉴专家做顾问指导,完全按目鉴的条件和要素造假,故此才会出现如此尴尬的事情。

用目鉴方法犹如用十年前的杀毒软件杀今天的木马病毒,其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目前社会在科学的鉴定方法没有很好普及前,用传统方法鉴定也是权宜之计和过渡。

但要用在一件文物的精确定性鉴定上,就显得欠慎重、妥当,因为一件文物的真假可以决定一个当事人的生死,攸关人命。

一件文物的真假决定着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一件文物的真假错判可以让一个投资者倾家荡产,也可让一个人一夜暴富.....。

也正因为如此,仅用传统目鉴方法定性真假,就显得无权威和公信力。

因为传统目鉴,既无标准,又无统一尺度,完全是鉴定人各自有限经验的总结。

这种经验总结的形成,受每个人的学历、学识、悟性、环境条件、师承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人各自形成的鉴定经验和认知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肯定会影响到结论的形成,再加上传统目鉴方法,基本都是以微观看宏观,而不是以宏观看微观,势必导致瞎子摸象的局限和不能全局辩证看待文物的缺陷,这种局限和缺陷势必在所有文物的目鉴种自然体现。

那么一件器物10人鉴定就有十种鉴定意见的不正常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另外,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文物的跨度是数百年到数千年之间,我们人活一世最长也就百年,主观有限认识了解客观世界也就几十年时间,拿几十年有限的主观认识和经验,去定性、认知、读懂数百年到数千年之物,能有多少可靠性和准确性呢?

【  现当下文物鉴定的局限与弊端  】-3.jpg



近些年随着科技发展,诸多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也分别介入了文物鉴定,但由于设备仪器是人类基于对无限客观世界的有限认识基础之上设计制造出来的,它的性能作用以及鉴定的准确率是设计人员对客观世界和文物认识的客观水平反映。

人们对客观世界和文物的有限认识和不足,自然反映在设备上,所以热释光、成份分析法、拉曼等诸多设备在检测了几年后,纷纷暴露了设备技术先天不足和缺陷,不少文博单位都已停止对外鉴定,当然科学仪器鉴定文物肯定是将来鉴定发展的必然,但现阶段的短板缺陷严重影响了它的权威性。

同样也包括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迷信认可的牛津和港大的热释光检测。

大家在盲目迷信时,都没有注意这样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所有这些设备给出的鉴定结论末尾都有一句话“仅供参考”,都不敢下定性结论。

综上简述,可以说中国现用传统目鉴文物的经验方法,和面世不久的科鉴仪器已显局限和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是收藏界共知的既成事实,必须严肃对待。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64849737060848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支付宝扫码领红包!
发表于 2019-8-5 01: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高科技鉴定是最权威的 人工鉴定由于人类寿元太短无法鉴定和考究古代人类文明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5 01: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史料记载和先辈们的理论应该学习借鉴,但不应迷信,因为他们的有些结论在当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5 01: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公分析有理有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5 01: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高科技仿古,不是以前了用眼学就可以段代了,眼学落后了,也要用高科技的仪器和眼力相结合才能打击高仿古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5 01: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物局与刘玉珠该有做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5 01: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言极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5 01: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3-29 06:13 , Processed in 0.20928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