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鼎(周穆王时期)
周穆王绝对不是西周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但却绝对是最具富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周穆王,姓姬,名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史记·周本纪》记载,“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周穆王姬满即位时,已经五十多岁,他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一生活了105岁,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帝王,世称“穆天子”。
周王朝自武王灭商立国开始,开拓经营的重点是东方,其次是东南。到周昭王时,强盛国力,又向南开拓发展,对北方戎族采取守势,但在第二次南征途中,周昭王虽死,仍达到向南扩张的目的。周穆王即位后,继续保持向外扩展的态势,并开始对北方犬戎采取主动攻势。
周穆王西征一共两次。据史书记载,周穆王十二年,西方边远地带的犬戎没有及时向周王室进贡方物特产,周穆王以此为由,亲领大军西征犬戎。虽有大臣祭公谋父劝谏,但穆王未采纳。《史记·周本纪》记载:“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看来,此次战争的军事胜利并不大。
穆王西征的真实原因并不是耀武扬威,而是犬戎的扩张阻断了周朝与西北各部族之间的联系,穆王企图通过征服犬戎,立威西边,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与西北各族的联系和交往。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次征伐,不但没有获得使其臣服的效果,反而进一步疏远了西部方国部族与周人的关系。
尽管如此,这次西部之行作为中原政权君主第一次跨出国门的远征,亲身经历和感受了西北风土人情、风俗物产与戎狄文化,这对于西周王朝真切了解西部部族的实力与现状,调整周与戎狄部族的关系,密切双方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为西周王朝开辟和发展丝绸之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周穆王吸取上次效果不佳的教训,于十七年第二次西征。《穆天子传》详细记录了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驾上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御者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自宗周出发,渡过黄河,北行越太行山,经由河套,然后折而向西,穿越今甘肃﹑青海,到达西王母之邦,并有了与西王母宴饮酬酢的故事。
周穆王西巡线路|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穆王西游在《春秋左氏传》《竹书纪年》《史记》中均有记载。关于《穆天子传》的真伪问题,学者多有争论,近来学者指出,《穆天子传》中有大量的神话传说,对里面的史料不尽可信,但除去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成分,但基本事实是应该肯定的,有助于了解古代各族分布、迁徙的历史和他们之间的友好交往,及先秦时期中西交通径路以及文化交流的情况。
东汉西王母拓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王母”一词,出自《庄子》《山海经》等,因所居昆仑丘(昆仑山),在汉中原为西,故称西王母。西王母这一名称最早应该是指位于我国西方的一个原始部落。《尔雅·释地》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西晋著名训诂学家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次四者。”《汉书·地理志下》也记载说金城郡临羌县“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按照《山海经》的记载:西王母最初的形象极为恐怖,“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穴处”,有“三青鸟”为其“取食”,《山海经》被誉为以神话传说保存“史影”的“奇书”,事实上这段文字记载,只能透露西王母的衣着及生活习性而已,比如着兽皮为衣、兽骨为饰,又比如穴居等等,并不能说明其相貌美丑。自汉代以下,西王母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大,逐渐被神话为上古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拥有不死之药。得到西王母庇护和垂青者,至少可长寿百岁。周穆王西征,受到西王母的热情款待,《穆天子传》记载:“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穆王赠以西王母白圭、玄璧及上等丝绸,与西王母相会于瑶池之上,宴会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也以歌相和。《竹书纪年》也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正是与西王母的这次会面,才赋予了周穆王一生最富传奇、最受关注的高光时刻。考虑到周穆王一生寿命超过百岁,使得穆天子和西王母这次会面,更显得浪漫而神秘。
周穆王见西王母 汉画像石 山东嘉祥出土(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除去神话色彩,客观地看穆王的第二次西征,按《穆天子传》统计,穆王往返行程总计“三万有五千里”,所历邦国三十多个,一路上周穆王与沿途各国各族互赠礼品,所到之处,均受到热情款待,相互之间建立了友好关系。与第一次武力征服相比,这次则更多地是人文关怀、攻心为上。
穆王西征,在中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的开通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情,影响深远。史学家张星烺说“周穆王以天子之尊,乘兴为万里壮游,尤为秦汉以后二千年所未有也。”这次西征,不仅为西边部族方国带去了和平与友好,还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与文化知识,通过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双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这次西行中,中国丝绸进入西域是文献所见的最早记载,可以说首开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之先河。
(作者:张小锋,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4447151696445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