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3397|回复: 20

道家与道教:中华民族的根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1 00: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道家思想:中华文明的暗线。

近来看到有很多网友对道家和道教的问题有些模糊,老道整理了一下思路,试图简要做些讲述和探索。首先从概念上讲,道家思想是源自中华上古的一门学术流派,成型于春秋,得名于《道德经》,是一门兼顾政治、养生、科技、宗教的传统文化思想流派,对应着思考人与人、人自身、人与自然、人的精神世界四大关系,道家把这四重关系的大和谐称之为“太和”,视为终极理想,明朝大修故宫和武当山时,均命名了太和宫殿,表达了极高的信仰和向往。

道家思想打包了上古历史和政治智慧、养生之术、科学萌芽。

道家与道教:中华民族的根底-1.jpg

休养生息



首先崛起的是道家第一阶段的“黄老之术”。

王国时代,用周易封建了中华第一个盛世“成康盛世”

帝国时代,用黄老学说成就了盛世“文景之治”,以后每逢大乱之后,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治纲领,恢复国力,发展生产。

第二阶段定型于老庄哲学

老子博览群书,饱经历史风霜,留下道德五千言,以道为核心,崇尚自然无为,以达到身心和谐,世界太和。庄子以充满思辨的语言,深化剖析我们日日常见的事物,开启中国人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历来备受推崇。二者以及其他相近的学者共同定型了一个睿智的学术流派,对中国人性格和处世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第三阶段自我觉醒于杨朱的自我精神世界

道家与道教:中华民族的根底-2.jpg

杨朱思想



杨朱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孔子曾感叹天下士子不归墨即归杨。由于杨朱思想专注探讨个人精神世界的问题,为当权者和后世统治者所不容,著作保存下来很少,现在只有从对手的表述中整理片段来归纳。其思想简单的说就是“人人为我,天下太和”,每个人真正地关心自己的利益需求,不过多干涉别人,自然无为,就是理想的社会。最反对的是鼓励奉献成就别人,造成分配不公。真心关心自己,就会真心参与社会,维护社会,形成良好政治生态。

第四阶段巩固于道教,无数士人共赴国难,完善宗教理论,成立教团,上升为国教。

道教的萌芽最初虽是文化传统自发出现的,但我们在观察道教的成熟、和佛教传入、历史大融合有着同期性,这绝不是偶然。我们今天谈宗教,本着探究历史,文化和谐的精神,无意评判是非优劣。经历过秦皇汉武的铺张,中华的生存空间大大扩大,文化的需求层次不再局限于一方国的经验,从社会个层次、全方位展开,文化策略更加丰富,对外交流更加广阔、频繁,此时中华亦是蒙昧世界的明灯。

正如周王国学习了商王朝,而生就了周八百年。汉帝国在与世界的交流碰撞中,吸收了各方文化精髓。一个成熟伟大的文明,必然是妥协处理好四大关系的,再次啰嗦一下:人与人(政治)、人与自然(科学)、人与神(精神世界)、人自身(个性与身体)四个方面。

道家与道教:中华民族的根底-3.jpg



二、道教:中华文化传统的硬核精神堡垒

道教的概念,自古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广义上讲,因为来源与上古巫术、神仙方术、自然崇拜有关,可以溯源道部落时代。狭义上讲,以现代对宗教的定义,成熟的教团组织和教义出现在东汉末年,以张角“太平道”和张道陵“五斗米”道为标志。

首先是随着汉帝国的蓬勃发展,底层人民的精神需求被忽视了,同罗马人遇到的问题一样,贫苦的底层人终日劳累却人生毫无希望,罗马人遇上可以赎罪的上帝,中国人遇上可以修来世的佛和可以提供福佑的老君,确实的说道教理论先天不足,因为她的承诺需要此生兑现,这是个硬伤,所以毫不犹豫地引用了因果和地狱,本来道教的“承负说”要求传道者承负功德和罪恶,这是一个是多么有勇气负责人的态度,但在说服普通人上毫无优势,人们更喜欢无限制买彩票,忽视能力性格的门槛。

相对于上帝与佛一个承诺,即要求忠诚和奉献,老君需要满足人的此生此世的要求:升官发财、家庭美满、万事OK一切开挂,每一个传教者——道士至少会一门技术,所以他们被列为“士”,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第一等的末流,代表着他们曾有的高度。

五胡乱华时的第一次民族承负。

道教的产生虽然是底层人民的自发行为,但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却吸引了高层知识分子的注意和重视。其一,五胡乱华来了,其二佛教来了,胡人的强大武力摧毁了汉人的自信,北方汉人沦为猪狗,北方汉人宗族和南方汉人饱含危机,同时出现了宗教改革,“天师道”上场,宗教作为主流政治势力登上舞台。北方有寇谦之,南方有茅山上清派陆静修,那个留下“青蒿一握”的葛洪也是其中一员。

为什么知识分子如此急迫呢?武力战胜不了蛮族,文化上受到西来的佛教入侵,意味着汉人全方位沦陷,北方的国主姚苌可是不惜发动一连串的战争,打通道路,来迎接西方的佛教上师。这等于在武力和文化双战线上对汉人全面的亡国灭种。

此时的道教在下层社会有了广泛的基础,但没什么政治地位。于是一些有志之士,敏锐地把握住这一特点,进行宗教改革,全面升级,希望建立一个精神堡垒,有组织的国家宗教社团——天师道上场,南北汉人同时推出。

而且,在改革的同时,改革者还做了第二重打算,那就是B计划:如果汉文明国家不幸灭亡,说确切点比如说淝水之战东晋战亡,国人沦为奴隶,你是管家,你要则呢么做?家破人亡要逃难,国人的传统是把财宝埋下去,家人逃一个算一个,以后有机会再回来翻本。那么,什么是汉人最珍贵的宝物?

当时的知识分子认为是文化传统。大浩劫下,人不敢确保能生存,即使能逃脱,几代之后因为各种问题,可能黄毛右衽,全面胡化了。这时候,道教进入视野,没有比一个稳定的信仰更值得长久信任了,历经时久仍能顽固如初,稍作整理全面还原,人会死亡、书会被焚烧,但宗教能相当稳定地传递很长时间。只要有一定数量汉人活下去,哪怕最愚笨的那批,他也会把信仰和夹带的“民族宝藏”完好地传下去,同时宗教也是一种精神武器,可以广泛地号召同族。

形势如此危急,茅山上清派的祖师是一位女性,叫魏华存,世人尊称魏夫人,定本道教经典《黄庭经》,就是这样一位女士,在女性普遍没有名字的时代给自己取名“华存”,北方汉人苦难的遭遇折磨着每一个有志之士,不得不勉励而行。

于是,知识分子把汉文明的精华,至少当时是这么认为的,如五行阴阳、谶纬、天文、地理政治思想、农学、医学、哲学艺术都打包进了道教经义,展现出来就是神的设立和分立,人文追求,比如说福文化中“多子多福”,人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终极密码,如果你有心去研究道藏,你能发掘出很多古文明的包裹宝藏,好在北方人民率先完成民族融合,确立了中华文明的主体地位,避免了第一浩劫,开启了隋唐盛世。这就是道教的第一此民族承负。

道家与道教:中华民族的根底-4.jpg

太上老君



隋唐时的国教国魂

隋朝和唐朝因为各自的原因,佛教间断地得到尊崇和打压,道教却始终得到支持。唐朝楼观道因为政治投资李渊得到支持,又因为教主姓李,为抬升国姓,得到全面支持。随着唐朝的繁盛,道教从中国走向世界,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全年繁盛,也是唐朝锦绣文化的背景。道教和佛教相互有对抗也有学习,共同组成中国人精神世界。道教也走上国教的巅峰。唐时道教由丹鼎转向人文内涵更丰富的内丹,吕洞宾和钟离权被视为内丹之祖。

宋朝时的文化融合,开始三教合一。

宋朝在长期与外族的对抗中,武力处于下风。宋朝文化策略更为精细,对道教的运用更为周到。赵家追认先祖赵玄朗为道教尊神,也由此大肆抬升道教。宋朝文化发达,经济繁盛,个人精神需求旺盛,儒释道三家思想开始融合,佛教彻底汉化,道教也汲取大量佛教精华,奠定后世中国人的精神内蕴。

蒙元时期的汉化努力:第二次救亡图存

1、王重阳创全真教。王重阳出生在金国,起兵反抗失败,退隐传教,创立全真教,以全精全气全神为名,做教团组织,集结力量,待时而动。

2、丘处机见铁木真。丘处机生活在南宋,元朝入侵,南宋抵抗无力,穷途陌路,丘处机接受铁木真邀请,不远万里去拜见。全真历代高真为国奋战,对南宋政府久已失去信心,为存族计,争取有利的态势。事后,一言止杀,活人无数,也保持了全真在元朝的政治地位,幸存了火种。历史不仅仅只有对抗,融合一样也是主流,只是很多时候不被注重。有元一代,军功隆盛,文治一塌糊涂,道德文明滑坡,文化的薄弱成就了朱元璋由南及北摧枯拉朽的功业。

3、明教(祆教)的入侵、伊斯兰的碰撞。元朝的版图空前盛大,也涵盖了多个文明的碰撞,来自中亚波斯的祆教(拜火教),也称明教早已发展开来,朱元璋正是借此趁势而上,覆灭元朝,同时因为顾及,只保留了“明”,却取缔了明教。其实,祆教也葬送了盛唐,在极盛之时,安禄山发动叛乱,他哪里获得了力量呢?汉军将士自然不会首先参与的,安禄山背地里还有一个身份:他是祆教的头目。这是一场宗教文明的反叛和碰撞,锦绣大唐转眼灰费湮灭。当此之时,道教也进行了变革,天师道演变为正一派,加强管理,改良教义,增强社会功用,取得良好效果,至少朱元璋就很欣赏这种转变。全真派进一步吸收佛教的经义,也开始了丛林制度的建设,建立全国连锁,以集中力量,加强学习和交流,并成功打破正一派独大的局面,也上升为国家宗教地位,自身实力的壮大也成功遏制了外来宗教的蔓延。

总的来说,道教的第二此救亡图存,比第一次要从容得多,毕竟经历过文化繁盛的宋朝,操作比较成熟,蒙元崛起太快,比久居大汉边境的五胡还不如,也比不上与宋朝对抗多年的辽金,汉人国虽亡但不至于像第一次那样惊慌失措,八十年后复国成功,华夏衣冠焕然如初。

明朝武当山崛起,国教巅峰。

道家与道教:中华民族的根底-5.jpg



明成祖因为起兵夺取皇位多次求助于真武神,继位后大修武当山,作为真武道场,武当山也成为了皇室家庙,大力扶持武当派。张三丰作为武当派开创者,在内丹炼养、道教学术上成为集大成者,据传亦为太极拳的创始者,广受信徒尊崇。明政府为了加强皇权,采取各种措施神话武当道教,历代皇帝即位时都会发一道圣旨道武当山禀告列祖昭告天下。

明朝的官方文化推崇武当道教,形成全国信仰。即使到了末代,清兵入关,郑成功东渡台湾攻打荷兰时,水师的大旗仍是挂着真武大帝的旗帜,以此激励国人。扬州人民反抗清兵,城头上飘荡的亦是真武。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后期已经上升为国民信仰,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定期朝拜团,武当山上也遗留了很多全国各地民众的朝拜遗迹。

武当山真武崇拜随着华人移民,流传到东南亚、日本、美洲,影响深远,成为道教最近一次信仰高峰。

道家与道教:中华民族的根底-6.jpg

武当山紫霄宫



清朝的第三次救亡图存

道教长期处于上层社会,丧失对底层人民的号召力,民间崛起许多衍生宗教,道教的民间基础严重北削弱。当明朝灭亡,清朝实施剃发运动时,道教被动接受了很多知识分子,但缺乏由组织的的反抗运动,没有底层信众,就没有力量。清朝统治者实施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钳制人民思想,以及对汉人宗教的警惕,使得道教丧失活力。清朝崇喇嘛教,抑制道教。道教仅能自保进入潜伏期。

三、道家和道教的关系

道家流派作为思想流派,更早地从上古政治传统中流传,道教作为一门宗教在帝国发展到一定时期由下层人民自发需求诞生,在一定历史条件中得到发展,演变为国教。严格地讲,道教是道家思想发展到一定思想的社会产物,而后期把游离于道教组织之外却信奉道家思想的知识分子归为道家。

道家流派在中华文化中若隐若现,不绝如缕,是塑造中国人性格和精神世界的隐形因素,长期以来,成为民族的根底。道教是为民族之根,不可忽略不见。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813709721985356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1 00: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道德天尊!受教了。[祈祷],有一问题不解,想请教一下,歪解曲解儒释道思想“大师”们,大都受人追捧。而你作为道家的觉悟者,关注者却这么少,还经常被人反驳。为什么?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1 00: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都是道家,乱世下山救世,盛世闭关修行。佛教,乱世封山避世,盛世开山迎香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1 00: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告诉我什么是道教中的道?道法自然,道又先天地生而混存,为万物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1 00: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算是,道教可不是,完全跑偏了道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1 00: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须臾离不开道。道给于我们生存的权利,也给与我们生存所需的一切资源,也给与我们做事的机会。离开了道,人之不存,更何谈儒佛。道惠无类,济贫,为富贵之根,生昧,为聪智基。贫者易于生,富者赖以存,昧无以欺,聪智无以偏。唯在于简,简而用众。唯在于易,易则易从。唯在于常,常而无华。执其简,顺之易,善其常。此心无碍,其心朗朗,其思荡荡,甪身至致,生时无遗,逝时无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1 0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1 0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连之教![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1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是中华文化的根,根源于黄帝,成熟于老子,被后世成为“黄老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1 00: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曾经说:道教是中国的根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5-6 14:12 , Processed in 0.41646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