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404|回复: 0

菌菇产业兴乡村 民俗美景富农家 河北卧龙镇陆续建成县道21公里、乡道28公里、村路103公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0 05: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菌菇产业兴乡村 民俗美景富农家 河北卧龙镇陆续建成县道21公里、乡道28公里、村路103公里-1.jpg

昔日通往马盂山的崎岖山路。特约记者 单昕 供图

菌菇产业兴乡村 民俗美景富农家 河北卧龙镇陆续建成县道21公里、乡道28公里、村路103公里-2.jpg

如今的马盂山风景区旅游公路。特约记者 谭磊 摄

走进河北省平泉市卧龙镇,平坦的乡村公路、宽敞的文化广场、整齐的新村庭院映入眼帘。农田里,农民们正忙着播种;景区内,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人气高涨;产业园区里,大小货车往来穿梭……春天的卧龙镇生机勃发。

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打通了农村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首要一公里。“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在保障村民便捷出行的同时,也促进了卧龙镇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平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杨巍说。

食用菌连夜运抵京津冀蔬菜市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卧龙镇就已经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但当时卧龙镇只有一条公路,交通不便,外运困难,产品仅限于风干或腌制,人们很难吃到新鲜的产品。镇上食用菌企业仅有10余家,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数百元。

2017年以来,卧龙镇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陆续建成1条21公里县道、3条共28公里乡道,48条共103公里硬化村路。农村公路网如毛细血管一般在卧龙镇延伸,当地的特色产业逐渐兴盛。

如今,在卧龙镇农业产业园,几百座大棚连成一片,一直延绵到数百米外的山脚下,挂着各地牌照的货车穿梭在大棚之间。镇上的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集研发、种植、加工、物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

“几万斤的食用菌下午采摘完毕,连夜就可以运抵京津冀各大蔬菜市场。”卧龙镇电商产业园负责人刘利民非常自豪。

便捷的交通也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目前,卧龙镇建有食用菌园区131个,食用菌深加工企业2家、科研院所2家,实用技术人才达到150人;产品内销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外销韩国以及欧洲、北美的十几个国家。镇上8927户中有6200余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工作,仅食用菌产业一项,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就超过6900元。

文化走廊展示区域特色

“卧龙镇不仅食用菌好,周边景点也多。现在路通了,选择更多了,除了马盂山,还可以去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欣赏自然风光,去会州城看历史文化古迹,或者去二泉地村泡温泉。”说起卧龙镇附近的景点,旅游爱好者老杨如数家珍,每年夏天他都会到附近的景区避暑。

近年来,卧龙镇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四季型旅游项目,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民俗风情、休闲体验等多种旅游业态,实现从单一的观光游向全域游转变。

“我们冬季推出的卧龙镇‘滑雪、赏冰雕、看花灯、吃杀猪菜、过大年’旅游套餐,在京津地区特别受欢迎。”北京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宋晶说。

卧龙镇结合公路建设,打造公路沿线旅游文化,在公路沿线两侧民宅统一粉刷契丹文化图画,墙体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将历史、文化、景观、地域特色与创新农村公路宅路分离模式相结合,充分展现区域历史、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走廊”。

平泉市副市长任强说:“卧龙镇夏季气候宜人、冬季雪景迷人,有着塞外风光和契丹风情,再加上如今便利的交通条件,卧龙镇在全市旅游发展中走在了前面。”

村美景秀,游客逐年攀升,为村民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景区周边的村民们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日子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景峰一家就是其中之一。“路修好了,城里人都愿意来。去年冬夏两季,每天来我家吃饭和住宿的游客就有二三十人,收入至少六七百元,今年我准备买辆小汽车。”杨景峰说。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785274786060702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5-6 09:59 , Processed in 0.44154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