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291|回复: 0

中国首例!郑大教师赵昊捧走美国考古学会最佳博士论文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8 09: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樊雪婧 通讯员 吕舜 许何樱子

中国首例!郑大教师赵昊捧走美国考古学会最佳博士论文奖-1.jpg

4月23日,郑州大学传来好消息,该校历史学院青年教师赵昊博士荣获美国考古学会2019年度唯一的最佳博士论文奖,中国首例。

据了解,美国考古学会(SSA)成立于1934年,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专业会议,这也是该学会首次将该奖项授予中国考古学家。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赵昊于2017年在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此次获奖的论文正是他在美留学期间的研究成果——《中国西周时期的大规模动物手工业》。该篇论文以中国周原遗址为核心,大量交叉应用动物考古学、骨骼化学分析、出土文献等研究手段,是一次针对中国早期城市化复杂手工业的成功综合性研究。

为何选择这一选题?赵昊告诉记者,论文的选题确立于2013年,当时为了寻找选题,他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一份40年前的考古报告让他眼前一亮。随后,他赶往陕西省周原博物馆,在不足20平方米的仓库中翻找了三天,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两个“破竹筐”,里面是当年用油纸包好的动物骨骼。经过周密的分析后,赵昊决定将该内容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

赵昊说:“其实当时留下来的资料非常稀少,并且原存遗址的位置已很难找到。我们力求从每一克土壤中多分析出一点信息。”为了减少对遗迹的破坏,赵昊仅在20平方米左右的土地进行挖掘,这远小于一般西周遗址数百平米的挖掘规模。4个月后,赵昊发掘出了整整102箱、重达2吨的动物骨骼。

随后一年,赵昊进行了漫长的材料整理和数据分析工作。2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堆放着满满当当的箱子,桌子上遍是带着编号的骨头、一张张写满了记录的材料。整理至深夜,他便倒头睡在工作室的沙发上。

2017年年初,赵昊最终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经过由众多顶尖考古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的通读和评审后,该论文从全美的考古学博士论文中脱颖而出。

面对荣誉,赵昊表示,获奖是“额外的事情”,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是每一个博士“理所应当的职责”。“耐得住寂寞与孤独,是一名考古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但我感觉我非常幸运,也非常感谢同行对我研究的支持。”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沈晨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830199235868103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7-16 09:54 , Processed in 0.06538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