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283|回复: 2

腊月到,年味浓,这些习俗要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2 10: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进入腊月门,今天已经是腊月初二了,年味更浓了。您现在开始忙年了吗?这腊月里的习俗您都知道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腊月到,年味浓,这些习俗要知道-1.jpg

市民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腊月到,年味浓,这些习俗要知道-2.jpg

市民

准备欢度真正的新年,做一些好吃的,给孩子准备新衣服,收拾新屋。

腊月到,年味浓,这些习俗要知道-3.jpg

农历十二月,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冰月、余月、极月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知的当属“腊月”。传说是秦始皇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腊月到,年味浓,这些习俗要知道-4.jpg

王铎 民俗学家

把好多冬藏的东西,都要翻出来,进行翻晒,进行腊起来,我们吃的腊肉腊肠等等都是这个概念。

腊月到,年味浓,这些习俗要知道-5.jpg

腊月到来,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就近在眼前了,为了迎接春节,整个腊月都会显得十分忙碌,各种各样的民俗讲究自然是不能落下。打头的习俗就是腊八节煮腊八粥,古人在每年的腊月初八用干物祭祀,以求丰收,称为腊八祝,因为祝与粥同音,于是把蔬果干物煮熟成粥,敬献农神,而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王铎 民俗学家

到了腊八这一天青岛人还要灌肠,灌腊肠,那么这个灌腊肠的习俗,可以说到现在一百多年了,最早起源于青岛的西镇。

腊月到,年味浓,这些习俗要知道-6.jpg

忙年忙年,真正的忙碌是从腊月二十三这天开始的: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爷上了天。

腊月到,年味浓,这些习俗要知道-7.jpg

王铎 民俗学家

老青岛的时候,还要吃一种糖稀,这种糖稀是地瓜油子做的,缠糖稀也是有让过年美好,让来年给一个吉祥的祝福这种意思。

腊月到,年味浓,这些习俗要知道-8.jpg

有关腊月的小知识

我们再一起了解一下吧

腊月的由来

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腊月、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先民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

腊月民俗多

腊月里的汉族民俗很多。《腊月歌》中唱道:

腊 月 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初八

十二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古时,腊八粥在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所用材料多为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

腊月二十三

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其实,现代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腊月二十四

十二月二十四,告别“小年”,就该做迎接过年的准备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扫尘”,即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子”,南方叫“掸尘”。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一番新的气象辞旧迎新。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腊月二十五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因豆腐与“头富”音相似,所以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说起“磨豆腐”,实际上是人们准备春节期间必备“年货”的开始。有人说,“豆腐能治中国人的乡愁、思乡病。”春节盛宴即将开始,菜单上怎能少了传统年味——豆腐!

腊月二十六

民谚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以前,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多,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由于当时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富裕十足。

腊月二十七

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二十八

关于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谚称:“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了。各地风俗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在腊月二十八过年,而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腊月二十九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2016年的腊月就是个小月,因此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

民谚称:“二十九 ,蒸馒头”。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这个蒸馒头在过去来说不是随随便便地做,而是要精心准备、认真用心,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跟相亲邻居交换,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地有讲究。

老北京腊月二十九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这是为了过年准备主食,除了蒸馒头以外还要蒸花卷、豆包、或者蒸一些小动物造型的豆包等,满族人家还要蒸喜饼、蒸枣泥方糕、蒸子孙馒头、蒸如意卷等,蒸豆包的时候还要在豆包上面用胭脂点一个小红点,以示喜庆吉祥。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43560579342533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12 10: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新春!过大年!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12 10: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5-7 00:45 , Processed in 0.07210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