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989|回复: 0

记忆番禺丨最原汁原味的乞巧民俗,就在番禺凌边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30 17: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

番禺凌边村数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沿村巡游,巧姐们推着数十板新制乞巧公仔供路人欣赏,喜鹊翩翩起舞,牛郎与织女深情对望,村民借用旧时神诞出会巡游的形式,热烈地庆祝这个民间传统节日。

记忆番禺丨最原汁原味的乞巧民俗,就在番禺凌边村!-1.jpg




乞巧,寓意乞求巧手,以展现女性针黹女红的精巧,因此制作乞巧公仔是节庆的重头戏,在番禺以凌边村和潭山村这两处民俗节庆最为隆重,巧姐们为了在七夕当天呈现自己的巧思妙手,提前一年便开始做准备了。

记忆番禺丨最原汁原味的乞巧民俗,就在番禺凌边村!-2.jpg




凌边村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乞巧民俗,每年七夕期间,村里人头涌动,各个祠堂挤满了来看七夕的民众,村里的巧姐们制作多板乞巧摆案供人观赏,手工精细妙趣横生,令人啧啧称奇。

记忆番禺丨最原汁原味的乞巧民俗,就在番禺凌边村!-3.jpg




乞巧民俗在番禺由来已久,凌边村因为地处偏僻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保留了许多传统的乞巧民俗。
清代以来,番禺地区女子流行梳起不嫁,她们在村子里小范围乞巧拜仙,是乞巧民俗中特别的存在,对民俗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记忆番禺丨最原汁原味的乞巧民俗,就在番禺凌边村!-4.jpg




近代社会动荡战乱,直到1973年,凌边村才恢复摆七夕,到了八十年代,潭山村和其他村落也相继恢复,摆七夕的地点也从家庭转变为祠堂。

记忆番禺丨最原汁原味的乞巧民俗,就在番禺凌边村!-5.jpg





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开始,巧姐们按照传统惯例,焚香烧衣准备迎仙,为了这一天他们精心准备了一年,他们向七姐虔诚地祈愿,他们为何如此崇拜七姐?

封建传统社会重男轻女,但是在七姐诞,女人是这个节日的主人,这一天她们可以不用受家庭束缚,尽情地释放自己,享受属于她们的快乐与热闹。

记忆番禺丨最原汁原味的乞巧民俗,就在番禺凌边村!-6.jpg




夜色渐浓,大批村民涌入祠堂,只为一睹巧姐们的手艺。

番禺的乞巧多取材于古典戏曲故事、神话传说,传统摆案有“杨门女将”“牛郎织女渡鹊桥”“六国大封相”等,近年还加入了许多新鲜的题材,如“一带一路”“红军长征”。

造型各异的乞巧公仔仿照舞台陈列,配合声光电技术,显得生动有趣,其中一板以耕作为主题的摆案吸引了众多人围观。

记忆番禺丨最原汁原味的乞巧民俗,就在番禺凌边村!-7.jpg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七月初七这一夜,在人们美好的想象中,牛郎与织女在那一片浩瀚的星辰中相会。

如果说旧时女子乞巧,是为了乞求巧艺和美好姻缘,到了今天,巧男巧姐们更多是发自内心对传统的热爱,乞巧成为他们对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他们将自己的故事、经历、想法倾注在里面,那是他们的乞巧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5-7 23:28 , Processed in 0.37236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