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333|回复: 1

汉族汉字汉语,汉人汉水汉剧——读者盛赞“金龙泉啤酒·三千里汉江人文行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6 06: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我风

2018年5月16日,由楚天都市报主办,著名作家沈虹光领衔的“金龙泉啤酒·三千里汉江人文行走”从汉口龙王庙出发,沿途采访了湖北、河南和陕西的20多个城市、乡镇和村庄,于23日上溯至汉江的源头。此次行走为期一周,楚天都市报在报纸和新媒体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和看楚天APP客户端)上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其中报纸于6月20—30日发整版报道7个,5月17—24日发头版大图暨消息3则,微信、微博和客户端分别发稿7次,前后周期长达半月有余。

此次人文行走属公益性质,受到广大读者好评。读者“老马仔”在微信上留言:“三千里汉江人文行走,是非常棒的策划和创意!只可惜我作为一名水利人,未能给领衔行走的沈虹光老师当一名向导。千里汉江追根溯源,这个源头是流域的源头,更是文化的源头。文明的化育,需要载体,戏剧就是重要的载体。文化的传播,也需要载体,三千里汉江就是汉江文化的重要载体。人文风俗的流变,与水陆交通和人口流动迁徙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讲,汉江承载的是历史,流动的是文化,昭示的是未来。沈虹光老师不经意间把她剧作家的角色与此次活动主题融为一体,而且是天衣无缝,令人感佩!”读者“道一”亦表示:“三千里汉江人文行走这个选题有意思,汉族汉字汉语,汉人汉水汉剧。”“湖北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重要流变地,也是戏曲音乐和剧种聚集地,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沈虹光老师不辞劳苦,多次深入乡间,探源,求证,释疑,解惑,鼓呼,为湖北戏曲研究和宣传作出了卓越贡献。”

读者“牛哥”则评价:“这组文章,除了沈虹光老师,别人写不出来。懂戏的,未必有此情怀,有此文笔。能写的,未必有戏。啥都具备了,却不一定有时间和精力深入乡镇,爬山涉水……”读者“君子”留下读《乡音乡情》的感想:“以方言变化为线索,谈湖北民歌整理,谈地方戏曲演变传承,谈移民的内心情感挣扎,谈农村的水利建设,谈基层干部的责任与不易,谈管理局长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一个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大形象跃然纸上,读来很受教育。”读者李明干留下读《大水冲出个蒋桂英》:“三千里汉江人文行走将人文与地貌、风土人情、历史过往有机结合起来,沈虹光的文笔是那样流畅自然。特别是写到蒋桂英的出生地沉湖使我备感亲切,因为那里是我上山下乡生活过的地方,沉湖的南干渠,中心河我们都挖过的……感谢沈虹光和楚天都市报,让我们了解并见到了今天的沉湖。”读者徐小玲留言:“感谢沈虹光带领我们行走汉江,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文地理课。”读者“憨头”直接给即将成立的文化旅游委建言:“开发一条汉江旅游线路吧,这也是一条宣传介绍湖北的好途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74719754546709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6 06: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汉中,安康流行的“汉调光光”与湖北流行的“汉剧”都应该是汉文化的组成部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5-7 00:43 , Processed in 0.4413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