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180|回复: 0

华州风俗之“看麦罢”“送锅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3 07: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州风俗之“看麦罢”“送锅盔”

在华县农村,每年麦收之后,有外公外婆给外孙送锅盔的风俗习惯。

麦子刚刚收完,田野里到处都是裸露的麦茬,麦场上扬起的麦糠皮被风裹挟着到处乱飞,而乡村小路上,就有了挑着花格子包袱的赶路人。不用问,肯定是到女儿家去给外孙送锅盔馍的。和过年时舅舅给外甥送灯笼一样,送锅盔也要从一岁一直送到十二岁。

其实,要说“送锅盔”,得先说“看忙罢”,就是出嫁的女子每年麦收结束了,就要提上包着糖馅儿的馍回娘家看望父母。她们把包着糖馅儿的馍叫糖包子,一般都做成寿桃形的,表示要父母健康长寿,也是一种风俗。一般是女子先给父母“看忙罢”了,外爷才会去给外孙送锅盔。只是当地人不叫“看忙罢”,他们把“罢”字念成“怕”音,更没有人给这种风俗以书面的称谓。这里写成“罢”字,是笔者根据这种风俗例行的时日特点望音生义。也可能是天长日久人们把“罢”字念转音了,但没有考究,不便妄言。

华州风俗之“看麦罢”“送锅盔”-1.jpg




既是风俗,便有了时日的约定。于是,在农历五月的乡村小路上,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太阳火辣辣地照着,路边的石头、树枝、麦茬地,到处都泛着刺目的亮光。五十开外的老汉,头戴一顶麦秸秆编的草帽,穿着一身不一定很新但绝对洗得干净的布衫,他微微地驼着背,肩上扛一根扁担,扁担的后半截上挑着蓝花格布包袱,里面裹着圆圆的大锅盔馍,就像锅盖一般扣在老农的背上。他一只手搭在扁担的前半截上,另一只手捏着敞开的衣襟角儿,不时地扇几下凉风,黝黑、平静的脸上掩饰不住开心和喜悦。阳光把他肩挑锅盔的影子投在地上,并随着他的脚步一前一后地跃动,像正在演出的皮影。

华州风俗之“看麦罢”“送锅盔”-2.jpg




 对于送锅盔这种风俗的来历,虽无从考究,但可以肯定,其由来应该与过去人们缺吃少穿有关。这一点可以从送锅盔的时间,特别是锅盔的形状、锅盔送到女儿家后分送给亲友等事实就可以看出。从时间上看,送锅盔是在麦收之后,这说明送给外孙子的锅盔馍应该是新麦磨的面做的。过去的农村,家里一年的口粮一般都接不上新麦,甚至不少人家等不到过年,人称“青黄不接”。所以,用新麦面烙锅盔送外孙子,一是对丰收的庆贺和分享;二是让亲人们知道日子过得还顺当,至少不愁吃。如今的农家哪一户没有余粮,但人们还是年复一年地沿袭着悠久的习俗。从锅盔的形状来看,讲究烙得越厚越大越好,一般有一拃厚、锅盖那么大,而且是圆圆的整个儿送过去。不切不分显然是取团圆美满之意,越大越厚则越能寄予娘家对女儿、外孙的亲和爱,同时也有担心孙儿饿着的意思。不过,要把又厚又大的锅盔烙熟,而且不焦不烂、酥香可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得有点技术,比如要用酵面、用文火、面要软硬适度,在锅里烙的时候要把握好时机翻动等等。所以,每到送锅盔的时节,村里那几个烙锅盔的能婆婆巧媳妇就特别红火,今天这家请,明天那家叫,忙得不亦乐乎。

华州风俗之“看麦罢”“送锅盔”-3.jpg




锅盔送到女儿家了,女儿连忙给送锅盔的父亲倒茶、做饭吃,之后就忙活着切锅盔了。站在旁边的孩子们早就等不及了,他们不停地嚷嚷着要吃。女儿手上用力切着,嘴上则呵斥着孩子们不要急,离远点,当心刀伤着。而外公呢,坐在桌边看着孙儿们猴急的样子,开心极了。待到女儿把切成块的锅盔送给亲戚邻里时,则迎来一张张欢欣的笑脸,一声声感谢的话语。

然而,在过去缺粮少吃的年代,既大又厚的锅盔馍并不是家家都烙得出来的,更不是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烙的。锅盔最早应该是一种平日里不常做的稀罕食物,所以在最初,女儿家把娘家送来的锅盔切分给亲戚、邻里,是让大家尝新鲜、享美味,加深感情、和睦亲邻的意思。而今,吃穿不愁,温饱无忧。在乡村人家,从烙锅盔、送锅盔到切锅盔、分锅盔,哪一个场景不是充满了融融的亲情和爱心?哪一张笑脸上不是洋溢着快乐与和谐?

华州风俗之“看麦罢”“送锅盔”-4.jpg




 如今家乡送锅盔的习俗依然沿袭着,不过,乡村小路上已经很少再见到用扁担挑着花布包袱送锅盔的情景了。乡村小路都硬化了、平坦了,即便是两三里的路程,人们也很少步行,没有摩托车的,也会骑上自行车去送锅盔。不知是村子里会烙锅盔的人少了,还是人们嫌麻烦,反正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是买现成的。但是,不管送锅盔、烙锅盔的形式怎么变,其中所包含的浓浓亲情和对丰收喜悦的分享是永远不变的。

来源:综合自 西安晚报 渭南日报

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725296485660103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5-7 00:46 , Processed in 0.06472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