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3244|回复: 10

回顾A股历史5次底部 目前是否见底已心中有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4 06: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周大盘再创调整新低,沪指3000点似乎岌岌可危。大盘何时见底,哪里才是底部?这是所有市场人士关心的问题。虽然底部是走出来的不是预测出来的,但以史为镜,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启发。

一、历史上的5次见底,指数平均下跌60%,估值平均回落72%

1990年以来上证综指经历了5次大幅下跌见底:

第一次:1994年7月28日,指数跌至339点,比顶部下跌77%,估值回落93%;

第二次:2005年6月6日,指数跌至998点,比顶部下跌56%,估值回落74%;

第三次:2008 年10月28日,指数跌至1665点,比顶部下跌73%,估值回落75%;

第四次:2013年6月25日,指数跌至1850点,比顶部下跌47%,估值回落72%;

第五次:2016年1月27日,指数跌至2638点,比顶部下跌49%,估值回落44%。

回顾A股历史5次底部 目前是否见底已心中有数-1.jpg




回顾A股历史5次底部 目前是否见底已心中有数-2.jpg




历次见底中,指数下跌平均值为60%,估值回落平均值为72%。今年以来,市场从2018年 1月26日的高点3587一路震荡下跌,并在5月30日触及一年内最低点3041,指数下跌了15% ,估值回落了20%

二、底部时,PE在0-40倍个股数量占60%以上

市场底部时低估值个股占比较高,PE0-40倍个股比重为:92%、60%、72%、54%和34%,估值大于60x的个股比重为:4%、14%、9%、20%和40%。2016年是个例外,因为2015-2016 年业绩出现下滑,但是持续时间不到一年,市场未有时间充分调整估值,再加上年初是市场对经济和业绩分歧最大的时点,难以形成一致悲观或乐观的预期,所以见底时估值较高。

截至2018年5月30日,P/E高于60x的个股数量占比为26%,较2016年1月的2638点时下降了14%,但高于历史上其它市场底部。

回顾A股历史5次底部 目前是否见底已心中有数-3.jpg




回顾A股历史5次底部 目前是否见底已心中有数-4.jpg




回顾A股历史5次底部 目前是否见底已心中有数-5.jpg




三、底部时, A股换手率低于同期水平

底部前18个月IPO融资额/流通市值较高。市场底部时期,换手率也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9.42%、1.23%、1.03%、1.01%和1.22%,但换手率见底有时早于市场。 如2008年10月,以及在牛市后期,换手率就已经达到最高点并逐步下行,这说明换手率对市场走势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最近一年,换手率平均值为1.07%,最近一个月的换手率平均值为0.90%,从2015年6月的高点回落后一直在低位震荡。

上周市场单周累计成交额17894.39亿元(前值 20250.25亿元),规模大幅下降,环比-11.63%,全市场自由流通换手率1.28%(前值1.48%),下降了0.2个百分点,创年内新低 。

回顾A股历史5次底部 目前是否见底已心中有数-6.jpg




从IPO融资额来看,历次市场底部前18个月IPO融资额/流通市值较高,分别为:108%、5%、16%、1.3%和1.2% ,存在资金分流效应。此外,市场底部时,常伴随IPO融资额骤减,5次底部中有4次IPO暂停。

自2017年以来,监管层持续推进IPO的常态化,审核周期也大幅缩短,二级市场股票供给稳步提升,对存量股票形成了资金分流,尤其是2018年5、6月,药明康德、工业富联、宁德时代等较大市值公司陆续上市,以及中国人保也即将登陆A股,在震荡和下跌的市场中,大市值股票的上市对资金的虹吸效应将更加明显。

回顾A股历史5次底部 目前是否见底已心中有数-7.jpg




四、市场底部与经济以及基准利率的底部常重合,但市场能更快走出低点

1994年7月的市场底部,中国经济出现“过热”,通货膨胀率高企,国家采取紧缩手段,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市场下跌至底部,而随着CPI的见顶回落,市场也逐渐走出了底部。市场见底时,经济增速也处于底部,但当市场走出底部时,GDP和CPI未必会走出低位。 历次底部时,基准利率大多处于低位,分别为:10.98%、2.25%、2.25%、3.00%和1.50% ,市场低迷时还伴随着基准利率的降低,帮助市场走出底部。

回顾A股历史5次底部 目前是否见底已心中有数-8.jpg




综上,历史上5次市场见底的特征为:(1)指数平均下跌60%、(2)估值平均回落72% 、(3)高估值个股比重低、(4)IPO 融资减少甚至暂停、(5)宏观经济见底、 (6)基准利率位于低位甚至有降息。 目前市场的几个特征都不符合,那么对比2011年熊市,A股见底又有哪些参考指标呢?

五、对比2011年熊市 大盘何时见底?

1、2018和2011年两大相似点

2011年和2018年均是企业盈利好,但却一直跌估值。 拆分年初至今股市的下跌,大部分下跌来自估值的调整,从ROE(TTM) 来看,今年的盈利还在缓慢抬升,虽然增速相比去年已经下降,但绝对水平依然是上升的。

如果假设今年全A非金融业绩增速能维持10%以上的话,当前2018年预测估值已经达到 2016年2638点的水平。这一情况上一次出现正是2011年。从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三季度,全A非金融 ROE(TTM)维持10%以上的高位一年多,但股市在不断加息的冲击下,从 2011年4月份开始下跌后,再也没有像样的反弹。这种分化最典型就是周期行业,建材、有色、化工、采掘等周期行业2011年ROE(TTM)依然在大幅上行,但股价已经往2008年看齐了。

回顾A股历史5次底部 目前是否见底已心中有数-9.jpg




2011年和2018年消费都很强,内部差异也都很大 。在消费内部,今年低端白酒的涨幅远大于高端白酒。在消费股内部,今年低端白酒的涨幅远大于高端白酒,2009-2012年白酒牛市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看上涨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在2009-2010年,白酒牛市的前半段,整个白酒大部分个股均有较大涨幅。但在后半段,2011-2012年,老白干、舍得、伊力特等 中低端酒表现更强。新时代证券认为,今年的低端白酒的上涨,可能和消费降级关系不大,而更多是因为消费板块内部轮动的结果。

由2011年的规律推断今年的消费行情,2018年消费可以有较好的相对收益,但是绝对收益不会太大。如果是2016-2017年涨幅很小的消费子行业,可能会有不错的绝对收益。

回顾A股历史5次底部 目前是否见底已心中有数-10.jpg




2、展望未来一个季度,市场依然可能是类似2011年的慢熊

展望未来一个季度,新时代证券认为市场依然可能是类似2011年的慢熊。展望长期,这一次熊市结束的时间会更早,下跌的幅度也会更小

今年相比2011最大的不同,通胀环境完全不同,2011年通胀处在高位,直到8月份才开始快速回落,2018年至今通胀处在低位。这意味着如果信用风险最终冲击到实体经济,冲击到企业盈利,政策腾挪的余地还是会很大地。

新时代证券认为如果下半年看到更差的经济数据,去杠杆的政策可能会在年底之前有所变化,那时候可能是A股今年调整的底部。

第二个不同在于,2013年之前,国内股市开放程度很少,随着2014年沪港通开通到如今的MSCI正式将A股纳入指数,海外配置资金不断流入A股,虽然现在总量依然不大,但最终可能会减弱这一次熊市的幅度。

参考研报:

新时代证券:全面对比2011年熊市

中银国际:策略周报—换手率创下年内最低

中银国际:策略周报—历史上A股的底部是什么样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664787336942064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4 06: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股票不是往年的股票,大小非解禁,到二千点有四成质押爆仓,到一千点有九成股票爆仓,银行将一个接一个倒下,炒股十六年,上个月空仓,是真的不对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4 06: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暂定2400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4 06: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立冬,离冬至还早呐,冬至后才开始数九寒天呀![捂脸][捂脸][捂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4 06: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股停,底部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4 06: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屁话太多,说的五次底部下跌,没说下跌之前涨了多少,没有可比性,再跌百分子六十不是一千多点了,孙子给谁当吹鼓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4 06: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熊到明年,温水煮青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4 06: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这么多没用,3000以下它敢跌我敢买。谁都拦不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4 06: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算了,还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4 06: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还用回忆?只有伤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7-14 03:15 , Processed in 0.07244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