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225|回复: 2

传奇故事 打牛过江开海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4 14: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b48000529abc36ee30b

话说牛魔王迎娶紫霞仙子,在婚礼中至尊宝化身孙悟空搅局,打斗中失手杀了他一生所爱的紫霞仙子。他从此看透人世间的爱恨情愁,早就听到彩云之南美、四季如春,就离开火焰山,带着他的徒子徒孙,腾云到了嵩明。他看到杨林海子嘉丽泽的沼泽湿地后,就化身巨石躺在江水不想走了,落地生了根。

这牛魔王,可不是打封神榜上姜太公封过神的有名之人。因此,请算有打神鞭在手,也只能打封神榜上有名有姓的,却打不动牛魔王。
5b4900036551d0630007

这一坐倒好,牛魔王堵住了海眼,小牛们顺江而卧,嘉丽泽的八十里湖水出不去了。

河浅而牛多,河窄而牛硬,土地老爷请不动他们起身,石牛入泽,栏住海眼,洪水倒灌,危及水泽四周百姓。

牛栏海眼,鞭打不得,神请不动,最后只能凭借人力,愚公移山了。

这可不是出现在《封神演义》中的神话小说,而是嘉丽泽水利史上的真实的传奇故事。

再说到牛栏江,是嵩明的母亲河,它的源头是嵩明坝子最低海子嘉丽泽。

嘉丽之泽,古称东湖,嵩明因此湖而灵秀,波光粼粼,湖光十色。徐霞客两次目测,有八十里之阔。人们称赞大美嵩明,奇山"秀嵩",丽水"泽明","秀嵩泽明"中的"泽明",就是指嘉丽泽。

嵩明盆地,一马平川,四面八方的万壑山洪,从山上下来,流经八条河道,最后注入到嘉丽泽中。

在这片芦天苇地的泽国水乡,近二十平方公里的沼泽湿地,清代之后湖水四溢为民患。

作为云南第二大坝子的嵩明,治理嘉丽泽水患,一直都是治理嵩明坝子水利的重中之重。

然而,自清代至民国治理嘉丽泽水患,历经二百余年,效果甚微。

至到民国二年,才有了奇迹出现。云南都督蔡锷亲自视察嘉丽泽水患,提出加宽加深改直牛栏江,让夏秋季洪水从牛栏江畅泄,当即下令成立民国水利局,责令县长李和声积极治理。

成立后的民国水利局局长赵伸、副局长刘侗依照清代光绪二十四年贡生查连升《三挖海河正论中“先泄后蓄”的理论作为治水方针,得到蔡锷都督的支持。于是兴开河工,疏挖测量牛栏江嘉丽泽出口河道。

民国水利局改称水利工程处之后。1942年—1947年,李少竹主持嘉丽泽水利工程处,提出综合治理继续疏挖出水河道,修筑围堤圩子进行防洪垦植成效显著,涸出海地2,000余亩,建立“嘉丽新村”和“经济农场”。

自蔡锷都督成立民国水利局开始,民国年间治理嘉丽泽历经34年,改直嘉丽泽出口河道12公里,断面为底宽15米,深3米,疏挖清水海及八步海河5公里,底宽10米,深2.5米。泽内水位有所下降,涸出海地2000余亩。

嘉丽泽中,地势低洼,河浅且窄,水涨3寸即淹没数千亩。若遇较大洪水,泽面增至10多万亩。冬春水退,泽地大半成苇草沼泽地。水患时常年水域面积3万多亩。

秋洪暴涨,嵩明坝子泥沙俱下,四面八方的雨水顺着八条河道,注入洪泽,白浪滔天。

嘉丽泽沼泽所形成的海子,黑山村后山的鲶鱼洞口的暗河,被称为嘉丽泽的“海眼”,其实不能从根本上泄水。

八河入泽,之后汇成牛栏江,真正的海眼在大海口外的河道,才是出泽海眼的入江口。

牛栏江上游嘉丽泽河段,河中有巨石横栏嘉丽泽出海口河道,河中多铁板石和风化石山,石如牛身拦截江水,隔断洪水去处,所以得名牛栏江。
5b45000588631754d60b

如果要根除嘉丽泽水患,那就得凿开拦住江水的石牛,才能打通海眼。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囿于当时条件所限,石牛拦住江口,海眼不通,河弯且窄,泽区大海口外杨高桥至小河口段,河床呈倒坡,阻塞壅水,泽区清水海和八步海常年积水,每年秋洪过后,洪水倒灌成为水患。

历经民国三十四年的治理,建国后治理嘉丽泽水患,也一直未停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嵩明县临时人民政府,接管改称为嘉丽泽水利生产处。在原民国水利生产处旧址,1952年建立国营嘉丽泽农场(之后简称农场),即云南第一劳改支队(现在的杨林监狱)。

建场初期,接收原嘉丽泽水利生产处包括永荒、半荒、间荒土地总面积26,268亩,划定场界,嘉丽新村居民全部迁出场外。

建国后,1951年,沿海各乡群众出工,在嘉丽泽周围加高圩堤。1955年,相继在上游各河及支流兴建蓄水工程,中型、小型骨干水库和坝塘245座,蓄水量8000余万立方米,拦截径流面积498平方公里,可控制各河道洪峰40%以上。

国营嘉丽泽农场在洪水沼泽中,一边大兴土木建设,一边投入农业生产,不断加快治理水患进程。

1966年8月26日晚,暴雨一夜降雨量100.6毫米。27日,上游水库出现险情开闸放水。30日,六乡桥标高水位达到4,635公尺,嘉丽泽全部淹没于汪洋大海之中。

房屋除原民国水利生产处李少竹的“八角楼”,场部原水利生产处办公楼,及一、二队砖木结构的仓库未倒塌外,其余1,800余间房屋全部倒塌。

云南省航空站用飞机空投救生圈、橡皮船以抢救受灾人畜物资:人畜物资迁到大板桥园艺场、四营煤矿、小哨七中队,罗邦村、对龙乡、十四冶杨林转运站以及安宁少管所等地,全场被淹,财产损失重大。
5b460005714300c41ce2

有老人回忆,嘉丽泽1966年的那场洪灾,等水退之后,鸡猪鸭鹅逃到水中高地,蛤蟆,老鼠和长蛇奄奄一息。从没见过蛇鼠一窝,那场洪灾中见到了。老鼠挤着长蛇,窜来窜去,毫无恐惧和防备之心;长蛇也是任由老鼠踏踩,亳无攻击的欲望和进食的念头;天灾面前,食物链就变成了相依为命、变成了抱团取暖...

遭遇了1966年的特大洪灾,农场终于在1973年发起大海口围埂大会战。

1973年10月至1974年1月,出动拖拉机10台,租用四营公社和小街公社拖拉机6台,共16台拖拉机推土施工。1974年2月,四营和小街的拖拉机撤走后,靠农场的10台拖拉机悬挂推土机及牵引4台“3M3铲运机”施工,并动用“昆—40”胶轮拖拉机二台,手扶拖拉机2台辅助运土,于1974年5月4日全部竣工。

围河筑坝在大海口会战中,共耗柴油137吨,耗工13,200个工日,共完成土方量161,505立方米,支砌石方11,166立方米,修筑好围堤长3,100公尺,顶宽4.5公尺,底宽30公尺,高4.5公尺。挖好排灌干沟全长7,460公尺,修建好大型排灌站一座。

大海口会战,是嘉丽泽建场以来最大的一次围堤工程,使1,497亩耕地免受洪涝灾害。大海口围堤工程大会战取得经验后,农场在“农业学大寨”大搞农亩基本建设高潮中,至1975年相继又组织三次围堤大会战,完成三队大沙埂围堤、二队大三尖角围堤、场部防洪堤等三个圩子的堤坝工程,共出动推土机、铲动机一千多台班,耗劳力4万余工日,除出动全场犯人,留队就业人员外,场部机关干部、工人、家属、驻场部队、小学生均参加劳动。

三次围坝大会战,在于避免洪水倒灌,淹没涸出的良田。围坝之后,直1975年,嵩明举全县力,农场全力投入疏挖车洪江(牛栏江上游叫车洪江)最大一次工程,凿开石牛,打牛过江,通了海眼。

1967年6月20日,云南省水利厅设计院,曲靖专署农水科(当时嵩明属曲靖地区)、嵩明、寻甸两县负责干部和农场代表孙大贤参加共同协商设计的“整治牛栏江工程规划方案,”分配给嘉丽泽农场自大海口的刘公渡至兔街桥全长4公里疏挖任务。

农场自1967年11月至1969年4月的三年中,施工310天,耗工121,125个工日,完成土方量225,300立方米。

1975年初,嵩明县治河工程指挥部新增加给农场疏挖车洪江下段,自兔街桥至果子园、阿里塘全长2.5公里的任务,农场按县上的要求准时于2月21日上马,由农场军管组长、支队长陈伯清总指挥,动员全场部、工人、留队就业人员,犯人和职工家属,小学校学生、驻场部队、全部出动,大机动车辆38辆,马车30部,1,600余人奋战三天,清除河床淤泥表土工程之后,又组了一个水利中队,调犯人200余人,留队就业人员50余人,由副场长恭祖华负责指挥。

自1975年的11月至1977年的4月,农场每年利用冬闲(11月至次年5月)施工半年,出3M3/秒空压机风钻2台,12M3入秒空压机风钻1台,拖拉机7台,(三台铲运台推土)作业16个月,430天耗工128,000个工日,耗柴油67吨,炸药2吨多,完成铁土和风化石共26万立方米。

打通海眼之后,泽中积水逐渐被泄入牛栏江。

1979年11月云南省劳改局的领导亲临查看,指示农场“下决心把八步海围起来筑成圩子,增加耕地面积”。农场于12月开始组织劳力安装10余台抽水机两级抽水昼夜排水,于1980年2月组织全场劳力1000余人上马分两期施工,第一期工程是沿海的西、南、北三面挖大沟筑堤,排出荒海内的积水,第二期工程从提内(荒海内)侧取土加填堤身、两期工程历时四个月筑堤坝长2800公尺。

农场从灾后重建,到全面疏浚、改直河道,开沟引排,筑圩防洪,机电排灌。到1973年,嘉丽泽农场90%以上的泽面涸出。

自1973年起到1983年,农场又奋战10年,用工30万个,完成土石方50余万立方米,投资35万元,开挖排灌、排涝沟100公里,疏浚河道10余公里,筑圩堤50公里,建固定式及移动式排灌站51台站,修筑简易公路20公里,建桥梁13座。同时配合全县治水疏挖牛栏江,使其下泄量达150万立方米/秒,基本上消除了嘉丽泽农场及其周围的洪水威胁,为农业生产及多种经营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1981年,农场治理完最后一个荒海“八步海",吹唱了根治嘉丽泽水患的冲锋号。

“八步海”在嘉丽泽最低洼之地,约300余亩,长年积水,冬春附近群众到此荒海捞海草捕野鱼。施工中在寒冷天气淤泥中操作,堤坝水份很重,多为海煤土,易下塌,1980年7月被洪水冲垮复没,并将相连的大三尖角地的堤坝亦冲开缺口,使324亩玉米青苗淹没,10月份排出洪水,堵好下塌的缺口,加高加固圩堤,11月份播种大麦300亩,无收成。至到1981年秋冬,继续施工加固圩堤,播种小麦时,八步海村群众前来抢种引起纠纷,经县委负责干部前来现场解决,确认八步海属农场范围,应由农场使用,群众抢种下的小麦,由农场管收,农场付人民币1,800元给八步村群众作种子和劳力费。当年所种的小麦,仍因地下水位高全无收成。农场于1982年春季开始至1983年冬季两次施工挖成四个大鱼塘,1984年养鱼初见成效。

到1985年底农,场内垦用面积1.9万亩(原3万亩,划给其它单位1万余亩),总人口4350人,共有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种植水稻7000亩,旱地作物4200亩,葡萄园及其他果园、苗圃900亩,鱼池2000亩,年产粮食300万公斤,鲜鱼105吨,饲养肥猪3000头。场内建有酒厂两座,生产的玫瑰露酒行销全国各地,昔日的水乡泽国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打牛过江,开了海眼,不是神话,而是传奇。

持续二百余年的嘉丽泽水患,到民国蔡锷将军这里,开启了新的纪元,做成了前人做不到的大事。

前赴后继,建国后嘉丽泽继续治水近百年,牛栏江源头嘉丽泽的洪水终于出泽,汇成了一江牛栏江春水。

站在松坡桥头,回望世事如沧海。在嘉丽泽水利史上,留下名字的不多,没有留下名字的却多如当年洪泽之水,或许以后也没有人会记得,蔡锷将军的果断、人民的智慧和愚公的精神,开了嘉丽泽海眼,才有了这牛栏江滚滚春水徜徉。

站在六乡桥头,再也看不见鸡鸣桥(为纪念县长李和声积极支持治理嘉丽泽水利的功绩在大海口“放马桥”处建起“鸡鸣桥”的木桥),没了刘公渡桥(为纪念刘涧任副局长治理嘉丽泽水患的功绩在大海口下段建起“刘公渡”木桥),如今,谁还会记得他们?
5b46000571f7579c6a99

沧海洪流,方显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打牛过江,才有了嘉丽泽的风光这边独好。

在嘉丽泽百年水利史上,应当让历史永远铭记他们,那些为嘉丽泽默默奉献、耕耘和付出的人们。

这不是神话,而是传奇。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44250784305648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4 14: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牛魔王迎娶紫霞仙子,在婚礼中至尊宝化身孙悟空搅局,打斗中失手杀了他一生所爱的紫霞仙子。他从此看透人世间的爱恨情愁,早就听到彩云之南美、四季如春,就离开火焰山,带着他的徒子徒孙,腾云到了嵩明。他看到杨林海子嘉丽泽的沼泽湿地后,就化身巨石躺在江水不想走了,落地生了根。 牛栏海眼,鞭打不得,神请不动,最后只能凭借人力,愚公移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4 14: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6-2 22:44 , Processed in 0.08851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