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368年1月23日,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同年闰七月,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残余势力北遁。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在与其谋士们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时,一致认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于是以前朝为鉴,御侮防患,决定建藩,于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
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封了包括自己二十五儿子(第二十六子朱楠幼殇,未封王), 与侄孙朱守谦,在内的二十六个王,在边疆的藩王可以主持地方军务。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 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 齐泰、 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朱棣势大难图,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以装疯麻痹并计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 张玉、 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 齐泰、 黄子澄,为国“ 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军先后下 通州、 蓟州、 怀柔等城;十月,朱棣得朵颜三卫骑兵,兵力骤增;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建文帝三年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六月,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 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 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朱棣攻下南京后,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尽复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
历史就是这样巧合,在朱棣夺取皇位前25年,有人已经预见了这个结果,但是此人的命运却很凄惨。他就是大明监察御史陈怀义,在朱元璋四皇子大婚时劝谏朱元璋不能分封,封皇子为王会招来将来皇子内战, 当众反对封王的陈怀义,最终被装进麻袋活活摔死。朱元璋死后没几年,他最喜欢的皇孙就被自己的四叔篡了权,白白枉费了朱元璋当初的良苦用心。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098084198708679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