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211|回复: 0

这座早期被盗的古墓,竟是千年王陵(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4 18: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座早期被盗的古墓,竟是千年王陵(下)-1.jpg







这座早期被盗的古墓,竟是千年王陵(下)-2.jpg



本期故事关键词:考古

原来,刚才李队长揭取椁盖板之后,只在下面发现了两颗牙齿。这意味着,椁室里面空空如也。也就是说,这个古墓早期就被盗光了。




上篇回顾:
这座早期被盗的古墓,竟是千年王陵(上)
(4)
考古大幕即将徐徐拉开,幕后的主角儿将闪亮登场。“演出”的结果是大家期望的那样,还是令人失望?这一切都不得而知。
通过用“老头乐”钻探,李队长心里有了底。
先把封土堆劈开一部分,通过“解剖”了解上面的堆积,再把地面铲得像镜子面一样,这叫“刮地层”。从上面看,一个大墓的形状显露出来了,这是一座“甲”字形的墓葬,坐西朝东,东边的墓道有50 多米长,西边的墓室有 30 多米。好家伙!果然是个大墓。
大墓上面的封土全部去掉之后,山一样的大土包才仅仅切去了一个小角。难道这里不止这一座大墓?封土之下还有其他古墓?李队长另派一拨人用“老头乐”去封土四周钻探,果然在南面的一家农户院子里又发现了一处。由此看来,此地很可能是王侯的家族墓地。鉴于新发现的古墓位于村民的家里,大家只好暂时搁置,先挖眼前这座大墓。
随着考古队员一层层的挖掘,大墓的形状显现出来。大墓修建得十分精致,墓圹上宽下窄,整整齐齐,下到两米多深的时候,墓圹内陆续出现了二层台和三层台。
这两层土台均有 1 米多宽,一是为了修墓时往上倒土,二是防止大墓塌方。
东边有一条斜坡式的墓道,4 米多宽,自东而西,从地表一直延伸到墓室。仔细清理之后,我们发现墓道两侧的墓圹上有十几个柱洞,对称分布。这是为墓主人下葬时,搭建天棚而设置的。原来古人认为去世的人要去阴间,属于“阴事”,自出殡之后不能见天,所以要在墓道之上搭上棚子,灵柩到达墓地之后,除去罩衣,再从棚子下穿过,安放在墓室中。
我仔细清理,竟然在墓道底部发现了两道车辙印痕。这说明墓主人的棺椁是用车子从墓道中慢慢滑到墓室里去的。
当清理到墓道中腰的时候,我们在南侧墙壁上发现了一个长方形的耳室,挖去泥土之后,一堆陶罐、陶盘等器物出现在眼前,罐子里面还残存着各种粮食的颗粒。这里是墓主人的“仓库”,从遗留的痕迹来看,这个侧室原是用木板搭建而成,如今木结构已经腐朽成灰,仅留下痕迹。
墓道很快就被清理完毕了。最难发掘的是墓室,这里是安放墓主人棺椁的地方,不但规模大,而且深。三个月过去了,墓室里面的填土才终于清理完成。你可能要问了:“你们考古为啥这样慢呢?”你可能不知道,这可不是搞建筑、挖土方,用几台挖掘机,吭哧、吭哧几下子就干完了。考古完全是人工操作,一铲子一铲子挖,任何的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哩。
下掘到7米的时候,黑漆漆的木头显露出来,大家还没来得及高兴,地下水就涌出来了,地上一片泥泞。最要命的是,墓壁的沙土随着水流慢慢垮塌,如果时间久了,就会塌方,到那时不但考古工作不能进行,搞不好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以前挖古墓从来没碰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次的大墓太深了。李队长只好让我们把墓室四周挖出排水沟,再调来两台抽水机,轮流抽水,又灌满好多沙袋,把墓边死死地撑住。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墓室顶部的盖板显露出来。这若是汉代的古墓,距离现在也有 1500 多年了。木头还没有腐烂,真是个奇迹。
古墓顶盖板的出现,意味着距离墓室就不远了。大墓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里面究竟埋藏了多少奇珍异宝?大家都很期待。
我们加快了挖掘的进度。墓室的雏形逐渐显露,20 多米见方的面积,全用木头搭建而成,规模宏大,前所未有。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盖板西北角发现一个大洞。洞口参差不齐,明显是盗墓者用斧子硬生生砍出来的。
俗话说:十墓九空。看到这个情况,大家心里唰的就凉了半截。李队长安慰大家:“大伙别泄气啊,即使被盗了,咱们也要搞清楚墓葬的结构,说不定还能有意外发现呢!”
听队长这样说,大家都希望能有所收获,也不白挖一回,于是重新鼓足士气投入到工作中。
把盖板清理完成之后,逐块揭取。大家发现每块盖板之上刻有凹槽,镶嵌在一起,揭开来看,上面还写有墨书的字体,苍劲古朴,竟然是正宗的汉隶。
木盖板一共三层,每块木板上面书写着编号。比如第一层的写着“甲中二十”,第二层的写着“乙中十二”……
原来第一层是“甲层”,二层是“乙层”,三层是“丙层”。
为啥要这样编号呢?古人有“天人合一”的理念,甲、乙、丙、丁乃是天干,一般是奇数;子、丑、寅、卯是地支,为偶数。两两相合,暗喻天地。
大家蹲在架子上慢慢地清理,不放过一点细节。我们把保存较好的木板浸泡在药水里,保护起来。当第三层木盖板全部清理完成之后,眼前的一幕让大家惊呆了。
墓室四周是用 10 厘米见方、90 厘米长的黄心柏木砌成的墙体。
“黄肠题凑。”李队长惊叫一声。啥叫“黄肠题凑”?竟引得队长如此的惊叹。
原来,黄肠题凑是西汉时期仅次于皇帝的一种丧葬规格。也就是说,这里的墓主人肯定是诸侯国王。
比如北京的大葆台汉墓、老山汉墓都是黄肠题凑。听是听过,可是谁也没见过,现如今这黄肠题凑就摆在眼前。
这种墓到底稀奇在什么地方?原来这种墓葬费时、费力而且花费巨大。
首先墓坑之大绝无仅有,高大的封土堆自不必说,墓室开口边长超过 30 米,墓道长 56 米,深达 10 米,这是多大的土方量啊!
墓室的梓宫全部用木材修建。先说墓底的基座,采用 20 厘米见方、3 米长的油松,错茬铺砌,以榫卯结构相互咬合,浑然一体,共四层。 (天三地四,应了“天阳,地阴”的理念。)
木基座上面四周用黄心柏木垒砌墙体,内外两圈,呈“回”字形状,中间有廊道相通。木墙四角也是榫卯搭接,层层垒砌,大概一人多高,粗粗算来也有上万根。也就是说,要砍伐近万棵粗壮的柏树,工程之巨骇人听闻。
不但如此,墓室中心,也就是安放梓宫的位置,甚为华丽,铺有木质的地板,木质墙壁上面饰有各种图案的彩绘。中间安放着刷过几十道漆的棺椁,棺椁之内再放棺材。棺材和椁箱之间二尺多宽的缝隙全部用奇珍异宝填塞。假如此墓没有被盗挖,那么出土的金银财宝可要用车载斗量。这也难怪李队长吃惊得合不拢嘴。
墓顶三层盖板揭取之后,最为抢眼的是中间的棺椁。虽说棺椁已经倒架,但上面的黑漆和朱砂云气纹依然鲜亮无比,好似新的一样。
椁室四周有四根大木柱,已经朽断,两端粗壮的铁柱头依然完好,依旧可见古墓当年非凡的气势。李队长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手拿毛刷,一手拿竹签,蹲在架子上快速地清理起来。
大家见领导带头干活,也纷纷加入到清理的行列。
我和国平负责清理南边的回廊,这里应该是放置随葬品的地方。工人老海哥把一块拳头大小、好像石头一样的东西用铁锹铲起来扔到二层台上。我看那东西有些异样,心想:墓室里面怎么会有石头块呢?就对二层台上的国平说:“你把那块东西拿来我瞧瞧。”
我把石头一样的东西接到手里,感觉沉甸甸的,放到排水沟里冲洗。当泥土褪去之后,闪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不约而同地喊道:“金子!”
原来这是一块真正的汉朝“马蹄金”。因形状和马蹄子相差无几,而得此名。这块马蹄金通体金黄,光芒四射,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马蹄金一模一样。后来我们将其用天平称重,有整整 460 多克。当然,此时海昏侯的墓还没有发现呢!
正当大家高兴的时候,李队长顾不得地上的积水,咕咚一下子坐到泥巴里,嘴里喃喃地说:“完了,完了!”


这座早期被盗的古墓,竟是千年王陵(下)-3.jpg





(5)


原来,刚才李队长揭取椁盖板之后,只在下面发现了两颗牙齿。这意味着,椁室里面空空如也。也就是说,这个古墓早期就被盗光了。
考古人最怕挖早期被盗的古墓。这是为何?
像这种黄肠题凑的古墓,修建完成之后,百年之间不会腐朽倒塌。这期间如果有人进入墓室,盗取宝贝要容易很多。所有随葬品都摆放在那里,盗墓者看得是一清二楚,根本不用费劲挖,只要把这些宝贝逐个装到囊中就行了。
所以早期被盗的古墓,大多数是空壳。
如果是后期被盗,墓室或倒塌,或泥土淤塞,盗墓贼像老鼠似的,在墓室里挖洞,难免有遗漏。大家七手八脚把李队长搀扶起来,好生安慰后又送到上面。
我和国平负责清理墓道与墓室间的结合部位,发现墓壁上方出现裂缝,李队长就嘱咐瑞林到上面看着,防止塌方造成伤亡。国平穿着水靴子蹚在水里,正忙着找墓边。忽听到瑞林高喊:“快跑!”
话音未落,上方一块几十立方米的土壁轰然倒塌。我离得远些,猛然跳开,国平没来得及撤退,就被埋在土里,仅露出半个身子。
“塌方了,快救人。”我急切地高喊。四周的人围拢过来,用手疯狂地挖土,费了好大劲才把国平从土里拽出来。此时国平脸上煞白,坐在地上喘息。李队长赶过来察看伤情,所幸并无大碍,这才松了一口气。
虽说考古的结果让大家很失望,但工作还得进行下去。
大家按部就班地继续挖掘,在椁室里又有了新发现。这是一块玉璧,有盘子一般大小,中间有圆孔,周边布满了谷纹,这块圆形的玉璧和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一模一样。玉璧保存完好,表面呈青灰色,从质地上看,应该是昆仑玉。
玉璧的出土极大地鼓舞了考古队员的士气,也算是对大家一个意外的安慰吧。
玉璧的旁边是一件玉璜,也是青灰色,工匠采取镂空的工艺,巧妙地把玉璜雕刻成夔龙的式样。夔龙,传说是一条腿的龙,异常凶猛。
玉璜纹饰清晰流畅,简洁奔放,突显出“汉八刀”雕刻技法的高超。我接着清理,距玉璧不远处,一件粉红色的东西映入眼帘。我拨开泥土一看,原来是个狮子。
这狮子有核桃一般大小,通体红色,晶莹剔透,是用琥珀雕刻而成,这红色的琥珀被称为“血琥珀”,是琥珀当中的极品,世间少见。
这狮子虽小,却是活灵活现、形态逼真,堪称难得的艺术精品。所有出土的宝贝是不能被挪动位置的,否则就失去了考古的意义,必须先完整地记录它出土时的状态,再录像、照相、画图之后才能提取。
除了椁室里面出土的各种宝贝,回廊里面还发现了好几个澡盆大小的锈绿色器物,看样子好像青铜器。无奈这些东西腐朽太严重,只剩下模糊的痕迹,很有可能是因为地下水含碱量高,把这些金属器物全部腐蚀掉了,毕竟一千多年了。
从墓葬的形状和挖出来的宝贝来看,这座黄肠题凑大墓的主人是汉朝河间诸侯国王,确定无疑。
那么汉朝河间国王有 15 位,墓主人究竟是哪一位?
有人说他是第三代河间献王刘德。据说刘德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喜欢学习,又爱著书立说。那么在其死后肯定要随身携带几卷爱不释手的书籍(竹简),可为啥古墓当中没发现竹简之类的东西?难道是被盗墓贼偷去啦?那年头竹简恐怕也卖不了几个钱,偷它干吗?
在盗墓贼的“照顾”之下,这座古墓的归属竟成了千古之谜。除非再把相邻的几个汉墓挖出来看看,可是谁又能保证那几个古墓没被盗墓贼“照顾”过呢?


(下篇完)
-END-


节选自 | 《行走在千年废墟之上:我的考古往事》
图片|《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剧照
作者 | 赵芬明
这座早期被盗的古墓,竟是千年王陵(下)-4.jpg



“我故”2019故事练习生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加入“故事创造营”,你就是未来写作之星!
这座早期被盗的古墓,竟是千年王陵(下)-5.jpg







About us
主编:鹿本期编辑:鹿
Contact us
投稿/商务合作/咨询
微信后台留言 or 邮箱:wmsygsdr@163.com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我们是有故事的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305124975366640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6-13 20:36 , Processed in 0.07735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