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看不微生物,它们却时刻与我们“亲密接触”:一张流通的纸币上有30万~3700万个微生物, 简直就是一个“微生物王国”;我们随手抓起一把泥土, 里面熙熙攘攘, 至少有几百种微生物......
在庞大的微生物世界中, 细菌是大名鼎鼎的。截至2000年, 这个家族的成员约有5000种, 它们个体微小, 形态简单。可是, 近年来微生物学家发现, 简简单单的细菌也有不简单的地方。
细菌也有大个子
我们知道, 细菌非常小, 小到人的肉眼难以看到。比如, 生活在人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只有0.002毫米长。不过, 有少数细菌却与众不同。
开了神秘的面纱:这是一种杆状细菌, 栖息于红海刺尾鱼的肠道里。令人惊讶的是, 这类细菌竟然长达0.7毫米。2002年, 又一类巨型细菌—硫细菌被发现了, 它们长约0.5毫米, 人眼也能看得比较清楚。
细菌有“骨架”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细菌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实的细胞壁, 无需支撑之类的配件。然而, 最近的研究揭示, 许多细菌拥有骨架蛋白质, 能帮助细菌维持一定的形状。
细菌有细胞器
人们常常以为, 只有复杂的细胞才有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但新的研究成果表明, 25%的细菌体内有原始的细胞器。在那里, 反应物被浓缩, 反应被加速, 毒副产品及时被排出。
细菌的DNA被膜包裹
大多数细菌是没有细胞核的, DNA在细胞内游荡。1991年, 澳大利亚两位生物学家意外地发现, 一种叫隐球出芽菌的细菌, 似乎有被膜包裹的DNA。
细菌也会吞咽
像阿米巴和白细胞这样的复杂细胞, 能够吞噬大的颗粒。最初人们认为, 细菌只能借助细胞膜的通道接收一些小颗粒。但是, 2010年隐球出芽菌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惊喜:这种细菌也能吞咽较大的颗粒。
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
1928年,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 它的发现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
1928年夏, 弗莱明外出度假时, 把实验室里培养皿中的细菌给忘了。3周后, 当他回到实验室时, 注意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弗莱明发现:这种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 便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但他未能将其提纯用于临床。
1929年, 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 遗憾的是, 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1938年, 德国化学家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 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
1940年冬, 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 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 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
1941年, 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的手中。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 弗洛里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
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横空出世, 对扭转盟国战局起到了重要影响。战后, 青霉素得到了广泛应用, 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1945年, 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092307249368929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