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450|回复: 0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灵异街11号》,台湾偶像剧的绝处逢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4 23: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灵异街11号》,台湾偶像剧的绝处逢生-1.jpg




今年春天,台湾公视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走进内地观众视野,用一起精神病患随机杀人事件,串联起4个家庭的不同视角,深谈人性与现实,以豆瓣评分9.5,猫眼评分9.0的成绩,重新引起了内地观众对台剧的关注。
7月19日,台湾GTV八大电视台的悬疑剧《灵异街11号》纳凉上线,黑道混混阿海死而复活后,被迫接管父亲的葬仪社,成为一名拥有阴阳眼的送行者,并随着接二连三发生的命案,逐步解开了自己的生死之谜。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灵异街11号》,台湾偶像剧的绝处逢生-2.jpg




不同于以往注重小情小爱的剧情基调,台剧《灵异街11号》以灵异、悬疑为主题,聚焦殡仪行业,融合当地的本土文化习俗,打造出了属于台剧的新类型作品。
从《爱上哥们》到《我们与恶的距离》、《灵异街11号》,台湾影视作品近几年不断地进行剧情与题材上的突破,跳脱以往单一的构架,扩大了世界观格局,正在用独特的类型剧逐步完成台剧的“再复兴”时代。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灵异街11号》,台湾偶像剧的绝处逢生-3.jpg





此消彼长的危机


曾有调查显示,在内地的80、90后中,看过台湾偶像剧的人占百分之76.9%,因台湾偶像剧开始模仿穿着、用网银汇款方式购买同款周边饰品的人占48.3%,我们的青春几乎被台湾偶像剧所支配。
精致简短的剧情,面容姣好的演员,符合当下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台湾偶像剧以细腻、理想化的爱情戏为主要基调,将现代时装电视剧发展成“品牌”,从此,偶像剧成为了台湾的正式剧种和顶级招牌。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灵异街11号》,台湾偶像剧的绝处逢生-4.jpg




再优秀的套路,总是重复使用,终会迎来被厌烦的一天。因日韩文化的冲击,收视数据的不透明等因素,各广告商无法准确的进行市场评估,换汤不换药的台湾偶像剧,也迎来了观众的审美疲劳,从而使《微笑Pasta》、《海派甜心》、《下一站幸福》等剧虽依旧有受众带来流量,却再难以掀起当初的收视风潮。
其次,随着时代的进步,内地影视行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台湾的导演、制作团队、演员因“高薪诱惑”转战内地,台湾偶像剧产业从单纯的分销作品,衍变成主创制作上的分流,遭遇“固步自封”和“人才流失”的台湾偶像剧,势头与影响力逐渐减弱,朝不虑夕。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灵异街11号》,台湾偶像剧的绝处逢生-5.jpg




不是所有的原套路都能像《命中注定我爱你》一样成功,老套路的积重难返,让台湾的制作人们开始了新的探索。
2009年,充满港片风格和美剧气势的《痞子英雄》打破了大众对台湾偶像剧的认知,以恢宏的场景、逼真的爆破、诡异的情节,揭开了社会的正义与黑暗。同年的《败犬女王》则通过33岁的“剩女”单无双追求幸福的过程,展开对当下职场女性婚恋观的探讨,引领社会话题,与观众产生共鸣。自此,台湾偶像剧开始开始将“现实”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灵异街11号》,台湾偶像剧的绝处逢生-6.jpg




“家家都有程又青,人人都爱李大仁”,2011年的纯爱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将“初老症”、“轻熟女”、“男闺蜜”等议题再次推上热搜焦点,该剧也在第47届金钟奖上打破历史纪录,一举拿下最佳男女主角、最佳戏剧、导演、编剧、女配角与节目行销等奖项。
用偶像剧的细致浪漫包装社会现实,台湾偶像剧在创新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而在《我可能不会爱你》之后,台湾偶像剧进入了4年的沉寂期,虽因2015年的《爱上哥们》暂时恢复气色,却依旧没有挽回台剧的颓势,这也让制作团队真正开始思考今后台湾偶像剧风格的树立和改变。








昙花一现OR剑走偏锋


一位内地制作人曾表示,“改变风格和整体基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台湾偶像剧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台湾制作人的自省能力和危机意识,这是值得观众和业界所尊重的。”
经过了3年试水、4年沉淀,再加上内地各类IP热潮的狂轰滥炸之下,台湾偶像剧凭借独有的“清新感”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灵异街11号》,台湾偶像剧的绝处逢生-8.jpg




以正在热播的《灵异街11号》为例,该剧以医疗、殡葬、悬疑作为题材建构,用5个单元的不同案件,逐步找出真相和人生疑问。第1集开场3分钟,主角阿海便因黑道争斗中枪死亡,在人生回溯中,随着父亲的口哨声和一声质问,阿海死而复生。而后,阿海得知了父亲猝死的消息,也变成了阴阳眼能力者,继承父亲留下的葬仪社。
随后,该剧通过廖宜欣自杀事件和“双胞胎”弑亲事件抛出了疑问,阿海父亲是抱着对阿海的期许和遗憾离世的,没有完成心愿的父亲却没有出现在阿海的面前,为阿海死而复生的真相埋下了伏笔。而小虎的被害身亡,让一心想回归黑道的阿海陷入迷茫,也得知了一个关键信息,小海遇害前从当时向阿海开枪的“刀疤脸”那里听到了与父亲口哨声相似的音乐。
作为一部灵异悬疑片,《灵异街11号》在剧情节奏方面还较为紊乱,但这一缺点随着剧情的推进,被伏笔的精心设置所冲淡,开始渐入佳境。剧中除了探讨死亡议题之外,更带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自我成长,也标示了台剧的“新突破”,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和人生领悟。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灵异街11号》,台湾偶像剧的绝处逢生-9.jpg




本地市场的限制、制作成本的升高,以及市场造成的“分流”,台剧几乎寸步难行。在此压力之下,“植剧场”的温柔革命应运而生。
“植剧场”是2016年开始热播的一系列台湾单元剧、台视周五优质戏剧的总称,也是台剧逆袭铺路的开始。其中,杨丞琳主演的《荼靡》以女性人生的两种选择,引发大众深刻的探讨与反思,也让大家看到了沉寂已久的台剧的成长。
“植剧场”分为爱情、惊悚、灵异、原著改编4大类型,共8部剧集,以每部6到7集的长度,在有限的时间里锻炼编剧们的剧情节奏处理能力,保障剧情简洁利落的同时,聚焦人物之间的情绪冲突,用琐碎抓住痛点。也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大力推介了新人,为制作公司吸引了更多的资源,实现一举多得。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灵异街11号》,台湾偶像剧的绝处逢生-10.jpg




今年年初以来,台剧把镜头伸向了不同领域,借此思考现实。《我们与恶的距离》探讨了人性善恶,《我们不能是朋友》探讨了婚前出轨,而《灵异街11号》则把镜头伸向了殡葬行业,三部剧集均在开播之初便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和推崇,而它们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将真实存在的事实与现象,大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台剧的再次“崛起”是昙花一现还是厚积薄发,我们还无法断定,但其大胆创新与改变都值得我们内地的影视行业进行借鉴。
从偶像剧系列的开创始祖,到灭顶危机后的涅槃重生,这场绝处逢生的“温柔革命”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1267429801984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6-1 22:53 , Processed in 0.07464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