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342|回复: 0

历史上强大的秦王朝瞬间土崩瓦解的真正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6 16: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朝开创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也首次统一了中国,其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建长城、修驰道,统一度量衡和钱币,并为后世各朝各代奠定了统一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经济基础。秦的统一从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开始崛起,到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一直到秦始皇,矢志不渝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历经150余年,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实现统一。其间以法家思想为核心,建立强大高效的战争机器,并凭借军事、外交、政治、经济等手段以远交近攻和连横攻伐方式通过不断蚕食和兼并,终于历经7代国君矢志不渝的努力,实现了统一。


然而秦朝建立之后,仅仅15年,就灰飞烟灭。强大的秦帝国,在秦始皇去世后,李斯赵高相互勾结攫取帝国权力,扶持傀儡,党同伐异,残酷争夺的同时,内忧外患,从陈胜、吴广起义,再到项羽、刘邦和6国旧贵族接二连三的武装反抗,终于土崩瓦解。秦的崛起和快速灭亡,让无数后人不仅慨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各朝各代上到皇帝和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下到街头百姓无数才子都有总结,都各有侧重。

综合各方资料,个人概括起来,以下九条原因,才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因素。

1、秦朝灭亡,历朝历代多以暴政概述,但细究历史,秦朝依靠商鞅变法后法家思想主导的中央集权制,通过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最大程度强化了其战争和生产动员能力,推动和强化了统一之战的进程。但秦王朝建立后,一直延续该制度,这就造成了秦王朝上下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具体到社会上统一战争之后秦朝面对的是千疮百孔,经济和人口锐减,人心不稳的局面,社会急需休养生息,但该制度下,邻里之间相互连坐的保甲制度,不断增加的税负和徭役,秦王朝修长城、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南征百越,不断的压榨和折腾,非但不能让社会进入休养生息这个理想状态,反而不断激化矛盾,加重了社会对立。后世西汉王朝建立初期,就是吸取教训,采用道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休养生息政策,迅速恢复生产,稳定人心,进而通过文景之治,达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的顶峰。后世所谓“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秦朝总结了商周等王朝的分封制的弊端,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并实行了郡县制,该制度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事物的控制能力,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但同时,也对最高决策人的秦始皇和丞相李斯要求较高。既要高瞻远瞩,心怀天下,又要勤政爱民,同时还要能力出众,明察秋毫。秦始皇本人雄才大略,高瞻远瞩,配合李斯和当朝的文臣武将,既有出色的战略规划,也有正确的战术执行,才造就了大秦的统一和强大。但秦始皇去世,胡亥、赵高、李斯相互勾结,指鹿为马、沆瀣一气,秦王朝迅速从强盛走向衰亡。这也就是今天全世界强调的的民主法治社会,比独裁专制的人治社会,从长远看更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权力交替后,实现良性治理和稳定更替。

3、秦王朝建立之后,尽管为了统一大业,把6国旧贵族和商贾巨富,迁到咸阳,实施管控,同时收集和销毁民间的兵器,也镇压了一些反叛势力。但秦王朝建立之后,虽然百姓渴望的统一和安定暂时实现了,但社会根基不稳,旧的6国贵族和反对势力并不甘心,随时等待反叛和复辟的时机,而从秦始皇到秦二世乃至灭亡,都没有对这些反叛势力进行彻底的镇压清算,致使隐患不断。

4、接班人问题上,秦始皇没有处理好,导致内耗严重削弱了秦王朝的凝聚力和实力,也为后期的分裂,乃至灭亡埋下了隐患。长子扶苏作为理想的接班人,甚得民心,同时也受蒙恬等不少文臣武将的拥戴,但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待人接物乃至管理国家的方式,不为秦始皇所喜爱和接受。后来被派到长城随同蒙恬驻守,秦始皇内心是希望扶苏去历练,并能转变思想,延续以往的法家思想主导下的体制,并为以后即位做好准备。但其后一直到秦始皇去世前,扶苏也没太大改变,所以秦始皇一直没有宣召和正式任命接班人,这导致了胡亥、赵高等人以及朝中官员及背后势力,一直各有拥戴,随时企图蠢蠢欲动。在秦始皇生前不敢发难,但秦始皇去世后,赵高立即拉拢李斯,封锁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并伪造诏书拥戴胡亥即位。其后,为了消除皇权威胁,更对扶苏和秦始皇的其它子女及其背后的势力,进行无情的残杀。而扶苏等人尽管有蒙恬等大将的支持,手握重兵,但由于政治上的幼稚,错失时机,恰恰被狼狈为奸的胡亥、赵高和李斯等势力残酷绞杀,经过这场权力更替的震荡,秦王朝内部分裂严重,实力也被大大的削弱。

5、军事部署上,秦始皇为了功盖五帝、德兼三皇,派蒙恬带领30万大军,戍守长城,防止匈奴南下。派遣任嚣和赵陀,带领50万大军南征百越,设置桂林和象郡,并将闽粤桂滇乃至越南大部划入帝国版图。在为后世统一中华民族和增进各民族融合方面树立了典范,但也分散了军事力量。加上驻守咸阳的5万骑兵,10万步骑混合部队,以及各地驻守的部队,到秦王朝灭亡都没有组织其几场有效的正规军进行军事打击,尽管王离曾率领驻守长城的20万秦军主力与项羽大战,但脱离蒙恬,人心涣散,加上王离指挥失误的主力军,没多久就被项羽带领的农民军消灭。而颇具讽刺的是,章邯无奈临时拼凑起来的30万囚犯,依靠秦王朝商鞅变法的军功奖励和短暂的训练,却成了秦王朝围剿农民义军的主力,在多次打败农民军后,功败垂成。待到章邯大军被歼灭,赵高把持朝政,一直防范训练有素和战斗能力出众的秦军借救援咸阳之际,被其控制帝国权力,所以到最后放弃抵抗,准备投降之时,也没有调动秦国主力去驰援。

6、由于统一过程中,秦国是通过武力和不光彩的谋略及外交手段达成,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上,秦王朝一直备受诟病。夏商周三朝建立,特别夏商王朝均是后世君主夏桀商纣失德,导致民怨纷腾,才被商汤周武以百姓和贵族乐见的合理方式取代。对比商周的建立,尽管周王室衰弱,各诸侯自行其是,但名义上周王室还在,也并未像夏桀商纣那样鱼肉人民恶贯满盈,秦朝却实行的是霸道战争统一,而不是后世儒家推崇的王道民心,这导致其政权一直被后世儒生批判,同时也成为反对势力攻击的口实。

7、自西周建立,诸侯国分封以来,各诸侯国,特别是战国七雄经历数百年的积淀,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加之后来诸子百家的兴起,文化上一方面百家争鸣,另一方面也对各自的文化和思想潜移默化形成了习惯,秦始皇由于推崇法家思想,加上丞相李斯的建议,对非议朝政的儒生实现焚书坑儒,加强文化和思想上的渗透和统一,一方面导致了众多先秦文化和思想典籍的没落和消失,另一方面,促进帝国统一之余,也得罪了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的知识分子,在舆论和思想上一直反秦,使得贵族和民间反秦力量不断壮大,并后世不计余力的丑化秦王朝和秦始皇。

8、秦始皇和秦二世的穷奢极欲。秦始皇时期修长城、南征百越还可以说是为统一国家,但建阿房宫,在咸阳周围建六国宫殿,充六国嫔妃为其后宫,筑骊山秦始皇陵,巡游天下,泰山祭天,听信方士之言,炼丹和求取长生不老仙药。秦二世即位后,也是变本加厉,不断剥削和压榨百姓,这些都使得秦王朝官民矛盾激化,直接促使陈胜吴广起义,点燃了秦王朝灭亡的星星之火。

9、秦孝公开始,入秦的六国人才(多为文臣)和秦国铁血战场磨炼出的武将虽有矛盾但大的方面同心协力。到秦昭襄王后期,在秦赵长平之战后,带领山东六国的丞相范睢和老秦人铁血将军战神白起之间爆发了矛盾,将相不和的结果就是错过了出兵邯郸,灭亡赵国,提前统一天下的历史契机。最严重的是,秦昭襄王站到以范睢为代表的六国人才一边,因为政治斗争错杀白起,伤了一大批本土的秦国将领士兵的心,特别是一直支持秦国王室和贵族统一战争老秦人的心。所以后期到秦始皇时期朝中文臣武将多数为山东六国的人才,本土的人才仅占少数。那些拥有实力的秦王朝王公贵族,以及地方将领和官员,在看到秦朝政权更替带来的腐败无道,社会动荡,朝政混乱奸臣当道,忠勇之士惨遭杀戮以后,人心涣散,痛定思痛,并在秦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并没有站在维护秦朝的一边,帮助秦王朝巩固统治,他们当中一些人要么像赵佗一样坐视不理,要么一些像章邯等投降农民义军,这也直接导致秦朝大厦将倾无人可用,孤立无援,最后坐以待毙。

归结起来,秦王朝建立后成就斐然有目共睹,然而后期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一系列的失误和错误决策,终于导致秦王朝的灭亡,也让秦王朝通过数代积累的硕果付水东流。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4816413192946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7-14 11:42 , Processed in 0.06378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