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北宿州,名震淮海,是一座有着千年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民俗文化薪火相传、底蕴深厚。
2018年3月2日,皖北乡村的村民在家蒸属相、蒸面灯、蒸面龙。正月十五有蒸灯、蒸属、蒸笼的传统习俗。蒸属相是根据家庭的成员属相来蒸;蒸灯,一般是捏12盏,边缘捏上精致的褶,一盏灯代表一年中的一个月份,如果是闰年,还要多加一盏灯;龙一般蒸有大龙、小龙。图为:捏制好的龙戏面灯。
老人相传,面灯出锅后,哪盏灯里存的蒸馏水较多,就意味着这盏灯代表的那个月份会有较多的降水。皖北地区,常年气候干旱,人们常为了雨量少而发愁,用面灯来占卜,大概是希望风调雨顺,寄托人们对来年丰收的希望。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节”。蒸面灯的习俗在当地由来已久,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在屋内、庭院等处点燃面灯,寓意着里里外外亮亮堂堂。
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节。“一年明月打头圆”,因此元宵也被称为“元夕”“元夜”,在一年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下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过大年,传统上是以家庭为单位欢度,元宵节则不同,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是各民俗节日中唯一以欢乐热闹为核心内容的,因此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说法,闹花灯、闹社火、闹元宵,热烈奔放的“闹”字无处不在。图为:神态各异的面灯、面龙和属相。
图文/王绍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283309092827305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