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852|回复: 0

武则天时期诞生的一项制度,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至今还在使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9 04: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到武则天,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女皇帝。没办法,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其他的女皇帝,但是正统的女皇帝,只有武则天一个。
66a400026121ebde6dd9

今天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诞生于武则天时期的制度,别看这个制度只是一个小小的发明,可是却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看到这里的几乎每一位读者都亲身经历过这项制度。

这项制度就是——糊名。
66a20002e368592bd78d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建立,为诸多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的道路。可是渐渐地,科举制度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些高官权贵利用自己的职权谋私利,科举舞弊事件时有发生。

据记载,武则天“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
66a4000261bcbe466292

糊名制度由此诞生,“糊名”,又称“弥封”或“封弥”,即考试结束之后,考生的基本信息用纸封糊,以保证阅卷的公平。

就是在考试结束后,将考卷上填写的考生姓名、籍贯等基本信息用纸糊起来,以保证考官阅卷的公平,防止作弊。

可是这项制度在唐朝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有效的推行。
66a20002e45ac5f164c6

等到了北宋时期,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其公平性是重中之重。大家逐渐地意识到“糊名”这项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判卷考官徇私的可能性。

可是,问题又来了,考生想让判卷考官有所偏向,只需要在纸张上通过特定的笔迹、记号就可以做到身份的辨认。于是,誊录制度应运而生。
61750002f6933617638a

誊录,就是考生上交自己的试卷后,朝廷派专门的人将这些试卷用相同的笔迹誊抄到另外的纸张上,避免笔迹等辨认身份的手段。

糊名和誊录两项制度虽然不能保证科举考试的完全公平,但是对于广大寒门学子来说,有这样一个相对公平的考试可以改变命运已经是相当辛运了。
66a20002e57ad0e7cd87

到了今天,由于考试人数的大量提升,誊录制度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是糊名制度依旧存在于现行的考试中,服务于无数的莘莘学子,为考试的公平打好基础。
66a30002bd6104dafb7a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239144864520606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7-14 18:42 , Processed in 0.06768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